释经学的第19个原则:要注意圣经的联贯性,渐近性,独立性。
解释圣经的第19个原则就是,提醒我们要注意“圣经的联贯性和渐近性”。
解经者必须有的一个观念,要正确的解经,就性应该要注意圣经的联贯性和渐近性。意思就是说,圣经是整体的,也是独立的。研究圣经可以综合研究,也可以分析研究。综合研究的特点,是能够把握圣经的一贯性。圣经的作者约四十多位;圣经写作的时间历史函盖约有一千六百年,共有六十六卷书。但是圣经的主题却是一样,旧约作者之间彼此相隔1500年、新约也用了几百年。
例如摩西,他大概是主前一千五百年前;保罗呢?是主后第一世纪的人物,新旧约圣经的完成写作相隔约一千六百年之久。写作地点、环境都不相同,也没有说分配给谁写哪一卷书,但是却能够写出相同的一个主题,都是关于主耶稣基督的救恩,所以圣经非常强烈的显出,它的一贯性,整体性。虽然说圣经有它的整体性和一贯性,但是圣经也有它的独立性,意思就是每一卷书,都有它的独特之处。每一卷书也单独成为研究的单元。所以,综合和合并并重,这也是解释圣经的原则。
一个忠实的解经者,一定着重圣经的连贯性,旧约是新约的预备。了解了两者的一贯性,整体性,一致性,这样就能够使解经者,在解释圣经的时候,能够达到相辅相乘、相得益彰的果效。
比如说,要解释圣经的希伯来书,如果没有旧约利未记的话,那是非常困难的。相反的,有了旧约的利未记,没有新约的希伯来书,也同样的不容易明白。因为这两卷书是互相发明、互相补足、互相彰显的。又例如,没有四福音书,旧约的以赛亚书,就成了昏暗不明的一卷圣经。因为以赛亚书的许多预言都在福音书里应验了;以赛亚书可以说是旧约的福音书。但是没有新约的四福音,那它的意义就不清楚了。所以,可以说,没有四福音书,以赛亚书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反过来说,没有新约圣经,旧约圣经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为,旧约是预言,新约是应验
最后,我们以两处经文做为结束,启示录19:10,这处经文这样说:“我就俯伏在他脚前要拜他,他说:千万不可!我和你那些为耶稣做见证的弟兄同是做仆人的,你要敬拜上帝,因为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做见证。”圣经都是为耶稣基督做见证的。希伯来书10:7说,“那时我说:“上帝阿!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
我们知道惟有耶稣基督才有资格讲这种话;“我的事在圣经里面已经记载了”。我们深信耶稣基督是整本圣经的中心,正如约翰福音5:39所说的,“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最后,我们要再次强调: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为耶稣基督做见证的。我们应该重视,而且在解释圣经的时候从心里浮现出这么一幅蓝图===以耶稣基督做为圣经的中心,以耶稣基督做为圣经的主题。当我们解经的时候,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耶稣基督的身上。旧约是预言耶稣基督;新约是耶稣基督的应验,并记载耶稣基督的降生,复活和第二次的再来。
圣经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在圣经中每二十节经文,就有一节讲到耶稣的再来。所以旧约的预言,新约的应验,并且讲到耶稣基督的二次再来,整本圣经都是为耶稣基督而写的。所以,在我们解释圣经的时候,应该要尊主为大,以耶稣基督为重心、为整本圣经的写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