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流的化學效應:指電流通過電解質水溶液時,在兩電極會 發生化學變化的情形。
2.電解:利用電流使導電物質在兩電極產生新物質的化學反應。
3.水的電解:(如圖10.所示)
(1)純水不易導電,加入少許的電解質(如氫氧化鈉或稀硫酸等)可幫助導電,
再通以直流電,在正極可產生具助燃性的氧氣,負極可產生具可燃性的氫氣。
(2)觀察正負極的氣體體積比為氫氣 : 氧氣 = 2 : 1。
(3)化學反應式為2H2O → 2H2 + O2。
4.電解硫酸銅水溶液:
(1)以碳棒為電極: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銅 。(如圖11.所示)
a. 正極:2H2O → 4H+ + O2 + 4e- (氧化反應)
b. 負極:2Cu2+ + 4e- → 2Cu (還原反應)
(2)銅離子游向負極獲得電子形成銅原子,水溶液的顏色 (藍色)
因銅離子減少而逐漸變淡。
正極附近的水分子釋放電子產生氧氣及氫離子,導致硫酸銅的pH值降低。
(3)以銅片為電極:正極的銅溶解(銅片的質量減少),負極則析出銅(銅片的質量增加)。
(如圖12.所示)
a. 正極 : Cu → Cu2+ +2e- (氧化反應)
b. 負極:Cu2+ +2e- → Cu (還原反應)
(4)正極的銅片溶解變成銅離子且釋放電子,
而銅離子則游向負極獲得電子而形成銅原子並附著於負極的銅片上,
此時,正極的銅片所減少的質量等於負極的銅片所增加的質量,
故銅離子的量固定,即水溶液的顏色(藍色)反應前後不變。
5.電鍍:利用通電的方式,將被鍍物接在負極,擬鍍金屬接在正極,
且電解質溶液需含有擬鍍金屬的金屬離子,而將擬鍍金屬附著於被鍍物表面的方法。
其原理與電解原理相似。
(1)欲將鐵製的迴紋針鍍上銅的作法:(如圖13.所示)
a. 利用導線將迴紋針(被鍍物)連接於電池的負極,而銅片(擬鍍金屬)則連接於
電池的正極。
b. 以燒杯裝硫酸銅溶液(含擬鍍金屬離子銅離子)當電鍍液。
c. 將上述連接好的迴紋針及銅片置入硫酸銅溶液中,當作 電極,
通電一段時間即可觀察到迴紋針表面顏色變成銅的顏色。
d. 電鍍後的廢水及電鍍液對生物具有嚴重的危害,必須回收再利用或將廢棄物轉化 .
降低毒性再排放。
e. 在硫酸銅溶液加入鋼絲絨(Fe),進行氧化還原反應:
Fe + Cu2+ → Fe2+ + Cu,可降低銅離子濃度,再回收廢液。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