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移動的路徑長。(不具方向性)
(1)公式:平均速率(⊽)=路徑長(l) / 所經過的時間(t)
(2)單位:公尺 / 秒 (m/s) . 公里 / 小時 (km/hr)
(3)例題:某人100公尺跑了10秒,則此人的
平均速率 = 100m / 10s = 10 m/s 。
2. 瞬時速率:物體在極短時間內所移動的路徑長,可表示該時刻的運動快慢,簡稱為速率。
如行駛中汽車的時速表指針所指的數字,就是汽車行進時的瞬時速率。單位同平均速率。(不具方向性)
3.平均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具大小與方向)
(1)公式:平均速度(⊽)=位移(S) / 所經過的時間(t) (S=∆x=x2-x1)
(2)單位:公尺 / 秒 (m/s) . 公里 / 小時 (km/hr)(單位同平均速率)
(3)例題:如下圖所示,某人從A點出發, 繞著半徑為50公尺的圓形跑道邊線,逆時鐘跑了2圈半,
到C點停下來,總共費時200秒,則此人在此運動過程的平均速率與平均速度各為多少?
[解]
平均速率 = ( 2𝛑 × 50 × 2.5) / 200 =1.25𝛑 m/s
平均速度 = (50 × 2 ) / 200 = 0.5 m/s 向西 (A → C)
Ans:平均速率 =1.25𝛑 m/s;平均速度 = 0.5 m/s 向西
4.瞬時速度:物體在極短時間內的位移,可表示該時刻的運動快慢及方向,簡稱為速度。
如行駛中汽車的時速表指針所指的數字,就是汽車行進時的瞬時速率,再加上車頭行進的方向,
即為瞬時速度。單位同平均速度。(具大小與方向)
5.等速度運動: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而變的直線運動,即物體在一直線上運動時,相同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均相同。
6.位置(x)與時間(t)的關係圖(x-t圖):可描述物體位置隨時間變化的情形且可呈現物體運動的方向,
一般常見的x-t圖有下列三種情形,其中(1)(2)為等速度運動的情形,(3)為物體靜止的情形:
(1)速度為正 (位移 > 0):物體的位置隨時間增加,表示物體朝正向運動。(如下圖所示)
[x-t圖為一向上傾斜的斜直線]
(2)速度為負 (位移 < 0):物體的位置隨時間減少,表示物體朝負向運動。(如下圖所示)
[x-t圖為一向下傾斜的斜直線]
(3)速度為零 (位移 = 0):物體的位置不隨時間改變,表示物體靜止。(如下圖所示)
[x-t圖為一水平的直線]
7.x-t圖可判斷速度的快慢:由下圖得知:速度大小為甲 > 乙,即直線傾斜程度愈大者,其速度愈快。
8.速度(v)與時間(t)的關係圖(v-t圖):可得知物體的速度隨時間 變化的情形,
一般常見的等速度運動的v-t圖有下列二種情形:
(1)速度為正 (位移 > 0):物體的速度大於零為一固定值,表示物體朝正向運動。(如下圖所示)
[v-t圖為一正值的水平直線]
(2)速度為負 (位移 < 0):物體的速度小於零為一固定值,表示物體朝負向運動。(如下圖所示)
[v-t圖為一負值的水平直線]
9.由x-t圖的傾斜程度(斜率)可求得物體的速度:
此物體的速度(v) = (x2-x1) / (t2-t1) = 此直線的斜率
10.由v-t圖的關係線與時間軸所圍成的面積可求得物體的位移:
此物體在t1~t2時間內的位移(∆x) = v × (t2 - t1) = v-t圖的關係線與時間軸所圍成的面積
11.x-t圖的例題:有一人在一直線上做折返跑,其x-t圖如下圖所示,若以東為正向,試回答下列問題:
(1)此人的出發點在原點的哪個方向?多少公尺處?
(2)在20秒時,此人的位置在出發點的哪個方向? 距離為幾公尺處?
(3)在幾秒時,此人開始往西方移動?
(4)在0~10秒 . 10~20秒 . 20~30秒等三段時間間格內,何者的平均速率最大?
(5)此人在0~30秒的總路徑長與總位移各為多少公尺?
[解]
(1)Ans: 此人的出發點在原點的東方30公尺處。
(2)100 - 30 = 70
Ans: 在20秒時,此人的位置在出發點的東方70公尺處。
(3)Ans: 此人在20秒時,開始往西方移動
(4)在0~10秒的平均速率=(60-30) / (10-0) = 3 m/s
在10~20秒的平均速率=(100-60) / (20-10) = 4 m/s
在20~30秒的平均速率=(100-50) / (30-20) = 5 m/s
Ans:在20~30秒的平均速率最大
(5)總路徑長= (100-30) + (100-50) =120m
總位移=50-30=20m
Ans : 總路徑長 = 120m ;總位移=20m向東
12.v-t圖的例題1.:一輛火車原本停在甲車站,出發後經過5分鐘到達乙車站,假設此路徑為一直線,
北方為正向,其v-t圖如下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此輛火車從甲站出發後幾分鐘開始作等速度運動,其速度為多少且維持多少分鐘?
(2)此輛火車在0~120秒 . 120~240秒 . 240~300秒的位移各為多少 ?
(3)此輛火車在0~120秒 . 120~240秒 . 240~300秒的平均速度各為多少 ?
[解]
(1)120秒=2分鐘 (120 / 60 =2) , 240-120 =120秒=2分鐘
Ans : 出發後2分鐘開始作等速度運動,其速度為30m/s且維持2分鐘。
(2)0~120秒的位移=120 × 30 × 0.5 = 1800m [三角形面積]
120~240秒的位移=(240-120) × 30 = 3600m [矩形面積]
240~300秒的位移=(300-240)×30×0.5=900m[三角形面積]
Ans:三者的位移分別為1800m . 3600m . 900m 皆向北
(3) 0~120秒的平均速度=1800m/(120-0)s=15m/s
120~240秒的平均速度=3600m/(240-120)s=30m/s
240~300秒的平均速度=900m/(300-240)s=15m/s
Ans:三者的平均速度分別為15m/s . 30m/s . 15m/s 皆向北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