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需要進食以維持生命,主要是因為食品(食物)中含有醣類 . 蛋白質 .脂肪等營養成分。
2.醣類:由碳 . 氫 . 氧元素構成,其中氫和氧的組成數目的比例與水相同,皆為2:1,
故又稱為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C6H12O6) . 蔗糖(C12H22O11)等。
(1)澱粉:由葡萄糖聚合而成,人類可將澱粉消化吸收。
(2)纖維素:由葡萄糖聚合而成,人類無法將纖維素分解,但纖維素可刺激腸胃蠕動,
幫助消化及維持腸道清潔。
3.蛋白質: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由多種胺基酸分子所組成的聚合物,
主要的組成元素為碳 . 氫 . 氧 .氮 . 硫。
(1)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肉類 . 牛奶 .黃豆等。
(2)蛋白質照光 . 受熱 和加入酸. 鹼或酒精後,容易改變其結構與狀態,
失去原本的特性(變性)。
(3)生物體中的酵素也是一種蛋白質,酵素可以幫助我們分解食物,
是影響人體代謝作用的蛋白質。
4.脂肪:由碳 . 氫 . 氧所組成的酯類物質。
(1)動物性脂肪:常溫時通常呈固態,如豬油 . 牛油等。
(2)植物性脂肪:常溫時通常呈液態,如沙拉油 . 橄欖油等。
(3)脂肪可以提供熱量 . 保暖,也可以保護體內器官減緩外界的撞擊。
(4)攝取過多的脂肪會造成肥胖,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5.保存食物的方式:食物在溼熱的環境下,容易變質腐敗,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
可應用如下的方法:
(1)用鋁箔包裝隔絕光照。
(2)用真空包裝或填充氮氣的方式,來減少食物與氧氣接觸的機會。
(3)高溫殺菌 . 低溫保存 . 脫水乾燥 . 醃漬等,則可以殺菌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6.清潔劑:包括肥皂與合成清潔劑。
7.肥皂:
(1)皂化反應:油脂 + 氫氧化鈉 → 肥皂 + 甘油
(脂肪酸鈉) (丙三醇)
(2)製作肥皂:
a.利用酒精使椰子油和氫氧化鈉溶液能均勻混合。
b.椰子油和氫氧化鈉反應後,會生成肥皂與甘油。(皂化)
c.肥皂不易溶於飽和食鹽水,且密度比食鹽水小,故會浮在食鹽水上,與甘油分離。(鹽析)
d.肥皂的水溶液呈鹼性。
f.把肥皂加入水和油的混合物中,會使油和水的分層消失,生成白色的乳狀物質。(去油汙)
(3)肥皂的去汙原理:
a.肥皂分子是一個長鏈分子,長碳鏈一端為親油端,帶電(負電)的一端為親水端。
b.洗滌衣物時,肥皂的親油端和衣服上的油汙結合,並利用親水端將油汙帶入水中,
使油汙和衣物分離,達到洗淨效果。
8.合成清潔劑:由石化原料所製成,如洗衣粉 . 洗碗精 .洗髮精等,其去汙原理與肥皂相同。
9. 肥皂和合成清潔劑的優缺點:
(1)在鈣. 鎂離子含量較高的硬水中,肥皂容易產生沉澱物,降低肥皂的洗淨效果,
而合成清潔劑的洗淨效果則不受影響。
(2)有些合成清潔劑在自然界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容易殘留在自然環境中造成汙染,
因此需選擇有環保標章的清潔劑,表示該清潔劑可被微生物分解的程度較高,
可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