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酸鹼中和:酸與鹼反應,產生鹽與水。簡稱「中和」。
2.酸鹼中和的表示式:酸 + 鹼 → 鹽 + 水 。
如 HCl + NaOH → NaCl + H2O
3.酸鹼中和的離子反應式:H+ + OH- → H2O (中和必然反應)
4.酸鹼中和時,除了酸鹼性會改變外,水溶液的溫度也會上升,故中和是一種放熱反應。
5.中和反應除了會產生水外,還會產生另一新物質,
它是由鹼中的正離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中的負離子(非金屬離子或酸根離子)
結合而成,此種物質稱為鹽類,通常在水溶液中會以離子狀態存在,
若將水蒸發後,可得此鹽類的結晶。
6.生活中的中和反應:
(1)胃液(含有鹽酸),若分泌過多,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就需要服下弱鹼性物質(碳酸氫鈉)的胃藥,與胃酸產生中和反應。
(2)用餐後,食物殘留在口腔內,會使口腔變成酸性造成蛀牙,可以使用弱鹼性的牙膏刷牙,
以保持口腔清潔。
(3)氮肥造成農田土壤酸性增加,使土地不易耕作,可以在田裡灑些弱鹼性物質,
中和土壤酸性。
7.生活中常見的鹽:
(1)硫酸鈣(CaSO4):
a.硫酸鈣是白色固體,微溶於水,是石膏的主要成分。
b.石膏遇水即硬化,可做石膏像 . 模型及外科治療骨折的石膏模。
(2)碳酸氫鈉(NaHCO3):
a.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是一種白色固體,溶於水呈弱鹼性。
b.可作為胃藥來中和胃酸。
c.碳酸氫鈉遇酸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利用此原理,使餅乾膨鬆,
又稱為焙用鹼,也可製成發粉。
d.碳酸氫鈉受熱會分解出二氧化碳,是乾粉滅火器的重要原料。
(3)碳酸鈉(Na2CO3):
a.碳酸鈉俗稱蘇打,是一種白色粉末,溶於水呈鹼性。
b.常作為清潔劑的一種成分,故又稱為洗滌鹼。
c.也可用來製造玻璃與肥皂。
(4)氯化鈉(NaCl):
a.氯化鈉俗稱食鹽,為無色晶體,細小的粉末呈白色,海水中約含有2.8%的氯化鈉。
b.食鹽可由海水蒸發製得,也可由天然的鹽礦中製取。
c.食鹽可作為調味品及保存食物,也是工業上的重要原料。
如:以氯化鈉為原料,製得鈉與氯氣。
(5)碳酸鈣(CaCO3):
a.碳酸鈣是一種白色固體,不易溶於水,為石灰岩. 大理岩 及貝殼的主要成分。
b.常被用作建築材料。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