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稜鏡:一種三角柱形透鏡,當光線從空氣進入三稜鏡,或由三稜鏡進入空氣時,
光線會朝較厚的部分偏折。
2. 透鏡的種類:
(1)凸透鏡:中央部分較厚. 邊緣部分較薄的透鏡。
平行光經凸透鏡折射後會聚於一點,此點稱為焦點,故又稱為會聚透鏡。
(2)凹透鏡:中央部分較薄. 邊緣部分較厚的透鏡。
平行光經凹透鏡折射後會向外發散,發散的光線往後延伸會相交於一點,此點稱為虛焦點,
故又稱為發散透鏡。
3.凸透鏡的成像:
(1)凸透鏡成像作圖:
a. 平行主軸的光偏折後,會穿過另一方的焦點。
b. 射向鏡心的光,前進方向不變。
c. 穿過同側焦點的光,偏折後會平行主軸。
(2)凸透鏡成像情形:
a. 物在兩倍焦距外:倒立縮小實像(成像於與物異側的焦距到兩倍焦距之間)。
b. 物在兩倍焦距與焦距間:倒立放大實像(成像於與物異側的兩倍焦距外)。
c. 物在焦距內:正立放大虛像(成像於與物同側)。
d. 物在兩倍焦距上:倒立相等實像(成像於與物異側的兩倍焦距上)。
e. 物在焦距(焦點)上:無法成像。
4.凹透鏡的成像:
(1)凹透鏡成像作圖:
a. 平行主軸的光偏折後,往後延伸會通過與物同側的 焦點。
b. 射向鏡心的光,前進方向不變。
c. 穿過另一側焦點的光,偏折後會平行主軸。
(2)凹透鏡成像情形:無論物體位於何處,成像皆為正立縮小虛像(成像於與物同側)。
5.光學儀器:
(1)眼鏡:
近視眼成像於視網膜之前,須配戴凹透鏡矯正。
遠視眼成像於視網膜之後,須配戴凸透鏡矯正。
*註解:
a. 眼睛的瞳孔如同相機的光圈可控制進光量大小。
b. 眼睛的水晶體如同相機的透鏡組(或凸透鏡),可讓光產生折射成像。
c. 眼睛的視網膜如同相機中的底片或感光晶片,光線成像於此,才能產生清晰的像。
d. 物體在視網膜的成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至大腦的視覺區將其
解釋成正立的像。
(2)複式顯微鏡:主要是利用兩個凸透鏡即物鏡與目鏡,
將物體(或標本)經過兩次放大所成的像供觀察,
第一次成像為倒立放大實像(物鏡),第二次成像為正立放大虛像(目鏡),
但與原物比較為倒立,故為倒立放大虛像(左右相反,即旋轉180度)。
(3)照相機:其鏡頭為凸透鏡(或透鏡組),調整鏡頭位置讓光線通過透鏡折射後,
剛好在底片或感光元件上形成清晰的倒立縮小實像。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