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解質:溶於水後可以導電的化合物,
如氫氧化鈉. 氯化氫. 氯化鈉等。
2.非電解質:不論是否溶於水,皆無法導電的化合物,
如葡萄糖 . 酒精 . 甘油等。[水(純水或蒸餾水)一般視為非電解質]
3.電解質解離說:簡稱電離說,由瑞典科學家阿瑞尼斯所提出,主要說明如下:
(1)電解質在水中會解離成帶電的離子。
如 NaOH → Na+ + OH-
(2)電解質水溶液必為電中性。
如 CaCl2 → Ca2+ + 2Cl-
每個Ca2+與Cl-的帶電量比為2 : 1
Ca2+與Cl-的個數比為1 : 2
則總帶電量比為 正電量:負電量 = (2×1):(1×2) = 2:2 = 1:1
(3)離子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動
如食鹽水溶液通電時,帶正電的鈉離子會往負極移動,帶負電的氯離子會往正極移動,
這些移動的離子,形成水溶液中的電流,所以食鹽水溶液可以導電。
4.強電解質:在水中幾乎完全解離的化合物,
如氫氧化鈉 . 氯化鈉 . 氯化氫等。
5.弱電解質:在水中僅少部分解離的化合物,
如醋酸. 氨水(NH3.H2O)等。
(非電解質在水中則完全不會解離出帶電的離子)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