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姆定律:在溫度不變時,施加於金屬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此導體的電流恆成正比。
[歐姆所提出]
2.歐姆定律的關係式:導體兩端的電壓 / 通過導體的電流=定值,即 V / I =定值。
[後來得知此定值為電阻]
3.歐姆式導體:符合歐姆定律的導體,如大部分的金屬與石墨等。
4.非歐姆式導體:不符合歐姆定律的導體,如二極體等。
5.電阻:即材料(如導體或絕緣體等)兩端的電壓與通過電流的比值。
(1)公式:電阻(R) = 電壓(V) / 電流(I)
(2)單位:若電壓以伏特為單位,電流以安培為單位,則電阻的單位為伏特 / 安培,
稱為歐姆(Ω)。
6.電阻產生的原因:導體中的自由電子在移動時與導體原子發生碰撞,而阻礙其流動的情形。
7.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1)物質(材料)的種類:
在相同溫度. 粗細.長度下,電阻大小為絕緣體 > 石墨 > 鎳鉻絲 > 純金屬(如金.銀.銅.鐵等)。
電阻最小的金屬為銀 ,其次為銅。
(2)截面積的大小:
在相同材料. 溫度 . 長度下,電阻大小與截面積成反比。
[截面積愈大(愈粗),電阻愈小]
(3)長度的長短:
在相同材料. 溫度 . 截面積下,電阻大小與長度成正比。
[長度愈長,電阻愈大]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