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氣中含量前三位的氣體分別為:
第一是氮氣(約78%),第二是氧氣(約21%),第三是氬氣(約0.9%)。
2.空氣中除了含有氮氣.氧氣.氬氣外,
仍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水氣和臭氧等其它氣體,
其含量會隨時間.地點不同而變化。
3.氮氣:
(1)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不可燃也不助燃。
(2)常溫下,性質穩定,幾乎不和任何物質反應。
但在高溫時,會和氫氣.氧氣進行反應,形成含氮化合物,
一般會造成空氣汙染如汽機車引擎中所排放的氣體。
(3)常填充於食品包裝,避免食物氧化變質。
(4)可製成液態氮,溫度極低(約-196℃以下),當作冷凍劑,
作為保存臍帶血及治療疣等醫學用途。
可用來消滅紅火蟻。
4.氧氣:
(1)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助燃但不可燃。
(2)生物行呼吸作用的必要物質。
(3)化學性質很活潑,容易與其它物質起化學變化,
如鐵生鏽.蠟燭燃燒. 蘋果果肉變色等。
(4)在實驗室中,常以雙氧水(無色)當反應物,
二氧化錳(黑色)當催化劑來製造氧氣,
製造的氧氣以排水集氣法來收集。(因為氧氣難溶於水),
二氧化錳可增加反應速率,但無法增加氧氣的產量;
欲增加氧氣的產量需加入更多的雙氧水才行。
(5)留有餘燼的線香放入氧氣瓶中,會再度復燃。
(6)鎂帶在純氧中燃燒,會產生白色強光,並形成白色的氧化鎂(固體)。
[氧化鎂溶於水形成氫氧化鎂溶液,呈鹼性,使石蕊試紙由紅色變成藍色。]
(7)硫粉在純氧中燃燒,會產生藍紫色火焰,並產生刺鼻的二氧化硫(氣體)。
[二氧化硫溶於水形成亞硫酸,呈酸性,使石蕊試紙由藍色變成紅色。]
5.鈍氣:
(1)在空氣中,一些微量但性質極穩定,不可燃也不助燃,
在常溫或高溫下,也不容易與其它物質反應,
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也稱為惰性氣體。
(2)氬氣:可作為燈泡內填充的氣體,或高溫焊接金屬時,用它來防止金屬氧化。
(3)氦氣:僅次於氫氣,第二輕的氣體,因較穩定安全,
常用來替代氫氣(具可燃性,但不助燃),填充氣球。
(4)氖氣:常用於填充霓虹燈,通電後可發出紅光。
6.二氧化碳:
(1)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不可燃也不助燃。
(2)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必須利用到的氣體。
(3)在實驗室中,通常以大理石(含碳酸鈣)與鹽酸為反應物,來產生二氧化碳,
產生的二氧化碳也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雖二氧化碳可溶於水,但溶解度不是很高,用此法,可收集到純度較高的二氧化碳)。
(4)檢驗二氧化碳:可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會產生白色混濁的碳酸鈣沉澱。
此法是檢驗二氧化碳的簡便方法。
(5)二氧化碳溶於水後,形成碳酸,呈弱酸性,可使石蕊試紙從藍色變成紅色。
(6)滅火器中常利用它的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氣大的特性,
可覆蓋可燃物,隔絕氧氣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7)乾冰(固態的二氧化碳)昇華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降低周圍空氣的溫度,
使得附近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白色煙霧)。
7. 空氣汙染 :
(1)懸浮微粒 : 懸浮在大氣中的微小顆粒,顆粒直徑10微米以下稱為PM10懸浮微粒 ;
顆粒直徑2.5微米以下稱為PM2.5懸浮微粒,若吸入後更能穿透肺泡,
隨著血液循環至全身,對健康影響甚大。
(2)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指標(AQI值) :
0~50(良好) . 51~100(普通) .101~150(對敏感族群不健康)
151~200(對所有族群不健康) . 201~300(非常不健康)
301~500(危害)(健康威脅達到緊急)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