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色散的現象:光線經物體折射後,分散成各種顏色光線的現象。
如陽光(白光)經過三稜鏡可發生色散,產生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
彩虹也是一種色散。
2. 色散的成因:光波都有一定的頻率,光的顏色是由光波的頻率決定的。
在可見光區域,紅光頻率最小,紫光頻率最大,各種頻率的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率都相同。
但是不同頻率的單色光,在介質中傳播時由於受到介質的作用,
傳播速率都比在真空中的速率小,並且速率的大小互不相同。
光在同一介質中(不包含真空與空氣),紅光速率最大,紫光速率最小,
因此介質對紅光的折射率最小,對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當不同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三稜鏡上,
紅光的偏折最小,在光譜中處在最靠近稜鏡頂角的一端;
紫光的偏折最大,在光譜中處在最靠近稜鏡底邊的一端。
[註: (1)折射率(n)=光在真空的速率(c)/光在介質中的速率(v)]
[註: (2)折射率愈大, 偏折愈大;偏折 : 偏離原路徑的程度]
3. 光的三原色:指紅.綠.藍三種色光,所有色光都可以此三種色光依不同亮度比例組合而成。
4.顏色的成因:
(1)眼睛的某種感光細胞可將可見光的不同波長(或頻率)範圍的光線辨識後,
傳至大腦產生顏色的感覺。
(2)白色物體可反射所有色光。故任何色光照射白色物體皆被反射而呈現該色光顏色,
如紅色光照射白色物體呈現紅色,綠色光照射白色物體呈現綠色。
(3)黑色物體可吸收所有色光。故任何色光照射黑色物體皆被吸收而呈現黑色。
(4)紅色物體只反射或透射紅光,其他色光則被吸收。
故藍色光照在紅色物體會呈現黑色,因為藍色光被吸收了。
(5)綠色物體只反射或透射綠光,其他色光則被吸收。
故紅色光照在綠色物體會呈現黑色,因為紅色光被吸收了。
(6)藍色物體只反射或透射藍光,其他色光則被吸收。
故綠色光照在藍色物體會呈現黑色,因為綠色光被吸收了。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