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質可分為混合物與純物質,純物質可分為元素與化合物。
2.自然界中的物質,大多以混合物狀態存在,
可利用物理(變化的)方法,將混合物分離成純物質。
3. 純物質中的化合物需以化學(變化的)方法將其分離成元素。
4.一般的化學方法是指物質經過通電或加熱或照光等方式後,會產生化學變化的方法。
5.元素:無法以一般的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純物質,如鐵 . 氧氣等。
6.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組合而成的純物質,
可以一般的化學方法再分解成元素,如水(化合物)可經由電解,而分解成氫元素與氧元素。
7.元素符號:表示元素的符號,大部分取各元素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以大寫表示,
若兩元素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再另取其中一個字母,以小寫附加在後,以示區別。
如碳(C) . 鈣(Ca) . 氯(Cl)。
8.元素的中文命名方式:
(1)用一個中文字表示一種元素,並依常溫 . 常壓下所呈現的狀態,以不同部首表示 。
(2)固態金屬元素從「金」部,如銅 . 鐵 . 鋁等。固態非金屬元素從「石」部,
如碳 . 磷 . 硫等。
(3)液態的元素從「水」部,只有兩種,金屬元素為汞, 非金屬為溴。
(4)氣態的元素從「气」部,如氫 . 氧 . 氮等。
9.常見物質的元素符號 :
(1)氫(H) (2)鈉(Na) (3)鉀(K) (4)鎂(Mg) (5)鈣(Ca) (6)鋁(Al) (7)碳(C) (8)矽(Si)
(9)錫(Sn) (10)鉛(Pb) (11)氮(N) (12)磷(P) (13)氧(O) (14)硫(S) (15)氟(F) (16)氯(Cl)
(17)溴(Br) (18)碘(I) (19)氦(He) (20)氖(Ne) (21)氬(Ar) (22)鈦(Ti) (23)鉻(Cr) (24)錳(Mn)
(25)鐵(Fe) (26)鈷(Co) (27)鎳(Ni) (28)銅(Cu) (29)鋅(Zn) (30)銀(Ag) (31)鎢(W) (32)鉑(Pt)
(33)金(Au) (34)汞(Hg) (35)鈾(U)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