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期的週期表:十九世紀中期,由俄國科學家門得列夫把當時已知的元素,
依據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把化學性質 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縱行而得。
2.目前的週期表:英國科學家莫斯利(莫色勒)依據原子序 由小到大排列,
把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縱行而得。
3.週期表的排列規則:
(1)元素依原子序由小而大,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排列。
(2)每一橫列稱為週期, 共有七個週期,
每一週期的元素,其性質由左而右呈現規律性的變化。
(3)每一縱行稱為族,共分為1~18族,同族的元素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4)週期表左側及中間是金屬元素,表右側則是非金屬元素,
由第13族的硼開始,向右下方延伸的元素,其性質介於金屬與非金屬之間,
稱為類金屬元素(硼.矽.鍺.砷.銻.碲 六個)。
4.各族的性質:
(1)鹼金屬族(第一族金屬元素):
a.包括鋰(Li) . 鈉(Na) . 鉀(K) . 銣(Rb) . 銫(Cs) . 鍅(Fr)。
b.性質活潑(活性大) . 質地柔軟 . 熔點低。鍅為活性最大的金屬元素具放射性。
c.容易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產生氫氣與鹼性物質,必須儲存在礦物油中。
(2)鹼土金屬族(第二族金屬元素):
a.包括鈹(Be) . 鎂(Mg) . 鈣(Ca) . 鍶(Sr) . 鋇(Ba) . 鐳(Ra)。
b.常以化合物存在地殼中。
c.氧化物溶於水呈鹼性。
d.與碳酸鹽類反應會產生沉澱。
(3)鹵素(第十七族非金屬元素):
a.包括氟(F) . 氯(Cl) . 溴(Br) . 碘(I) . 砈(At)。
b.元素的狀態與顏色多變且具有毒性,如氟為淡黃色氣體 .氯為黃綠色氣體 .
溴為暗紅色液體 . 碘為紫黑色固體 . 砈為放射性固體(推論為黑色)。
c.性質活潑(活性大) , 氟為活性最大的非金屬元素。
d.牙膏含微量氟化物可預防蛀牙,游泳池則用氯來消毒。
(4)鈍氣(第十八族氣體元素):
a.包括氦(He). 氖(Ne) . 氬(Ar) . 氪(Kr) . 氙(Xe) . 氡(Rn)。
b.化學性質非常安定,不容易與其他物質反應,又稱為惰性氣體。
c.無色無臭單原子氣體。(氡為放射性氣體)
*課文重點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