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惠華(華山)
圖 / 華山
地點/ 新竹市濱海低碳環境教育中心+香山濕地
孩子跟著荒野夥伴走一趟「濱海低碳環境教育中心」,探訪北台灣最大的海岸溼地-香山溼地,孕育著許多生物,更是臺灣特有種螃蟹-臺灣招潮蟹的棲地,出發前先來個水面上的候鳥、水鳥,沙灘上趴趴跑的螃蟹、躲貓貓的斯氏沙蟹、雙扇股窗蟹、黃嘴螺、蚵岩螺,還有沙灘下面的竹蟶、公代。
再來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走出戶外,來到海山漁港,一同來真實感受香山溼地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圖說1:
北門國小五年級小朋友,動作迅速,提早到濱海低碳環境教育中心以外,有注意到嗎?大家出發前都把雨鞋、防曬裝備全都穿戴在身上,真是個效率與訊息布達與執行都很高的優質班級。
▲圖說2左:
從西伯利亞遠渡而來,飛行距離長達1~5千公里的飛行,往南飛到赤道、澳洲、紐西蘭,只為了度冬、尋找食物與繁殖,千里奔波。海風狂妄吹拂、偌大的太平洋島鏈上振翅飛行。似候鳥的角度,來看看這條遙遠、艱辛的遷移路。
▲圖說2右:
香山濕地富含著龐大的螃蟹、甲殼類、魚貝類,讓遠道而來的候鳥悠哉飽食,然而不同環境的海鳥,因為覓食習性不相同,也演化出不同形式的鳥喙,方便候鳥/海鳥們抓取食物、拾取物品、梳理羽毛和修築巢愛巢等等。
同學也拿著不同型態的鳥喙,試著模擬鳥兒們怎麼覓食?是ㄌㄚˊ?還是ㄏㄡˊ?還是ㄓㄨㄛˊ?還是ㄒㄧ呢?
▲圖說3:
香山濕地裡藏著許多候鳥的食物喔?到底有哪些食物啊?沙灘,依地質可區分為岸邊泥地、泥灘地、沙地、淺水區、深水區,造就不同居住有很多螃蟹在萬蟹奔騰,沙灘下也有許多貝類、海蟲、海兔,以海山漁港為中心的精華區,潮溝與蚵田提供絕佳的育嬰環境,是小魚、螃蟹等海洋生物的樂園,擁有豐富多樣的物種生態,為重要的自然寶藏。
香山溼地依地質可區分為岸邊泥地、泥灘地、沙地、淺水區、深水區,這些不同的地質環境造就了不同物種居住。
同學模擬著這些沙灘下的海蟲、海兔、文蛤、赤嘴、竹蟶、公代、西施舌的模樣,增添活動的互動樂趣。
▲圖說4:場景移動到海山漁港的岸邊
▲圖說4左上:
香山濕地是北台灣非常重要的濕地,同時也有平掛式蚵寮養殖方式,至於蚵苗來源則是從南部購買蚵苗,在到香山濕地來養殖,也所以也會在路邊看到廢棄使用過的蚵殼。
▲圖說4右下:
仔細觀察蚵殼上面有個小洞,這是蚵岩螺的傑作,同時也是蚵的天敵、頭號殺手,利用腹足爬上,在補食貝類外殼會侵蝕出一個小小的洞後,注入消化液,把肉吸乾。
在這大堆的蚵殼,也很容易找到蚵岩螺的蹤跡。
▲圖說4右上:
走在退潮的河道旁,可以看到原本漂浮其上的漁船,紛紛擱淺,潮水退去,露出泥沙岸,同時也看到沙灘上有跳躍、緩慢爬行的身影,細細一看,原來是彈塗魚,這是潮間帶常見兩棲魚類。
在哪裡啊?那裏那哩!同學們紛紛指著新發現到的彈塗魚。
▲圖說4左下:
來到海濱,一定要來觀察一下海濱植物要怎麼在這樣強風、乾旱、高鹽分的環境下找到生存之道。
馬鞍藤是海邊常見的定砂植物,能在耐鹽又耐高鹼的砂質土壤活下來,因為葉形前端有凹陷,形似馬鞍,故名【馬鞍藤】。
可以摘一片馬鞍藤。黏在鼻翼處,既能遮陽、防曬又有個人特色的另類妙鼻貼,同學紛紛動手把葉子摘下,放在鼻頭上。
▲圖說5:場景移動到海山漁港的沙灘上。
▲圖說5左上:
從陸地走下沙灘,眼睛要緊盯著沙灘,深怕不小心就踩到了熱情迎接我們的沙灘精靈—雙扇股窗蟹。
▲圖說5右上:
沙灘上有很多很多圓圓、看似不規則亂放的砂團,原來是【擬糞】,就是螃蟹攝食過後的砂粒,調和成丸狀,在由向口氣上方吐出去,在用螯腳取下,自蟹腳類從丟棄於體側。注意看,會有一個洞口,以此為中心,向外輻射狀、堆狀排列。
所以由洞口往下鏟,會挖到股窗蟹。
▲圖說5左下:
同學非常有愛的透過雙手,抓到不同種類的螃蟹,並放置在觀察盒裡觀察,當然,離開濕地前,一定要把抓到了螃蟹、生物放回到原地。
▲圖說5右下:
離開前,一同留下倩影,並相約假日,和家人一起來逛逛香山濕地。
感謝紅樹林、大捲尾、華山、蚊子,一起來親海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