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16
聖座嘉瓦仁波切說:「從藏文的意義來看,法的意思是改變。」把身、語、意的惡行與壞習慣,朝著善的方向改變,這就是「法」。
從一些簡單扼要的偈頌,可以概略地掌握佛法的要義,例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與「諸法從緣生,如來說其因;諸法從緣滅,大沙門所說。」就是兩首很重要的偈頌。西藏的傳統裡,從古至今,都會把它們寫在大昭寺的門上;在為佛像或佛塔裝臟時,也會把它們做成紙卷,替代佛舍利作為裝臟物,由此可見這兩首偈頌的重要性。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首偈頌表面的意思,讀者望文生義應該很容易理解。一切的惡都不去做,所有的善都盡力去做,用調伏內心的方法來斷惡修善,這就是佛陀開示的道路。這首偈頌談到了該做的善、不該做的惡,以及調伏內心的方法。而「道次第」裡講的下士道、中士道與上士道,各有不同的學佛目標。針對不同的目標,就會有相對的該做與不該做的事,以及達成不同目標的修心方法。所以,這首偈頌也可以搭配「道次第」做解釋。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格西第一篇用緣起咒代表佛教,有很深的內涵
P017
從下士道的角度解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意思是,不造十惡業,要圓滿地造十善業;
「自淨其意」的意思是,靠著皈依三寶與深信業果這兩種方法調伏內心,達成斷惡修善的目標;
「是諸佛教」的意思是,這就是佛陀開示「離開三惡趣、獲得增上生」的道路。
從中士道的角度解釋
「諸惡莫作」的意思是,與別解脫戒相違的惡行、由煩惱控制的行為一個也不做;「眾善奉行」的意思是,所有由出離心攝持、相順於解脫的善業都要圓滿地做;「自淨其意」的意思是,透過戒定慧三學來調伏內心;
「是諸佛教」的意思是,這就是佛陀開示「獲得解脫」的道路。
從上士道的角度解釋
「諸惡莫作」的意思是,與菩薩戒相違的惡行,包括十八根本墮與四十六惡作,以及所有與六度相違的行為,例如吝嗇、犯戒、懶惰等,以及只顧自己、由愛我執而引生的惡行,一個也不做;
「眾善奉行」的意思是,六度萬行等善行要圓滿地做;
「自淨其意」的意思是,透過證空慧與菩提心來調伏內心
「是諸佛教」的意思是,這就是佛陀開示「自利與利他都圓滿、成就佛果」的道路。
P018L6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道前基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對「惡」的標準都不盡相同,大家注意到了嗎?
「道前基礎」的「善」,
師長怎麼說,弟子怎麼作,弟子對行善「尚無」內化能力。
「下士道次第」的「善」,
弟子「已經內化」行善,以造善業為主。
「中士道次第」的善,弟子以「淨化我執」的善為主。
「上士道次第」的善,弟子以「培養愛他心」,不顧自利的善為主。法不曾離開業果緣起
P018L7
「諸法從緣生,如來說其因;諸法從緣滅,大沙門所說。」這首偈頌,我覺得是學佛的人都一定要懂得的偈頌,因為它完整統攝佛陀開示的緣起道理。它的意思簡單來說,無論什麼事情,包括善惡與苦樂在內,全都由各自的因緣造成,而佛陀也完整指出善惡與苦樂的因。佛陀說:只要找到痛苦的根源、斷除苦因,就能把苦果連根剷除。這首偈頌同樣可以配合道次第,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學佛目標來解釋。
從下士道的角度解釋:
「諸法從緣生」的意思是,一切有為法,特別是死後會投生到哪裡,都是因緣的產物;「如來說其因」的意思是,佛陀說死後會投生到地獄、餓鬼、畜牲道這些惡趣,是因為造了惡業;「諸法從緣滅」的意思是,遮除惡業,不但能遠離惡趣、投生善趣,還能進一步避免生在善趣卻不盡理想的過失,例如身體殘缺、智力低劣等;「大沙門所說」的意思是,這是佛陀曾說過的道理。
從中士道的角度解釋
「諸法從緣生,如來說其因」的意思是,佛陀曾說一切有為法,特別是所有的惡行、困難與痛苦,尤其是流轉輪迴之苦,都是由業而產生,業從煩惱產生,煩惱的根本是我執。這樣一路推演下來,最後會得到一個清楚的結論,那就是:一切苦都是我執造成的;「諸法從緣滅,大沙門所說」的意思是,佛陀曾說過,只要根除我執,就能完全消除痛苦、獲得永恆的安樂。
從上士道的角度解釋
「諸法從緣生,如來說其因」的意思是,沒有能力利他,這件事情是因緣造成的。包括沒辦法生起清淨的利他心,或即便生起卻難以實踐,或雖然有心實踐,卻因為能力不足而難以完成,甚至是聲聞緣覺阿羅漢,他們已經現證空性、獲得解脫,仍然無法像佛陀一樣不受阻礙又徹底究竟地利益別人。佛陀說,眾生縱使有心利他卻無法做到,原因在於所知障與愛我執。「諸法從緣滅,大沙門所說」的意思是,佛陀說,所知障與愛我執可以消除,一旦消除,就可以任運無礙地利益眾生。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
如果離開了三士道的意樂安立,還有所謂的法嗎?
P020L4
為了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應該調伏自心,這是第一首偈頌的重點。至於調伏自心的方法,則是透過觀察與分析「緣起」,所以第二首偈頌主要談的是「緣起」,這也是本書最核心的主題。
聖座嘉瓦仁波切經常用「緣起見、無害行」這個概念介紹佛法。前陣子在為蒙古請法團講經時,聖座解釋完這幾個字的意義後,殷切地叮嚀大家:「就算不能理解,也請牢記在心。」細細思惟遠廣大。聖座說的話,會發現這六個字的含義非常深
「無害行」的意思是,就算不能造福他人,至少不要傷害他人,這與第一首偈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意思相同;而「緣起見」的意思,則統攝在「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這首偈頌裡。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緣起法就容易實現無害行
聖座嘉瓦仁波切勸勉大眾做無害行,並非沒有理由。我們不只不該傷害他人,還要進一步利益他人,理由正是「緣起見」。傷害別人,不只他人受害,自己也跟著遭殃;幫助別人,不只他人受惠,自己也從中獲益。做無害行的理由就是緣起見,兩者相輔相成。
「緣起見、無害行」這六個字看似簡單,但要真正了解它的內涵,必須有經論的基礎。聖座把「無害行」再分為「遮止害他」與「成辦利他」兩個層次,其中,阻擋自己不去傷害他人,屬於「道次第下士道」的內容;若要更進一步,把傷害他人最根本內在的原因一併剷除,就與「聲聞緣覺的地道論述」有關;而全面培養利他的能力,則與「大乘地道的論述」有關;至於「緣起見」則與「四部宗義」有關。
P021LL2
如果無法馬上廣學五部大論,至少必須先概略學習「地道論述」與「四部宗義」這兩種論典,才能對「緣起見、無害行」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