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盛開的花》
初學佛的開心配方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
ཤེས་རབ་གྲོགས་སུ་ལྡན་པའི་བརེ་བས་རང་ གཞན་ཐམས་ཅད་ཀུན་ཏུ་བདེ་བར་གྱུར་ཅིག ཐུབ་བསྟན་དཔལ་བཟང་།
用智慧為伴的愛 願自他都獲得安樂
4 / 1 依師很重要
P38
「必須依止善知識」是從佛陀以來,所有祖師大德異口同聲的主張。這些祖師大德,不但投入畢生精力研究佛法,而且真正付諸實踐、在心續中生起證量。這些人都同聲主張「必須依止善知識」,相信這是他們探究後的經驗談,因此這主張很值得我們參考。
我們當然不應該盲目追隨,但心裡至少要有「這話必有值得探究之處,他們一定不是隨便講講」的信心。
如果你不想實修,那又另當別論;但若你心裡有把「實修」當成目標,則依師軌理就非常重要。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沒有善知識確實無法進行實修
4 / 2 很難找到完美的老師
P39
要知道,對我們而言,要找到一個完全沒有貪瞋痴煩惱、行為高尚、發菩提心的師長,根本找不到。因為,要找到有這種「顯現面」的師長,自己也必須具有相對的條件與程度才行。如果自己的程度不夠,根本無法遇到那樣的師長。
你能遇到的,一定是與你現在程度相應的師長。具量的師長雖然存在,但由於自己條件不夠,所以無法遇到能直接讓你看到完美功德的師長。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格西拉今天開示非常重要,就算我們遇到了佛菩薩再來的師長,但是示現什麼樣子是看我們的業力和根器而定,有的人本來覺得師長慈悲如佛,因為某些因緣之後就覺得師長別有居心,這都不代表師長的本地風光,而是我們和眾生的緣起不同了,看到了不同狀況的師長,既要善加分辨師長給予的引導合理與否,也要善觀清淨心。
老師能夠給予正確的教導最重要,功德圓不圓滿肯定是觀待我們自己的業力。
4 / 3 師長的條件
P40
我們找的老師,至少必須是一個「內心朝向法」的老師。如果對方是一位只顧慮今生的人,那麼,無論他懂得再多,都不是法。這樣的人,還是不要跟他學比較好。為了避開這樣的人,所以在最初選擇老師之時,會提到善知識的標準。
我們目前尋找師長的條件是:
他至少把來生看得比今生更重要。當然,你所要跟他學的那些經論,他當然要比你更懂才行,這是基本前提。
如果你的目標是解脫,那麼,把來世看得比今生重要,這個條件對你來說就不夠,你必須尋找一位把「解脫」看得比「輪迴安樂」更重要的老師。而且,當我們信任他、向他請益之時,他所說的話,也必須是幫助我們朝向解脫的。
若你希望實踐大乘佛法,那麼,你所尋找的師長,還必須把「他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當然,這個標準談的是這位師長內心的見解,而不是說他必須完全做到。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現在我們看到的師長標準:經論學得好,重視來世,朝向解脫,真愛眾生的利益,不知道大家最親近的師長是符合哪些條件?
不過我們也必須清楚,想要找到一個完美無缺的老師,是找不到的。雖然有缺點,但這老師至少必須是「內心朝向法」的人,他要把來生、解脫、一切遍智看得很重要,那麼,即使他有一些缺點,但你仍然可以視他為善知識而依止。
隨著你與他的心愈靠近、愈信任他,則他對你的影響力也會愈來愈大。你的老師也許不完美,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不過,如果你帶著正知正念提醒自己:「他的某些行為是不好的」,則這些壞行為將不會傳染給你。
「從外相上看,是過失;但從內在看,是功德。」若你用這種想法與師長相處,其實就是一種「修信」的訓練。老師的功德會產生耳濡目染功效,即便沒有刻意模仿,也會受到薰陶。
如果你對老師沒有信心,則他的妙善習慣根本不可能傳給你。因為,對你而言,老師只像個錄音機,很難接收到他身教的影響。
4 / 4 依師的基本功
「依師」有許多層次,「把上師視為真佛」是非常高的標準,不是我們現在尌能做到的。
依師最基礎的層次是:遮止對師長的觀過心,包括遮止不喜之心,以及形之於身口的行為,例如:出口批評、面露不好的表情等。
其實,這些意念與行為不只不應對上師做,對一切有情都不應如此。所以,即使你沒把講經的師長視為善知識,只把他當成一位法友,你還是可以練習不對他觀過。萬一觀過的心產生了,就透過修心去調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若你發現自己有能力遮止對他的觀過心,此時再依止他為上師,對你只有好處,不會有壞處與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