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佛的開心配方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zIFZ_YrHaiFUXdEZnlNYnVnN3M/edit?usp=sharing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
ཤེས་རབ་གྲོགས་སུ་ལྡན་པའི་བརེ་བས་རང་ གཞན་ཐམས་ཅད་ཀུན་ཏུ་བདེ་བར་གྱུར་ཅིག ཐུབ་བསྟན་དཔལ་བཟང་།
用智慧為伴的愛 願自他都獲得安樂
5 / 1 道
P46
道,指的是「道路」。道路的命名有二種方式:
一種是以「目的地」來命名,比如「解脫的道」是指最後會達到解脫的道路,同樣的,增上生的道、一切智的道、惡趣的道、善趣的道,也都是以目標來命名的。
另一種是以「行走者」來命名的,
比如「火車的路」。同樣的,下士夫的道、中士夫的道、菩薩的道、聲聞的道,也都是以行走者來命名的。
5 / 2 次第
P47
次第,指的是「順序」。
這個詞,同時也隱含了「不只一個,有很多」的意思。如果只有單一個,就不需要順序了;正因為有很多,所以才必須講順序。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很多也要有次序,才是幫助我們的次第
5 / 3 道次第
P48
道次第,包含三個要素:
一、無誤。
首先,我們需要一條無誤的道路。比如,以大乘的道次第而言,需要一個以成佛為目標、能夠到達佛地的無誤道路。
二、完整。
這條道路不是只有一段,必須是完整、包含全部的。
三、次第正確。
只有完整並不夠,還必須有正確的先後順序,如果順序亂了,也沒有辦法走到。
總之,道次第是以成佛為目標,而開展出的無誤、完整、次第正確的「三士道次第」。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三個要素都非常重要,就算書本上面是無誤的,也要觀察所得到的教授引導是否無誤。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課堂上教導正確的道次第,實際上如果修另一套相似的東西,一樣無法達到目的
5 / 4 三士道次第
P49
道次第,分為三個層次:
共下士道次、共中士道次、上士道次。
一、共下士道次:
不求今世的安樂,以來世能投生為人或天人為目標的道路。
二、共中士道次:
以獲得解脫為目標的道路。
三、上士道次:
以獲得佛果位為目標的道路。
從「目標」來看,三士道依次的目標是:投生人天善趣、解脫、成佛。為了達到各自不同的目標,必須消除的主要障礙依次是:十惡業、煩惱障、所知障。
三士道的「士」是「士夫」的意思。
雖然,只求今生安樂的人,也可以算是下士夫,但三士夫的區分,是把「學法者」區分為三種士夫,所以前提必須「是學法者」才行。由此可知,只求今生安樂,不算學法之人;開始考慮到來生,才算是開始了學法的道路。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換個方式表述:三士道個別代表解脫惡趣,輪迴,自利寂靜涅槃的三種痛苦和狀態,所以佛道就是解脫道,不是成就某種事業就算增上
以上這種說法,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受傷。雖然,學習佛法,也能為今生帶來好處,但是達賴喇嘛尊者曾經不只一次地講過:即使在談「學佛為今生帶來好處」時,也至少要把目標放在「來世」去努力,而後「附帶」為今生帶來幫助。
如果只想著今生,佛法很難讓你滿願。
佛法裡所講的思考方式,當然也能讓你轉心,從而使得這輩子變得快樂些。但是,佛法能帶給你最真實的幫助是:當你把目標放在來世,為了獲得人天果報去修行時,今生的安樂也就附帶產生了;當你生起對解脫的希求而去學道,下一生就自然就會投生人道或天道;為了成佛而努力時,即使不想解脫也會解脫。
真心學法,不用刻意追求今生的快樂,也自然會快樂。
有人為了追求平靜的感覺而學佛,但是,除非你能真正想得更遠些,否則,這些所謂的平靜,都只是表面而已。當你真正把眼光放遠,至少著眼於來世,你的今生肯定會變得更平靜、更祥和。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大家透過學佛得到自然快樂了嗎?
修心好了,自然快樂,問題是我們都是發展理路,頭腦,做事,讀書,心沒有特別修持。
5 / 5 三士道的心理狀態
P52
當你心裡真正認識到前後世的存在,而想著「為了有更好的來世,現在我該做些什麼」,並由此而開展人生的規劃。此時,才開始進入「下士道次第」。
雖然相信有來生,也為了投生善趣而努力,但是,下輩子還是會結束,之後還是會死,然後又投生、又死…。
這循環,什麼時候會結束?
答案是:這循環無邊無際,你不去結束它,它就不會結束。
於是你再繼續追問:
這無盡的循環,是怎麼形成的?有沒有辦法中止?有沒有辦法不再死、得到永恆的安樂?
一旦進入這個層次的思惟,便到了「中士道次第」。
而後,不只自己要獲得解脫,還要幫助其他一切有情,也得到這樣的果位。然而,這是有可能的事嗎?要如何才能達到呢?
進入這個層次,就屬於「上士道次第」。
以上只是概略地介紹,但是,從這樣的介紹也大概可以知道,隨著三士道次第的開展,不只眼光愈放愈遠,而且,所求也愈來愈大。
這樣說來,欲望不該太小,應該要擴大才對。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求上反而下等利益不求自得。
三士道就是讓身心格局突破只考慮今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