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盛開的花》
初學佛的開心配方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
ཤེས་རབ་གྲོགས་སུ་ལྡན་པའི་བརེ་བས་རང་ གཞན་ཐམས་ཅད་ཀུན་ཏུ་བདེ་བར་གྱུར་ཅིག ཐུབ་བསྟན་དཔལ་བཟང་།
用智慧為伴的愛 願自他都獲得安樂
2 / 1 心
P24
「佛教徒」這個名字,從藏文直譯來看,是「向內的人」。正因為佛教徒學佛,是在學習如何掌握內心、改變內心,透過這種方法,獲得最究竟的安樂,所以才稱為「向內的人」。我們的心,不像外在有形色的物質那麼容易辨認,但不能以此為理由,否認心的存在。對一般人而言,「心」只能跟隨五官的經驗起舞,因此侷限了我們對「意識真正的作用方式」的認識。然而,若你懂得運用,心的能力將可以無限地擴展。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開示:向內調伏即是內道的特質,心的潛力是無窮大的
P25
2 / 2 拿回心的自主權
簡單講,「修」,就是用我們從上師那裡聽聞的開示,去調伏自心。透過「修」,讓自己的心能被自己控制。
拿回自心主權的方法,就稱為「修」。
乍看之下,我們是心的主人,但事實上,我們完全無法左右心的去向,叫不動、管不聽,反而完全被它控制,只能聽命行事。
我們的現況是:
要心去向某處,但心就是不肯動;明知某種想法是不對的,但我們還是忍不住會那樣想。我們被心控制,而心被煩惱控制,由此,無邊無盡的苦就這麼產生了。
「修」,就是要讓自己不再受心控制,讓心不再受煩惱控制,讓自己完全成為心的主人。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開示:修行能夠不被煩惱控制,無非是保持正念
P26
2 / 3 「修」的方式有兩種
修的方式有兩種。這很重要,一定要知道!這兩種方式是:止住修、觀察修。
止住修指的是心不散亂、專注地安住於某一個所緣境上。
而觀察修,雖然思考著「是不是如此」的觀察,也稱為觀察修,但它並不是真正的觀察修。也就是說,在還不清楚、不了解時,所做的種種觀察,嚴格講起來並不是觀察修。真正的觀察修,是在了解後進行的。
生氣是你我都熟悉的情緒。若你想增強瞋心的力道,用的方法與觀察修差不多,只不過方向是錯的。若一開始不知道對方在傷害你,這不算在「修瞋心」;假如你內心懷疑對方在傷害你,這也是還在觀察、找證據的階段,也不算是在修瞋;當已經知道對方在傷害你,而後,你有時間仔細回想你知道的那些事情:「他昨天罵我、以前他也曾經傷害過我,他心裡早有預謀…」像這樣,隨著你想到的理由愈多,氣憤指數也都跟著高漲,瞋心的力道就愈強大。如同修瞋心的例子般,慈心與悲心、對三寶的信心、念死無常、暇滿難得…等,幾乎都是運用「觀察修」的方法修習。針對所要修的一個主題,提出許多理由,而使得所修的力道愈來愈強。
了解觀察修的關鍵非常重要,因為整部《道次第》,幾乎都要靠觀察修才能有所進步。一旦了解什麼是觀察修,那麼,無論大小事,你都可以自己去運用。也許我們覺得自己根本不懂得怎麼做觀察修,但其實我們都經驗豐富,因為我們很擅長讓煩惱愈來愈強盛。現在要做的,是讓所修的主題,從煩惱轉向善的方面而已,其他的作法都一樣。
這樣說來,也許實修並不非常困難,依著我們已有的經驗,就用同樣的方法,只是轉個方向就對了。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開示:修是大家天天都在做的,只是需要改變方向
P28
2 / 4 修,就是懂得運用之道
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缺點是什麼,這種「知道」是「智慧」的效用。然而,智慧知道的東西,要運用在哪裡?這件事情,就要交給「修」來辦了。
有時,你遇到很大的挫折、似乎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成功,你的心會變得退縮,覺得自己是個不行的人;有時,你覺得自己懂得很多、做什麼都很順利,心會變得很高昂、太驕傲。當這些過與不及的情況發生時,要懂得如何調整,使心處在不高也不低、剛剛好的狀態中。
怯懦之時,運用暇滿難得、一切有情都能成佛等思惟,可以消除退縮的心;
心力低落時,可以想一想自己擁有的,包括到目前為止,自己曾做過的好事、還可以再做的事,也可以想想那些處境比自己辛苦的人,比起他們,自己這樣算是好多了;
而當內心太高昂驕慢,就要想想自己的過失與缺點。
這種運用,正是所謂的「實修」。你對自己的優缺點要很清楚,而後,當內心退縮時,就要思惟自身的優點功德;當內心太高昂,就不應再想自己有多好,而應想想自己的缺失。
所謂「修」,就是「懂得運用之道」。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開示:格西拉說的很好,修行不是一直讓心力高昂或低沈,而是讓心平緩,能夠不斷在善法上持續,因為放下今生的執著,追求來生的解脫增上,所以心就不會被今生的生命榮耀所束縛而一味只是歡喜,失去榮耀就不喜。
所以修行不是一直找自己麻煩,而是改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