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給崔千法王
度母的觀修
完成了前行的基礎上,接受了度母的灌頂,修行人就可以開始進行度母的觀修以及念誦度母的咒語。
大乘佛教的禪定觀修入門,在傳統上是以(隆覺)轉心訓練開始的,裡面最重要的部分是訓練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這種轉心訓練是如何開展的呢?首先,我們專注在我們母親對我們的慈愛上禪修。我們的母親懷胎十月,然後生下了我們,在我們最弱小最無助的時候餵養我們,為我們清潔。回憶起這種慈愛,並觀想你的母親。
當你以母親為對境進行禪修的時候,讓心中升起對母親的愛和感激之情。一旦你升起了這種感覺,你就將這種感覺的外延擴散到所有其他人,慢慢在觀修裡面將愛和感激之情擴散到所有眾生。
之所以可以擴展到無量的眾生,因為在無始以來,所有眾生都實際上曾經做過你的母親,就如同在皈依文裡面提到的為了所有曾經做過我母親的眾生,我皈依。
然後你再觀想母親對孩子的慈心,然後以同樣的方式擴展這種感覺到所有眾生。
完成了以後,下一步就是生起悲心。感受到了母親對你的慈愛以後,你是不會希望母親受到任何痛苦。希望你母親能夠免受各種痛苦的心就是悲心。將自己放到母親的位置,然後感受她的麻煩和困難。一旦心裡面升起了悲心,就將悲心對境擴展到一切眾生,然後你會真正理解眾生的痛苦,真正的發願去消除眾生的痛苦。
在這個狀態中,我們可以開始進行皈依。關於皈依有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就是,你僅僅可以皈依真正解脫的對境,皈依世間神祗無法在最終意義上面幫助你。就如同一個地主無法像國王那樣去保護你。
在皈依前,還有另外一種轉心訓練,就是要訓練自己是為了利他的動機去皈依,而不是為了自私的動機。所有的不幸和惡報都是因為損人利己的行為。
同樣的,所有福報,好運都來自於利他事業。如果你所作所為都是自私自利,你最終還是會為自己製造很多麻煩。如果你能夠利他,將來好的事情還是會回到你身上。
類似的善法實際上是佛法轉心訓練的一部分。比如,如果你過去經常佈施,那麼你現在就會很富裕。如果你過去對別人很耐心,那麼現在所有見到你的人會被你所吸引,會覺得你很有正能量,從而擁護你。
在修行裡面特別重要的要持戒。如果人這輩子不持戒,下輩子要獲得人身是很難的。這輩子我們能得到人身也是因為前幾世持戒比較好。戒律是所有功德生起的真正的基礎。
持戒的基礎是行善。實際上,這就是要放棄十種不善業。
身業有三:殺生、盜竊、邪淫。
語業有四:妄語、惡口(罵人)、兩舌(挑是非)、綺語(花言巧語)
意業有三:貪心、瞋恨、愚癡。
當人們放棄去做十種不善業的時候,十善業就會自然升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行持善業是皈依的另外一個基礎。在這裡,你的任何行為都是對佛的供養,都是承事諸佛。
我們已經討論了皈依的一些基礎的修法。那麼我們皈依的物件是誰呢?是三寶。
第一寶是佛寶,佛有三身,是覺悟後的身語意。
佛陀的法身,如同虛空的廣大無邊。
佛陀的報身,是不離法身的具現,如同天空中的月亮。
佛陀的化身,如同天上月亮在水塘裡面的倒影。
第二寶是法寶。法寶就是三藏。我們皈依法寶是因為修行人心裡面生起的證悟是基於對經文的理解。
第三寶就是僧寶,是僧團、阿羅漢、菩薩、本尊的集合。
佛果要通過證悟無我的過程來成就,這個過程包括了證悟所有現象的空性。一步一步地修加上積累功德,我們就會證悟到空性。
為了證悟空性,我們要下定決心一定要成佛。也要生起寶貴的菩提心。為了生起菩提心,我們要從事利他的事業。人們常說,苦果來自於自私,樂果來自於利他。利他事業可以幫助生起菩提心,生起真正要將所有眾生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然後將它們安置在佛陀果位的心願。
更進一步來說,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可以用因果業力去解釋。你種下福德的因,將來就會得到福報之果。如果你種下惡因,將來就有惡果。
在佛教裡,我們很重視因果律。而基督教則更重視對上帝的虔誠。而這種虔誠本質上是一個善因,所以也會得到虔誠的善果。所以基督教也有因果定律。這兩個宗教在教法上有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理念是很相似的。
當你得到了綠度母的灌頂,然後開始修習綠度母的時候,你應該虔信綠度母是三世所有諸佛事業的總集。於是你可以學習如何向綠度母菩薩祈請,她毫無疑問會減輕以至平息你所有恐懼。
綠度母和金剛瑜伽母其實本質是無二的,她們都是智慧佛母。如果有人不懂如何修習金剛瑜伽母的十一瑜伽的所有細節,而他真正瞭解向度母祈請的甚深方法,那麼他會也會得到一樣的功德利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