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中盛開的花》
初學佛的開心配方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
ཤེས་རབ་གྲོགས་སུ་ལྡན་པའི་བརེ་བས་རང་ གཞན་ཐམས་ཅད་ཀུན་ཏུ་བདེ་བར་གྱུར་ཅིག ཐུབ་བསྟན་དཔལ་བཟང་།
用智慧為伴的愛 願自他都獲得安樂
什麼是「法」?
達賴喇嘛尊者說,從藏文的字義去解釋,「法」的意思就是「改變」。
改變什麼?
改變身、語、意。捨棄身語意的惡行與壞習慣,朝向善的方向改變,這就是「法」。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加持也是轉變內心的意思。
P09
學佛法的四個好處
快樂有兩種,
一種是來自身體的快樂,
另一種是來自心的快樂。
兩種快樂,我們都需要,缺一不可。只有健康的身體、富足的財物,但卻沒有快樂的心,這樣的人,如果他誠實,他會說:「我不快樂。」
不快樂時,一般人都會朝向物質去努力,以為只要外在的問題解決,尌ㄕㄨˋ會快樂了。但是,不快樂的原因,其實與內在的想法密切相關,而且,所有來自內心的不快樂,全都是煩惱造成的。
透過學佛,削弱煩惱的力量,不但自己內心會變得寧靜又快樂,也會對整體社會帶來益處。學習佛法,可以消除壞的想法、培養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是快樂的泉源。以上,是學佛的第一個好處,對今生的好處。
透過學佛,依循業果的道理、抉擇該做與不該做的事,避免來生墮入惡趣、減少痛苦,投生到好的地方、擁有妙善身世、得到安樂。這是學佛的第二個好處,對來生的好處。
生命不只眼前的這一世,無始以來、無數輩子,雖然我們用了很多方法想要除掉痛苦,但是,「從此以後永遠幸福快樂」的這一刻卻從未來臨。這一生,苦像瀑布流水般未曾間斷,不只今生,前世也是如此;如果不設法解決,未來還會繼續苦下去。透過佛法,可以徹底消除一切苦、達到穩定的安樂。這是學佛的第三個好處,對解脫的好處。
如果不只希望自己可以永恆地離開痛苦,同時也想要幫助其他有情離開痛苦,就必須成佛才行。無論是自利還是利他,成佛都是最究竟的層次,沒有可以更超越的成就了。成佛,是學佛的第四個好處,也是最大、最終極的好處。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何謂削弱煩惱?無非是降低執著。
P12
如何學佛
首先談學佛要學習的主題。佛法最重要的精華是「四聖諦」,大乘佛法的精華是「大乘的基道果」,包括基的世俗諦與勝義諦、道的方便與智慧、果的法身與色身。所以,如果你在學四聖諦或是大乘的基道果,都是在學佛。
再談學佛的方法。學佛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透過理路去學習大論典,對於佛是否存在、法的道理是否真實、學習佛法是否真的有好處等這些問題,透過理路思考、辯證後得到肯定的答案。這是一種非常仔細的學習方式,也可以說是最好的方式。
第二種學習方法是,不用理路辯經的方式學,而是由師長直接解釋大論典的內容,學習者在心中確立師長所講授的內容。這兩種不同學習方法,同樣都要學習大論典,包括現觀、中觀等。
如果沒有能力學習大論典,可以用第三種方法學習:不學習大論典,由上師解釋「道次第」的論典後,學習者依照上師的開示內容去思惟。
我個人認為,第一種學習方法與後兩種方法,最大的差別是:以學開車為比喻,這三種學習方法都在教人如何學會開車,而且無論用哪一種方法,只要好好學,都可以學會。但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不只學會開車,同時還了解車子的構造與性能,所以他可以安心地自己開車上路,萬一半路車子拋錨,可以自己把車修好、繼續前進;然而,用後兩種方式學習的人,出門對必須帶著修車技師隨行,否則一旦車子故障,自己又不懂得修,那都會動彈不得。
同樣的,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在實修遇到問題時,懂得利用理路找到出問題的原因,或是運用理路推敲,看看別的實修方式能否達到同樣的成果;但用其他兩種方法學習的人,恐怕要一直依賴別人指導,無法自己解決問題。再者,要獲得不退轉、穩固的信心,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會很有幫助。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理路推敲和師長指導必須並行,理性和信仰都不可或缺。
======
三種學習方式就是噶當三派的方法,教典派、道次第派、口訣派。可以跟昨天探討的學習方式作對比,早期來鳳山寺的格西曾說福智同學的學習方式比較類似口訣派。
P15
佛法與佛教文化
達賴喇嘛尊者曾提到「佛法」與「佛教文化」兩者的差別。吃素、設佛堂、誦經、拜上師等,只是佛教文化的行為,不能說是學佛。|如果學經論也只是課誦或翻閱佛書,同樣也只是佛教文化而已;但如果是學習經論中的內涵,這就是在學佛。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民間信仰和學佛的差別為何?
學經論如果只是累積知識理路或教訓他人,也不是學佛;用在自己身上往解脫之道改變身心,那就是學佛。
P16
學佛一定要學會什麼
四聖諦—苦、集、滅、道!因為這是整個佛法精華的濃縮,是學佛地圖裡最重要的集散地、吞吐港。學會四聖諦,既能掌握佛法思想的核心,又能觸類旁通,看見整個佛教深廣微妙的境界。
四聖諦是佛法思想的骨幹,講的是因與果之間的關係。四聖諦中,苦諦與集諦是苦的果與因,滅諦與道諦是樂的果與因。
我們學佛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消除痛苦。
學習苦諦,是在學習釐清問題、認識痛苦,就像先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一樣;
學習集諦,是在學習找到問題根源、探究苦因,就像弄清楚生病的原因一樣;
學習滅諦,是在確認問題是否無解、痛苦能否消除,就像在確認自己得的,到底是不是不治之症;
學習道諦,是在學習解決問題、消除痛苦的方法,就像吃藥開刀一樣。
有了四聖諦的基礎後,再進一步深入學習佛法,比較不會走錯路;反之,如果沒有四聖諦的基礎,只憑著信心尋找佛法的道路,恐怕會有走錯路的風險。
P18
學佛要學多久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視個人情況而定。
用很長遠的角度來看,學佛必須經歷很長的時間,要用「劫」這個時間單位來計算才行。而且,「學佛」不只是請別人教你經論的道理,懂得經論後,自己還必須不斷串習、培養內心的習慣、持續進步直到成佛。
在學佛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培養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直到獲得解脫、成佛之日,就是佛法學完之時。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學完佛法是不是就沒事了?
P19
學佛後不可以做什麼
「不傷害有情」是所有佛教徒一致認同的道德觀,所以學佛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傷害有情。然而,在這個原則下,到底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很難一一列舉出來。
該不該做某事,不一定與學佛有關,應該根據這件事情做下去,到底有利還是有害來決定。
例如,抽煙喝酒若對身體有害就不該做,若對身體有益就應該做,所以這個選擇與學佛無關。
同樣的,如果你知道蚊子和自己一樣希望離苦得樂,殺蚊子會使得自己來生受苦,那殺蚊子就是不該做的事。可不可以殺蚊子,與上述的認識有關,與有沒有學佛無關。
那麼,若不能戒煙戒酒、無法斷除打蚊子的習慣,還可以學佛嗎?當然可以!即使學了佛,仍然改不掉某些壞習慣,但由於其他的壞習慣有機會被斷除,所以還是可以學佛,而且也會獲益。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壞習慣確實不好,但是還在輪迴裡面,也不可能消除所有的習慣。
P21
學佛一定要拜師嗎?
學佛不一定要跟出家人學。至於「拜師」這個問題,如果是問「要去跟著老師學嗎?」答案也是不一定,可以自己透過書籍、錄音帶或影片學習,但如果可以找到一個懂的人來教你,學習會變得比較容易。
如果這問題是在問「一定要把某人當成善知識、依止他嗎?」這問題的答案,要看你學佛的目標而定。如果只是為聽聞、知道佛法內容、有能力轉述給別人聽,倒也不一定要依師,有的話很好,但沒有也沒關係;但如果你學佛目的是為了能進一步實修、改變內心,就一定要依師。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實修需要依師,更需要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