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Pdf.P22~P40
P36
不瞭解修法要按次第、不依次第學法會出現很多病症。我們首先要瞭解這些症狀,知道它的嚴重性,之後才能改善目前各種學法上的混亂,這樣才能理出一條道路,看清前程,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
這是當前一個極大的困難局面,成了一種普遍性的現象。如果沒有在這一點上改變觀念,糾正做法,那麼無論傳多少《前行》的法,也沒有多少用處。傳法者辛辛苦苦以為能實現什麼,下面的人卻完全背道而馳。也就是,《前行》課一開始就講了五不取,但是這個症狀仍然非常嚴重,所謂的錯上下而取、不會義而取、顛倒而取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嚴重的病,在大多數人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那麼,今天就來談談『不按次第學法的人』出現的狀況。
五不取者,指與佛陀的教證法寶脫離而取。
「五不取」,是指對佛的教法和證法法寶沒有契合,脫離而持的狀況,屬於自心第三類有毒的行為,它導致我們無法受取佛法的妙寶。
具體是:取文不取義、取義不取文、不會義而取、顛倒而取、錯上下而取這五種。
由於聞受佛法的方式並沒有相合於法寶的本義,因此不能真正受取正法。
這五種取不到的方式就叫做「五不取」。
可以隨便舉很多的症狀,大家檢點自身,有的人會發現自己具備了好多種,有的人已經具備了其中某些;有些是很深度的症狀,有些是輕微的表現等等。總之正在病狀當中。如果不能發現這些症狀,就還會以為這樣繼續下去非常好,應該沒什麼問題。實際上,任何事都受著緣起律的支配,違逆緣起律而行,決定會發生各種病態,得不到效果。
P37L5
在不依次第亂學的緣起下會出現很多情況。比如心始終安不下來,到處求、到處抓,有不安心的症狀。或者不按道軌修心,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地亂學亂修,這就出現了「➀ 隨意症」。還有「➁ 盲目症」,不知道這個法在什麼階段修,自己應不應修,要修多少等等,只是盲目而修。還有「➂ 空虛症」,心裡不踏實,好像沒得到什麼,也沒出現什麼修法的證相,非常空虛。又有「➃ 幻想症」,常常幻想出現奇跡,幻想在某種場合自己能不勞而獲,或者根本不用修就得到成就,最好是別人把成就給他等等,充滿了各種神話般的幻想、不切實際的假想。
還有「➄ 散亂症」,心裡對修心的次第沒有定解,沒辦法安心地按次序修法,下至一個環節都沒辦法持之以恆地修持,更沒辦法有條不紊地一個一個進行。不必說這樣,連維持日常功課都不可能,發展嚴重了甚至安下心來看幾頁書都不行了。他總是在網上亂動,而且沒有任何次序管理,在網上隨意地聽。而網上的資訊無量無邊,有很多可以看的、可以聽的、可以閒聊的,這就造成人處在一種失序的狀態。
P38L5
又有「➅ 絕望症」、「➆ 自暴自棄症」。也就是他最開始非常狂,充滿了幻想,到最後就出現失望感、絕望感,認為沒什麼希望,一切法都不可能修成。或者自暴自棄——我就這樣過算了,還說什麼成就呢?太遙遠了,這輩子修不出來的。這樣他就落在負面消極的狀況,一蹶不振。這是怎麼來的呢?不將修法按次第落在實處,那麼前面太狂,說得太高,這樣就會出現反面。希望大的後面是失望大,亂動的後面是無法整理,到時就一動不動,這樣就出現了「➇ 癡呆症」。先前亂動慣了,最後就不曉得怎麼動了,連一個起碼的修行都不會,一點次序也沒有,做什麼都是茫然的,心裡也沒有定解。
還有「➈ 僵直症」,坐在那兒傻傻的,一天到晚很僵硬,心裡沒有了源頭活水,善心的源泉被堵塞了。他已經沒有活力了,很呆的,這樣怎麼來行善呢?掌握了方法,修慣了的人,隨時可以趣入善行、趣入法行,可以很好地運轉。但心已經亂了的人,就不知道該怎樣修法、念誦、供養、禮拜,或者修哪種儀軌,怎樣合理安排自己的修行生活等等。這些都不會了,處在非常麻木糟糕的狀態,到最後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其他的懺悔、發願、希求等等都沒有了。
P39L7
還有「10 混雜症」、「11 亂程式症」,學法時不按次第,也沒有任何揀擇,最高的和最低的混在一塊持,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也混雜不清。好比有各種藥,他認為藥都是好的,就隨便吃。他不知道哪一種治什麼病,哪一種藥在什麼階段吃,應當如何來配等等,這些一概不管,成了一種混雜。同樣,他在學法的層次上也是混雜的。見解也是混雜的,並沒有得到定解,左聽右聽,分不清楚;行為狀態也是混雜的,有時候說要取捨,有時候說不要取捨,忽然聽到說一定視五欲為毒,嚴密地防護自心,一會兒又說五欲不要緊,可以隨便享用等等。內心的狀態出現了非常多的混亂。佛法一層一層的,每一個點都有它的所緣和修法狀況,而且告訴你這一步應當怎樣做,怎樣修練自心調成這樣的狀態,到了更上一級就說心要放大,或者說又要再進行新的轉換、新的提升等等。但是,不按次第的人亂聽亂學,結果就擺不清了。
P40L5
這樣繼續下去就有很多「失控症」、「無法整理症」、「反彈症」、「抗體症」、「捨法症」。12失控就是自己沒控制力了,完全憑著內心的習氣、衝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由於內心的見解雜亂、修行的程式雜亂,最終就變得無法整理,誰也沒辦法處理這個情況,自己也沒辦法處理。
所以,對學法來說,沒學是一個狀態,學好了是一個狀態,學亂了又是一個狀態。沒學的人懂的不多,心比較謙下,願意聽人說。如果學了,聽了一大堆,好像上上下下什麼都知道,但他就不知道自身上出現的問題在哪,也不知道怎麼整理。Pn因為每一個地方他都沒有消化,而且不是按次第一步一步培養,內心並沒有得到成長,連最低的一步都沒發生轉化。但是,由於他聽到的法非常多,心裡亂動太多了,就變得見解、心態、習慣等都無法整理。好比寫字,最開始按程式來,有老師教,嚴格地管理,非常有紀律,這樣一筆一劃寫下來最終就能寫好。但如果一開始學一下草書,又學一下楷書,各式各樣的字體亂寫一通,最後就養成了混亂的習慣,當然是無法整理,誰也沒辦法糾正。而他自己還不承認,以為自己看了很多,什麼都懂,其實什麼也不懂。這樣就會出現「13無法整理症」,再高明的醫生都束手無策了。
P41L8
這就好像隨便亂吃藥,治熱病、治寒病、治心臟病、治胃病……各種藥亂吃一氣,上上下下一大堆,這時醫生也覺得你把藥吃亂了,沒辦法處理。
要知道,熏下去一個方面、養成一種習性,就有它的作用,不是說熏完了還跟原來一樣。熏了這些以後,自身就有一套見解,有他的一套對法的愛惡取捨,但這
些都是不理智的,並不是經過證量衡量起了定解以後的見地。他到處聽,之後說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或者說我特別執著這個等等。這樣,凡是跟他的習性相違的東西,跟他的錯謬見解、胡亂觀念相抵觸的東西,就一概拒絕。這就是「14反彈症」。這樣學法多年以後堅固成性,像生牛皮一樣沒辦法彎曲,他的習性、觀念已串習成性,無法接受別人的勸告。這是「15抗體症」。
P42L5
接下來會出現很多嚴重的「16 捨法症」。今天的人一般只要高法不要低法,遇到高的就捨低的,認為低的不必要。這是由於沒有經過次第修習,不知道每一分法都是重要的,都要配在自身上,要抓到它的心要配在菩提道上修持。按照次第學法的人只會越學越好,根本不可能捨法。他具備了下下的基礎,就能夠轉到上上。他發現每個法都是修心的要點,一切聖言都是教授,這樣就能除滅捨法的業障。
但是,不按次第學修的人發生捨法罪的頻率就太高了。他的心沒有成熟,擇法的智慧沒有,如何配在心上修行的善巧、經驗更不必談。他只是聽說這個是無上殊勝的大法,其他是很低的,可以不要,就認為那些法是不需要的,與修行無關,並不是成佛之道等等,會產生很多胡亂的見解,甚至公然對於其他佛法進行排斥、誹謗、指責或者顛倒地評論。實際上,他的認知不符合法的體性。本來法都是好的,能夠遣除我們的過失、增上功德,或者配在菩提道上有助於升進,然而他卻評論說這些是無用的、障道的,或者只是一種言說的事、談論的事,根本沒有修心要義等等。這樣污蔑佛法,就造下很多的捨法罪。這種「16捨法症」其實是「墮地獄症」。發展深了甚至破口大駡,那真是墮地獄唯恐不深。
P43L8
接著就有「17 群體大傳染症」。按次第來、規規矩矩修法、一步一個腳印的人非常少,千萬個裡面也很難找到幾個,而隨意性、想走捷徑、想佔便宜等的人就非常多。這個時代的人本來就很浮躁、很輕薄,所以講一些符合他心意的言論會迅速得到傳播。大家都喜歡佔便宜,最好是不修成佛。這樣就會傳染一大片。
現在很多人症狀非常明顯,PT比如亂動、盲動、散亂、空虛、外強中乾、僵直等等非常明顯。在聞法的受眾裡能找到一大堆,隨便去找,到處都是。他沒什麼紀律,反正在網上學法、聽法都是自由的,一個人甚至在一周裡聽十幾個課。無非是像看電視一樣,不斷地轉臺,喜歡聽哪個就聽哪個,他認為這樣就很好了。這是一種很幼稚的、小孩一樣的行為,根本不成熟,沒有擇法的智慧和抉擇自己道路的智慧。
P44L5
這樣他最開始表現出狂熱、興奮、隨意亂來,到了後期就會出現反面狀況。比如出現「18心力冷漠症」,一點熱情沒有,有些跟人都沒辦法溝通,甚至在小的方面都沒辦法以持續的心力去做,不想負責,什麼也做不了。當代人特別容易這樣。
另外就是「19 抱怨症」。他沒有緣起的觀念,一開始他期望很大,最後發現什麼也沒得到,內心沒有改變,煩惱一來無法控制,稍微觸及一點就發生很猛利的煩惱,陷在很深的苦當中。這樣他就抱怨佛法不靈,認為我學了很多都上當受騙了,好像沒什麼效果。從此心態也陷溺下去,非常灰冷,內心充滿了怨尤。
他過去憑著幻想來生活,內心沒有按照緣起來發展,結果一點善心也沒出來。沒有因果的見地就沒有善氣,善氣不能積聚就不能向上,身心都處在瘋動的狀態,只是憑著個人感覺狂動,這樣是不可能修成佛的。這樣,負面的情緒就出來了,心一點也提不起,還有相當多的抱怨。一沉靜下來,吃一點苦,他的抱怨就一連串地出來了,止也止不住,這就是他過去狂亂心的反彈。
P45L6
要知道,凡夫如果沒有成長,基本都是以自我為主,而且背逆因果,一點不理智。既然執著「我」,就只有讓他滿意他才接受。
if 如果沒出現效果,這時候他不會去反省自己的過失,而是出現各種煩惱心所,他不知道自心沒有發展全是自己亂做的後果,當然他沒辦法發現這一點。由於最初沒建立定解,沒做修心的訓練,因此一旦受到打擊,馬上反彈得相當厲害,各種惡心所都會冒出來,無法自控,因為他的心態已經很高了。
if 如果一開始能折伏習氣,在很低的地位時就不敢那樣做。
if 如果因果觀念很深,曉得一點一滴都是有後果的,他就不會盲目地狂想,知道一點一滴要在自己心上修。
if 如果一開始養成了學法時反省、對治自我、降伏自心怨敵的這些觀念,就不會造成這種局面。
但是,由於沒有基礎,一開始接受的是無上大法,或者學了各種超越性的教法,那麼往往就跟他凡夫低劣的秉性混在一起了。
P46L4
凡夫沒經過前行的訓練,無非是任意而為、撥無因果、自由自在等等,這就是沒得到因果正見的很幼稚的狀況,是一種業果愚的狀況。然而跟大法一相合,他就以為現在終於找到最好的了,不必要學基礎的東西,不必管因果了,也不必持戒,也不必改什麼,也不必避免什麼,他會處在一種相當狂妄的狀況中。實際上,這完全是隨著自身的煩惱而動的。他連基本的煩惱的相也不認識,基本的世俗道德規則也不知道,更沒有確立勝解。這樣一來,在這個人身上決定會發現修法不靈。一陣狂妄以後,他逐漸會發現,心沒有得到提升。
之後就有「20 退化症」,善心沒發展,反而退化得不如以前。就像讀世間書,從六歲一直學到六十歲,心上沒發展多少反而退化了。知識越多越狡詐、分別越多、攀比越多等等,這就是知行沒有合一所導致的。沒有把知識轉為德性,只是一味地外求知識,一味地聽、分別,這樣就會出現善心退化症。
P47L3
如果按次第一點一點來,首先有個認知,然後轉成自己心上的發展,變成內心的覺受,之後有證量,心一步一步都在轉,變得越來越好,業障越輕、善心越濃、道力越足等等,這就是好相。但如果不按次第來,只是一味地尋求知識,那在知識的進程上,就會發現一種跟心靈不搭配的狀況。心上的進行狀況可能比螞蟻的速度還慢,然而知識的攝取程度可能比動車還快。兩個不相協調,之後不斷地增益、分別,而且跟煩惱配合起來走,多年以後就發現善心退化了,基本的善心都出不來。他已經沒辦法規規矩矩地做善行了,他認為這是有相的,不必按這麼做,實際善心從沒有開啟過。
這樣就發現,說大話的人幾十年後面目可憎,連世間善人都不如。世間善人還很真實,雖然他見解不高,但是他是真心誠意的,做什麼事都是善的內涵。而這個說狂話、大話、高談大調的人,卻發現他沒有善心,一點也做不出來,甚至一點謙讓、考慮別人的心也沒有。這樣人家就看到,學佛的人怎麼越學越怪?的確如此,很多人身上就是這樣的。學法這麼多年,最終落到連世間善人的心態也沒有。必須要深刻反省這個問題。
P48L5
再說,會出現「21 佛教儀式症」,只會外面做樣子,裡面的心沒有。他從來沒有修心,念可以鸚鵡學舌,做可以東施效顰,什麼都可以假做。到了最終,好的會有一個儀式保持著,壞的乾脆什麼也不管了。
還有就是「22 守株待兔症」或者說「22 盼望症」,盼望天上掉餡餅,盼望一切都是上師來包辦、佛菩薩包辦。盼望哪一天有一個很殊勝的因緣,一下撞到了好緣起, 立馬就飛升了。
還有「23 外求症」,整天在外面尋求。今天在這裡打聽一下消息,明天去那裡湊個分子,拼命地在外面尋求。看哪個場面大、儀式隆重、形式豐富、很有氣氛,我就去求,東求西求,但裡頭始終是不動的。這是很幼稚的一種做法,心上沒有轉動,怎麼會有進步呢?
P49L1
還有「24 眼高手低症」,尤其一些知識份子,見解談得比天還高,論起行為修證卻是一步也沒有。他只會談論,談起來頭頭是道,眉飛色舞,好像是無上的成就者,論智慧好像比龍樹菩薩還高三倍,論超越性好像比祖師還超越,但真正摸到他的心,觸他的痛處,實際去檢驗時,就原形畢露了。他心裡有一大堆污七八糟的東西,陰暗面太多,心始終處在惡劣的狀態裡。如果按照法的標準,一個一個去質問他的良心:你有這個嗎?你是這樣做的嗎?等等,就發現一個也不是。
這樣搞下去就有「25 虛偽症」,口頭說法跟內心狀況不符合,然而偽裝得很大。這以後自己的身份就高、慢心大,處處都要表現高姿態,表現出自己很高,連說一個「屈」字都不可能。「我不行」是絕對不可能說的,「我很低」、「我有什麼缺點」是半個字也不會說的。這樣裝出高的假樣子,就把真實的自己偽裝起來了。
真正按次第修法的人是踏實的、理智的,能客觀評價自己。首先第一步就承認我是病人,我修行是很差的,要接受治療。這樣一開始有一個自憐,知道我不行,就不會死要面子,能夠腳踏實地去做。但如果一開始就認為「我是非常厲害的」、「我是無上的」,這就是死要面子,實際上內心有很糟糕的煩惱病,需要一步一步整理, 顛倒習性特別多。但由於他認為我很高,那誰還能做他的老師呢?沒有人能跟他說進一句忠言。這樣就整天擺樣子了,成了「 虛偽症」了。
P50L6
「 虛偽症」的同時還有「26 覆藏症」,有過失也不承認,還繞彎子去掩飾,明明是錯的還說沒錯,或者找理由說不是我的錯。這樣最後就變成「27 雙重人格症」,他成了「兩性人」,外面是個很高的人,裡面是一個脆弱、苦惱,一碰到什麼就混亂不堪、無法對治的人。這樣發展深了,人格上就有衝突,最終會變得精神不正常等等。
諸如此類就要知道,不按照次第、胡亂學法會有很多的症狀。現在是給大家敲個警鐘,我想這是很普遍的狀況。
P51
根本的癥結——對緣起的愚昧
講了上述的症狀27,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清醒的認識,自己和他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現,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今天都是自由主義,而且都想佔便宜,普遍表現出沒有次第的觀念,所以會造成很多的惡果,這些病症都會相應程度地發生,因為緣起是不錯謬的。
說到不按次第,很多人還自以為是,認為我是超越的,可以越次第而行。所以,這樣說就根本動不了這些人的心。因此我要一語挑明:這就是對於緣起愚昧。不按次第就是不按緣起。
所謂「次第」就是心上進展的緣起。人由於愚昧,就表現為狂妄,認為自己可以不按照緣起的套路來,可以逾越,還自以為榮。但實際上,緣起律不是某個人的想法或者某一種做法,可要可不要的。也不是某個時代、某個教派的事,它是不變的法則,總的可以這樣說。當然,由於宿世的積習,各人所熏成的傾向各種各樣,總的緣起下面也有很多差別,不能一概而論。但就次第發展而言,它的確是普適性的法則,沒有一個人能逾越。這是佛在經教裡親口說到的。《陀羅尼自在王經》裡用淨冶摩尼寶的譬喻,說明首先,必須除粗垢,然後才能除細垢、極細垢。或者說到登階梯的譬喻,都是表明在心上要一步一步地發展,不可能一步登天。
P52L6
自身由於狂妄過度,想要逆緣起而行,一步跨越,最終就會導致無法實現而發生各種負面現象。我們必須按照心上的發展規律,種了這樣的因,才能夠轉變成這樣的心,才有這樣的收效。如果逆緣起而行,認為我不必要遵守規則,那就一個也修不成。就像農民必須按照次第來播種,秋天才會有收成,對於農民來說這是很理智的,必須按照這樣的次第來進行,否則違背次第來做,忙碌一年一個收成也沒有。任何收成,都是只要符合緣起律就決定出現,而違逆緣起律隨意亂做,是決定一個也不會出現。
由於人對緣起愚昧,認為自己能夠逾越緣起、不要緣起,就以為能超越。這樣在自身上一定會落得一場空, 等於是白費勁,得到一個餓死的結局。或者說,這種人修起來是真正很辛苦,到處求、到處抓,心始終安不下來。當然他會出現「3空虛症」,因為一個實際收穫也沒有,一點點進步也沒有,說起來都是大話,但心裡是虛的。
P53L5
深信緣起就不幻想,知道只有種因才會得果,只有如理地修心才會出現心上的進展,這樣就不會有不勞而獲的心態,不會圖個現成的,懶得動彈。
再者,明知緣起就有紀律,知道必須如質如量、按次第來完成。每一步應當種什麼因,怎麼樣達到它的標準,以及修到它的量,而不會產生隨意症。不會盲目地以為,我根本不必要顧及緣起,忽然之間天降大法,頓時得大成就,不會有這種非分的想法。正是由於不瞭解緣起的緣故,才會導致幻想症、隨意症、盲目症和散亂症。
再者,瞭解緣起的話,知道自己心上念念都要符合緣起軌則,怎麼起心,怎麼運行,這樣按照次第如序地發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善等流,做什麼事都是如理如法的。相反,如果逆緣起而行,任性而為,那必然發展成惡等流,發展出一整套由自己的顛倒心製造出來的混亂程式,還以為是在修正法。這樣發展到最後,就變得無法收拾,常常起錯亂的衝動,常常聽信自己分別心的誑騙,發展出很難治的習性的病。
P54L6
再者,如果瞭解緣起,就知道心上的發展要按照次第進行,而且要由淺至深、由粗至細、由下至上、由小至大,這樣就一定會有條不紊地進行,不會上下顛倒而持。但是對緣起愚昧的人,以為可以憑著自己的心隨意地組合、任意地修習,這就完全被第六意識騙走了。第六意識是一個狂想家、錯亂家,它在變成妙觀察慧以前是最混亂的傢伙。就像吃藥,本來要按照醫生的囑咐依次第來吃,吃到什麼樣的量再進一步轉變。但是分別心有一種非常愚癡的做法,它首先吃後面的,再吃中間的,或者三天的量一天吃,有時候根本不吃,這就只會把身體搞壞,這也是由違背緣起的道理所致。對緣起愚昧的人,就表現出這樣的錯亂程式,顛倒胡為、混雜修法、上下錯亂地取法等等,這些都是自己以顛倒心製造的惡果,怨不得別人。
P55L3
再說,了知了緣起就有主動性,知道必須自己努力,自己聽了以後要思維、決定,然後數數地修習才能改變自心,不可能依賴外在。上師有再大的慈悲,也只是給你指示修法的道路,不可能代替你修。這樣就不會落在消極等待等當中。
再者,明知緣起的人按照次第修,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每一步都以觀察慧來衡量自己,每一個階段對自己都有客觀的評估。由於瞭解緣起的緣故,他的心跟法是相應的,他是不偽裝的,不會專門在外在的表現上做。但是,緣起愚昧的人,根本不在自己切身上觀察、勵力地與法相應。
這就變成心裡的運作是一套,外面的表現、口上的稱呼又是一套,這就沒辦法不落在偽裝的病態當中。久而久之串習成性,經常心和口是相反的兩套,這就成了虛假的人、裝在套子裡的人、雙重人性,最後變成很深的病態。
P56L1
再說,尊重緣起、按次第修行的人,只要因上把握好了,按照自己當前的病因去下藥,找到對治法,明確修法以後如理如量地進行,就決定在進步中。所以,依次第如量修行就在不斷地進步,是一種進化的相。但是,不按緣起、不循次第來修法的人處處都是口頭上的,沒切合到修心規律的緣故,一點進步也沒有,而反面卻發展得非常大,因此出現一種退化症。時間越長發現習氣越來越重,越來越成了老油條,這就是出現了退化的相。
從沒有按次第進行,聞思上也沒有抉擇好怎麼修,實行上也沒有按照法道在心上串習,這樣儘管在知識上積累很多,但實際用時不知道該怎麼幹,當然就有「28癡呆症」。
再說,從來沒發展過修心,善心的源泉沒有不斷地開啟,到最後自然表現出內心沒有源頭活水,出現一種僵直態。這樣僵直慣了,就陷在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況裡。或者失念或者心裡麻痹,一直沉在沉潭死水裡,一點點善心都發不出來,連世間人都不如。世間人沒有那樣顛倒串習,在世間還知道緣著上上下下的人怎麼發善心。但是修法錯亂的人,或者說只是亂談斷空,狂妄的人,心裡最終變得十分冷漠,一點善心都發不出來。
P57L4
再者,這只是分別心在愚弄自己,他胡亂編造出一套行為習性,所以怎麼也整不出效果。一開始有一種狂熱、追求欲、表現自我欲,時間久了就整不動了,這時候肯定得了「29 心力枯竭症」,再要提心力一點也提不起來。那怎麼去提心力呢?不可能天天這樣狂妄、表現、做樣子,天天說一些高頭大話。所以,所謂的興奮、感覺都是一陣子的,很多都是自我欺騙,但是不可能幾十年騙下去啊,不可能幾十年還保持那種狂妄的勁頭,最後就出現了反面的消極、消沉,一點心力也發不起。
再者他就成了「30 絕望症」,不順著修心的緣起來,當然什麼樣的覺受、修證都不會出現,這樣導致對法失望。由於他看不到是自身的情況,就會導致謗師謗法,出現抱怨心等很多惡劣心態,連一個善心也發不出來,正面的恭敬、隨順、殷重、勵力求等什麼也不會有了,變成了負面非常惡劣的狀況。由於這是緣法,所以會產生很大的罪過。
P58L3
再之後,已經養成習慣了,裡面的問題太多,沒辦法收拾,也找不到人收拾,實在爬不出來,當然得了「31自暴自棄症」。認為完了,不要想這個問題,一想就痛苦, 一想就可怕,還是不想為好吧。到時他就成了「32 麻痹症」,或者「33 狂亂胡為症」,顛倒地飲酒作樂、玩遊戲等等,反正通過各種方式來忘記內心的病痛。
就像這樣,最終會出現一個「34 墮惡趣症」,因為你的心一直往下墮,一點點往上的勁頭也沒有。這些方面大家都要去考慮,是不是逆緣起而行會遭很大的果報?這是一生的大事,很多人在這上面犯了大錯誤,沒人提醒是不行的,所以明天還繼續講。
P59L1
【思考題】:
1. 不按次第學法,起初、中間、最後分別會出現什麼病症?一一觀察,檢點自身是否有這些症狀、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
2. 為什麼說就次第發展而言,它是普適性的法則,沒有一個人能逾越?
3. 瞭解緣起、次第修行會出現哪些功德相? 能否立誓斷除雜亂、次第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