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6LL5
這樣講了之後就明白,百千經論全部攝在前行這個最簡要、最殊勝的修持要訣裡,應當這樣去珍視它。不要把它看成很低級的教程,好像什麼也不懂的人才修前行,懂一點的人就要直接修更深的課程,這是顛倒的認識。連那些大成就者們都是一生受持前行,證道之後還是修前行,處處不離開它,說明它是真正實修的要訣。沒有前行,我們就全部跑空了,只會變成口頭談論。所以,前行跟吃飯一樣重要,是真正維持你道的生命的食糧、基礎,處處要去練習它,它是真正有實效的東西。
P97LL4
這樣大家就應該放心,如果已經決定了開始實修,就不要換主題,分散精力。我會在相關的部分加上一些空性、如來藏,或者細無常、行苦等的講授,以切要的方式做一些補充。希望大家把修持前行看成完整的道,之後在道的幾大主體方面補充它的材料,一直切合在實修上面。這樣就不要去亂抓了,亂抓沒有好處,道的進展是要一步一步升進的。否則重點沒抓住的話,正在學下面的時候就去聽上面的,要求實修的時候又想其他、忙其他,這樣不遵守要則來做,就算千佛來了也沒有辦法。
總的要看到這是一條完整的路,所學的東西全部攝在裡面,而且是以實修的要訣出現的。它是從初步修心一直到證道之間,一條最完備、最切要的道路。應當這樣來看待,把它視為珍寶,時時配在自心上,在自心上修出來。修出來的每一分都是無價之寶,都有無量的功德,而且越修越好,越修離成道越近,越修越有希望。
P98L3
應當這樣一步一步地走,不應當無規則地亂行,不應當像任性的小孩一樣隨便做,憑感覺做,一點都不聽話,那樣就耽誤了自己。明明告訴你,要達到實證,前面要做的準備就是這些,沒有這些就落於空談。既然你已經知道它是實證的要素,就應該及時準備,走得越早、越穩、越多就越好。要像這樣瞭解到這是一生的大事。
再者,要修好多遍。要有長遠心,不要幻想第一遍就修出什麼樣來,首先要承認自己是初學,內涵非常空白,這樣才有救,才會踏踏實實地做,不會整天空想。
P98LL3
前行為什麼要多次修
為什麼一生要修好多次呢?
因為沒辦法一次性完成。一開始有初步的效果,中間有中等的效果,後面會有更好的效果。就我們的經驗來看,認識上要有個過程,心裡的發展更要有個過程。就連最初的暇滿,一開始都是很膚淺的瞭解,直到後來更多地瞭解輪迴,瞭解業,瞭解因果法則,瞭解苦諦等等,而且看了《念處經》,所謂暇滿難得、人身寶貴等等,才會很清楚地出現,這跟過去記幾句原則性的話完全不同。當然,當初的記憶也非常重要,這幾句話可以支持你一生。先是要記住,這個記住要等待日後逐漸充實才能真正瞭解。
P99L&
當我們經過多年的串習、抉擇以後,再回過頭來修一遍前行,那時會發現很多觀念才真正紮根。比如一開始學惡趣無暇、天無暇只是記一些文句,心裡只是那幾個句子,相當抽象,還沒有觀念。後來瞭解多了再去看,才知道地獄是無暇,餓鬼是無暇,很具體的觀念才出來。這就是因為瞭解多了,才真正明白是這樣無暇的,得人身特別不容易。數量上的差別,也是學過《念處經》等等,才知道地獄眾生太多了,三界裡幾乎全是地獄眾生,它的比例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甚至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那時才明白,地獄眾生的確像恒河沙一樣,餓鬼就少多了,但是比起旁生來,餓鬼又是極多的,旁生比起人來又是極多的。
P100L3
後面學好了,再回過頭來看就非常清楚。比如要起暇滿難得的定解,還是要有因果上的衡量,而因果必須要見到它的事實。最初是老師教一教,你得到一個灌輸,有了一個概念的雛形,但不是自己心裡起了這個定解。一開始只是少量地修,這都是可以的。首先在緣起上養成一個習性,跟著來,但第一遍是膚淺的。後面由於對因果的認識多了,加深了勝解,再去看的時候,暇滿的定解很快會出來。也就是對於人身為什麼難得、為什麼這麼寶貴、得一次人身實在太難因而千萬不能浪費、它有多大的意義等,會有更深的體會。或者思維四諦以後再去看人身,才知道的確太有意義了。人身上面能夠瞭解苦、瞭解集,人身上面能夠發起求解脫心,能夠修解脫道,有人這個身份才出得了輪迴。或者思維菩提心以後再看人身,的確相當寶貴。這時才知道,一念一行都要攝取大義等等,這些心會起來。
P101L1
或者說修皈依。最開始也是膚淺的,很難出現具相的皈依心,但首先就按這樣去做,等待機緣讓它提升。這要經過很多的努力,有很多的輔助因素。就好比我們口裡要念出「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都要有好多的因緣。進一步進入更深層的皈依要有很多準備。一開始是淺層的,後面會更深層,而且越來越深,前前後後都會相輔相成地發起。學了很多經教,瞭解很多的佛功德、法功德、僧功德,皈依必然會加深。譬如對於法功德,起碼要在四法印上得到很多認識,才真正對法道生信,對導師生信。之後毫不猶豫地口裡承諾以三寶為皈依處,再也不說其他——這樣一種不言其餘、唯一的皈依心會出來。之後才知道自己要在皈依的道上走,每一念都要皈依,次次要有皈依,這些都會出來。
學好了如來藏,了義的皈依馬上會現起,就會按照那樣內心真實出來。這都是前面要有很多的準備,不是一蹴而就的。之後密乘的皈依當然要有更深的認識。現在由於宿世的善根力,你願意接受,那就應當至心地這麼念,但也要知道它會越來越深,必然是隨著自身的認識、修持等各方面的加深而加深。
P102L3
佛法裡面是有聯繫的,前前後後都有關聯。不要只把暇滿當成最初的法,在次第安排上它是最前面,但要知道,經過多次修持暇滿也會越來越深,無常也會越來越深,皈依也會越來越深。隨著後面越來越深,前面也會越來越深,是要這樣深入的。
否則怎麼可能化成生命的力量?
怎麼可能成為自己永不改變的道心呢?
這些都要求真心地修持,而且誓願花一生的精力把這個修好。這樣反覆地進行,它會越來越深。
總而言之,我們要把一切道上的聞思修,全部匯歸在前行裡,它是證道前的準備。一切證道前的準備就攝在這裡,沒有更多的內容,也沒有更簡要的途徑。這樣才知道:哦!這的確是一生的主題,我一定要時時把握,而且要一次又一次地來。這樣的確有實義,會不斷地進步。只要在一點上有些收穫,感覺有點相應,你的信心就會增長,你會願意修下去。
P103L2
所以要像這樣瞭解到:前行的確要再三地來,一次比一次深。如果你只做修一次的打算,沒有下決心長年去修持它,一次一次地深化,而且將其他方面全部歸結在前行的道上,恐怕就不得重點,你的時間會浪費在各種無關的事情上。
在這上面有了定解,就知道天天要修前行,次次要把握前行。每一次都想到:前行是根本,沒有前行我肯定不能成道,無法實現道上的成就。而且知道這是個長遠的工程,每天都要做一些,逐漸積累來完成。
就像這樣,心裡有了「我要完成萬里長城」的心,就會一塊一塊地把磚砌起來。這樣日積月累,一年 365 天,十年3650天,不斷地積累下去,就會有較大的成功。否則心這麼短淺,問題這麼多,需要花的努力這麼多,自己卻妄想把它縮減成一百分之一來完成,這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是一種狂想的心,終究以失望而告終。
P104L1
這樣才看清楚前行的位置,它屬於竅訣的總匯、實修的系統。也就是說,所學的一切小、大、密三乘的經教,都要攝歸在前行上才修得成。如果不注重前行,不把所學匯歸在要訣上實行,那終究是落空的。而且也不必要在這之外尋找什麼,更不能自以為是地發明一套, 那是十分可笑的。所以,一定要把祖師的傳承奉為至寶,一心一意地遵循,我們才可能有所謂的實證。
大祖師在智慧海中早已看清,從一個凡夫到踏到證悟之門之間,需要經過多少修心歷程,又應當怎樣在心上操作,口傳的要點是什麼,這一切十分完備地攝集在一條簡易的實修路線上。它可以使我們省掉無數劫的盲目摸索。這就是祖師的心髓,是心血的結晶,也是最慈悲的地方。
所以,我們不能把《前行》看成小小的法,認為在這之上我要學到中觀、唯識等更高更大的法,越學慢心越大,瞧不起修前行的人,認為他們搞不動大的,只能搞一點小的,這樣就有很大的慢法罪。而是要想到:不管怎麼樣學,我一生一世要把握的證悟的前行就是這一部要法,時時攜帶在身邊。真正用的就是這一部法,能否取得現證,關鍵也是這一部法。經藏浩瀚如海,而且各階段有不同的寫法,都是適合有情的不同現相。但是就這個時代而言,大圓滿龍欽寧體法門是加持力最大的、最應機的。要像這樣瞭解到它的重要性。
P105L6
前面開了很多參考書目,也只算是蒼海一粟,如果要學的確是廣大無邊。學解需要遍通一切,但是我們的壽命很短,起步又極晚,障緣特別多,身體又不好等等, 這就要抓住要點了。要知道,前面的所學是幫你開解,而前行法是直接引導你實修,一個像眼睛,一個像腳,兩個要配合起來。這樣才知道:我學的一切教理可以歸在實修上,而證悟之前的實修法就在前行裡。所以,學的任何東西都要配在前行裡,都要看到它屬於哪個階段的修法,從而很快趣入到實踐當中。
如果沒有前行的指引,那很可能只是空學一些理論,說的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這上面會出現很多偏差。也就是說,不重視前行往往只是開闢廣大外解。這不是說論典本身只是一種知識,而是說學人自身不知道怎麼切合在修心上。沒有要訣的指點,仍然不能獲取密意。而且學得特別多的時候,自己也掌握不了、操作不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缺少口訣的緣故。
P106L5
雖然為了開解要學很多,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歸在前行上修。
譬如說我學了很多因果經,就要歸在業果的修要上;
學了粗細無常,就要歸在無常的修法上;
學了《入菩薩行》,就要歸在菩提心的修法上;
學了《隨念三寶經》或者各種佛法僧三寶的功德等,就要歸在皈依的修法上;
學《如來藏經》,就要歸在了義的發心上;
學華嚴十玄門,歸在圓頓的修行方式上;
或者看很多傳記,歸在我策發道心,以他為榜樣上面;
看《阿含經》,要歸在出離道上面等等,要這樣來會歸。
而且,整個體性是小大密三乘圓融的,會歸在一個道上面,而且它是寧瑪三傳心髓的要集,要這樣瞭解。方方面面要知道會歸,不要把所學的教理和實修的要訣分成兩個,這是需要交待的地方。
P107L1
有的人又會為此產生畏難心理,他怕自己搞不懂。但我們要有一種遠程的規劃和願力。即使今生沒有全部修到,來世還繼續。而且選擇往生西方淨土,這個是容易辦到的,一往生以後,在阿彌陀佛的加被下,就可以迅速地完成。
所以這一生就安下心來,先修好四種外前行。這其中的修法大部分基本能懂。打好了出離和因果的基礎,並對善知識有信心、對法有信心,這樣基礎打穩了,就不會貪求名利、造很多惡業,也就不會下墮。之後進入內前行,雖然要圓滿修量有很多很高的條件,但這並不意味不懂的人就不能修。像西藏社會很多都是沒有文化的牧民、農夫,但祖師們還是很善巧地教導他們。由於他們有信心,雖然很深的地方不懂,但能相信,按照這樣來操作。他的信心很虔誠的緣故,就得到很大的利益。可見,並不是不能修,只不過在圓滿的修量上,大家要瞭解這是極其深廣的,不能怠慢、輕視。而且要知道, 這裡有不斷充實的地方,有一遍一遍修量加深的地方。
P108L1
當然最好是得到勝解信,這樣修一次會產生極大的能量,但是沒有勝解信也不要緊,有一個很虔誠的信心,相信傳承的法流非常殊勝,蓮師的金剛句極其殊勝,自己對這個法派特別有信心,那這樣就可以念誦。比如不太瞭解皈依境裡面的內容,但是非常相信,用很虔誠的信心去頂禮,那麼在你的心識當中就出現這是我敬禮的境、一心要皈投的境,這樣哪怕起一念信心都有殊勝的功德。在這個問題上應當圓融地看待。
再者,我們可以多講祖師的傳記,尤其是蓮師的傳記,使得信眾內心對蓮師有一種很大的信心。這樣時時對蓮師恭敬供養、禮拜,持念蓮師心咒。有虔誠的信心,那蓮師就在他的心中加被,所以他是靠信心成就的。這在西藏人民當中屢見不鮮,多少人都是憑著信心往生淨土,甚至即生得到大成就。所以我們要看到,它是非常完備的、攝盡一切的法的系統。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三種根機的人修持都能隨分得到利益。就像三種動物喝水,各自能喝到不同程度,要像這樣來瞭解,不要落在一邊。有時怯弱,有時驕慢, 這都是不相應法道的。所以我們要一路進行,時時都是積資淨障。並廣發大願:能修的就當下修,修不了的也不捨棄,要一直在心裡這樣祈願。
P109L5
再說,很多操作可以從初步進行。但是由於現代人的思想非常顛倒,特別容易捨法。容易胡作非為的緣故,就要嚴厲地指責。
為什麼呢?
因為當前人類十分混亂,跟三百年前西藏社會的人心相比,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過去的人內心相當純樸,今天之所以要反覆來辨析,就是因為人心不良的緣故。
再者,修持大圓滿和往生淨土沒有矛盾。自身在此世能修成,則即生成就。中下根人沒辦法在短暫一世裡得到成熟和現證,那就直接遷識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普賢王如來,就是蓮花生大師,要知道是一個本體,也因此以導歸淨土來迅速圓成,這就是我們的方向。
P109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