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Pdf.P01~P21
P11
這一生的時間很短暫,而且每個人都有自身具體的因緣,所以一定要抓住最要緊的事。在修行當中以前行最主要,這是就現階段而言。當然,如果你前行修得好, 就應當趣入正行。
為什麼現階段要以前行為修行的重點呢?因為初學者想要達到證悟,這中間要遣除很多的顛倒狀態。而這些必須通過前行法來解除。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需要一步一步地淨化自心:去掉各種對現世來世的耽著、自利的耽著,以及要積聚資糧、淨除業障,還有修持上師相應等等。這些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要用很長的時間做修持才可能生起,生起以後,如果不長期堅持修習, 也會很快失去。所以,在自心上引出各種道心要相當長的時間
P12L3
而且這個時代存在的問題太多,每個人自身上的顛倒狀態也非常嚴重,要對治掉這些,就比以往的時代要困難得多。從多方面來看,現在的人內在中毒很深,外在干擾很大,能用於修法的時間很短,在轉心、化心的難度上感覺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因緣又很難積聚。比如一個人三十歲學佛,對一般人來講,過去三十年熏的東西基本都是障礙。善心方面發展很少,知識積累較多,世俗的習氣串習很深,出現的都是為著自我展示才能、獲得謀生手段或者耽著五欲享受、知識戲論等等,所養成的習性都障礙修道。
過去的人單純,譬如暇滿、無常等,修了很快能起,就是因為他沒有很大障礙。就像一面鏡子,沒蒙上塵的時候,一來什麼馬上顯現,但如果蒙的污垢很深,那清除的工作就要很長,經過不斷地擦洗才可能漸漸地出現善心。而且周圍都是灰塵擾動,一不小心又蒙黑了。所以要很注意防護,一心在道上面修持。直到有些穩固時,自己有心力、有願力在這上走,才能夠排拒內、外緣的干擾。這樣看起來,過度就要很長時間。而且普遍起步晚,這時如果再不抓緊時間,恐怕一過了這個階段,以後就更難修。
P13L5
在過去的西藏社會,談到一生修行的時間不過五年。那在今天看來肯定不到兩年,有的甚至不到一年,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一生只有一年的時間來修行,而要做的事卻是要把自己的心徹底變成修道者的心,不沾染任何現世的執著、來世的執著,最終連自私自利的心都要全部消掉,成了純正的出離心、菩提心。之後,意樂、行為全部符合道的標準,積資淨障, 與上師相應。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工程,畢竟需要很多時間,而且需要長期進行,有條不紊地一步一步地升進。
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在人生的計畫考慮上、在我們人生重點的認定上,一旦發生了偏差或者沒有抓住重點,那這一生很快就白白空過了。所以,基於時間少、困難大、需要串習的量大,要集中精力或者避免違緣,就必須採取一個簡要的方式來進行,這個簡要方式就是前行的修法。因為它含攝了小、大、密三乘一切證道前的要素,而且它直接給出了實際修心的指導。所以,它是切實有效的。對每個人來說,也是必須要依靠的,否則一生很難有什麼修心上的實效。
P14L6
道友們一定要注重修心。雖然在學習教理上可以發展,但要知道,如果不切合在修心上,那到了臨終有什麼效果就很難說了。因為臨終要看你平時修道的水準,看你的心修到什麼程度。如果能一心在修心的軌道上走——當然不能期望一步登天,但是只要你努力,每一天會有一些進步;逐漸積累起來,會有一點小進步;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有望出現較大的進步。這樣,每一天勁頭都用在刀刃上、用在修心的點上,就不會空過,時間長了會發生持續的力量。這樣每一步都堅持走,都在修心上進步,那就真正把握了修行的重點。
在這個過程中要穩紮穩打,要注意次第、實效和長期堅持,這樣才能使它串連成有效的修心鏈,成為一條真正可以走到修心深處的路,使得我們這一生真正發揮出它的效用。
P15L3
中下根機的人尤其要沿著前行的路長期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一脫開它,就沒有用處。就好比燒水要持續燒,一直燒到沸點為止,如果燒燒停停、停停燒燒,那是沒辦法成就的。不但沒辦法成就,連前行當中一個初步的修量也不會出現。也就是說,自心即使忙碌幾十年,最終也會發現沒有多大進步,遇到境界時過不去,跟沒修法的人差別不大,這樣到了臨死就非常危險。由於自己不注重修心,一味地在知識上走,這樣,外在名利等的競爭、活動的參與,無所事事、各種盲目的狀態等等,這些與修心無關的情況就會奪走我們的時間,最後發現一生全部荒廢。這就是沒有抓住重點、沒有持續進行的緣故。
所以,這個過程要一點一點地上,就像登懸崖一樣,每一步都要有力地踩到合適的地方,還要往上攀。而且只能進不能退,一旦脫手就再也上不去了。或者中間一停頓,不能持續的時候,馬上就冷淡下來。而且自身的業障很快就要翻動,各種因緣一衝擊的時候,可能就沒有機會修了,這樣要意識到它的困難。所以就目前的狀況來說,絕對不能分散精力,搞太多無關的東西。
P16L4
就大多數人來說,對自己的未來不必有太大的假想,因為那不現實,應當看到自身的客觀情況。我們可以從前面類推一下未來。比如回顧這一年,我有多少進步?就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但進步很小,甚至沒有進步。再回顧三年來怎樣?轉眼就過去了,但真正修出了菩提心嗎?沒有!出離心呢?也沒有。
那麼有沒有皈依心呢?是不是一心依止三寶?發現這也是假的,因為對惡趣苦根本沒思維過,不曉得自己墮惡趣是什麼險境,所以依靠三寶的心也不堅實。再說,業果上有沒有堅定的勝解呢?發現根本沒有。為什麼呢?平時碰到因果取捨時絲毫不注意,都是撥無因果的見,認為沒什麼因果,沒什麼要緊的。根本沒出現猛利行善的狀況,乃至一個小善都認認真真地完成;也沒有努力防護惡業,乃至一個小惡都不敢造。沒有這樣的心出來,發現這也是空洞的。再看是不是修出無常心了?也不是,根本沒有緊迫感,認為沒時間了,什麼現世法全部放掉,趕緊抓緊時間修法,不是這種狀況。最終推究到暇滿上看,發現很難起取心要欲,沒有想到人身這麼難得,我一定不能浪費,這樣的心也很少。不過是聽課等的因緣聚合時,偶爾起一點這樣的心,過後很快就又沒有了,並沒有串習成內心的性格,沒有修成這樣的心。發現這些方面都是空的。
但是反面的問題就多了。正面的道心沒有,負面的世俗心卻非常強,這些東西不必串習、不必刻意提,心裡自然會起。顛倒的心就是不珍惜人身,不念死,也不注重因果,也不是一心皈依三寶。沒有所謂的出離,更不可能觀到這是如夢如幻等等。這樣,發現法上面都是空的。享樂的心、自私的心、競爭攀比的心,供養自己、裝飾自己、打造自己或者隨著自己的習性動這個腦筋、幹那個事情,總是想創新創新或者表演表演,內心那一套習性一點點都沒辦法降伏。
P18L1
這樣就發現難度很大,畢竟修行習性是要從小培養的,而現在已經誤了早班車,人生將近三四十年的旅程全都在非法的道上走。由於沒有從小入正法的道,現在一上來,基本就表現得非常麻木、僵直、頑固,內心有一套邪系統,這些都要靠前行法來摧破、瓦解、更換的。如果我們不是看文字表面,而是審視一下內心的改造方面,就會發現難度很大。
我們一開始不要以為這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開始認為容易,以後就會感覺沒希望了,特別難,越來越做不到;如果你一開始以為難,但能夠知難而進,所謂「哀兵必勝」,你想到「修心是很難的,我一定要抓住前行這個重點,否則一生都會空過」。那這樣你將來會變得容易。還是那兩句話:「緩緩修時快快到,低處修時高處到。」我們首先要正視自己的狀況,把自己擺在未入道者的身份上來看,之後才能發現我一步一步該怎麼充實、怎麼來改變。這樣按照前行的軌道去走,就可以說把握到了一生修行的重點。
P19L1
這樣一步步地走,雖然一開始會顯得有很多難度,而且會發現進展得不是那麼快,但是要堅信,因上把握正確了,而且刻苦地用功,不斷地加強它的量,就會有進步。當然,每個人的根性不同,業障重進步就更緩慢,業障輕會快一些。但不管怎麼樣,都會感覺到自己是在進步,自己是有希望的,一點一點會起來的。但同時也要知道因緣難聚,會發現自己受到很多幹擾,也會發現啟動的時候有內在的很多障礙,必須努力地進行,一次又一次地去用功才能夠起。要很長時間就在一個重點上,不斷地串習,才能逐漸地形成,逐漸地堅固到量。這時才會發現自己的心有一個提升,有一種初步的修量。
我們現在不能談得太高,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狂想曲」降下來,才會冷靜、客觀地看到自己該怎麼走,重點應當放在哪裡。同時要看到,如果佛法不在修心的路上走,而是放在另外一條做知識的軌道上,或者在求取佛教名利、地位的路上走,那就是走在非重點的路上,而且是歧途。也就是,如果沒有修的力量去轉化自心,光是在知識的積累上用功,完全是第六意識和它的心所在起作用,那麼不管怎麼積累,心上是沒有變動的,甚至負面會加強。自我會變大,慢心水漲船高。知識越大的人越下不來,沒辦法向別人請教,他會逐漸地跑到一個自我製造的牢籠裡,而且身份高了就沒辦法行持謙卑,沒辦法去做服務。這樣會發現我執在變大、慢心在變大,相關的各種煩惱都在變大。這些大了就很不好調伏,像結石症一樣,到最後就不起作用了,你所作的一切,在煩惱面前沒力量對治,在生死面前也沒辦法越過,這就很危險。這就是沒把握修行重點的緣故。
P20L9
那麼我們應當反省:我過去的路走得對嗎?把握住重點了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有什麼進步?這就很現實了。不必問別人,你走了十年的路,到底有多少進步? 你的心跟十年前剛剛入佛門時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這樣去衡量,不一定全是進步,沒退步就算好了。當初入門時心是比較低的,肯聽話,還願意向上,但十年以後發現這個「我」更大了、更牛了、習氣更重了,或者說更加沒有一種目標、向上的心力,甚至有些人就在混了。不是混也是一種習慣性的做法,發現沒有那種向上的動力,道心也好像被吞噬了一樣。但是,人生沒有幾個五年、十年,掰著手指都數得出來。現在大多數人處在三十到五十歲之間,正是人生年富力強的時候,這段時間裡發現成績這麼小,可見不容易了。你再不能很狂妄地說「我怎麼怎麼樣」,那是一種很可笑的評估。
這樣發現,如果光是在口頭上念、在理論上走,做知識化的佛學,就始終沒有跟修心掛上鉤。也就是說,如果你知識上很會做,可以拿很多學位或者壯大自己,比如說花了三十年成為一個佛法知識領域的大學者,然而從佛法的修量上檢查,最下品也沒達到,連第一個前行的修量也沒有,連一個入道者的心態也不具備,最後變成這樣一種可怕的狀況。
譬如說等起,其實追求現世的等起很難扳動。如果沒有除掉求名利的心、離怖畏的心,那你所有的做法無非是在現世的道上跑,連最下等修士起碼的動機也沒有。很多人會發展成這個狀況。不要以為很容易,真正摧掉現世心的毒瘤非常困難,因為它串習得太牢固了。每個人可以去檢驗,在很多年當中,我到底起了幾個念頭要求來世?基本上沒有,來世是什麼都不曉得。那是什麼原因呢?譬如沒學過《正法念處經》,你連輪迴的概念都沒有,建立輪迴觀念對於當代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必須把火力集中在要害上,唯一要關注內心發展的事。
這樣觀察後才發現,前行意味著我們內在一整套的觀念、行為、善心、善習的建立,在每一個地方都要求真實出現這樣的心,每一個地方都要跟過去完全不同。這意味著每走一步就要告別過去的一部分,每一次都要在身心上做實際的轉換,這才叫做達到修量。
如果我們沒把握住這個修行的重點,把精力用在跟修行無關的方面,那就會一直做知識、做世間法,然而自身還是老樣子,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就入歧途了。學了幾十年沒什麼受用,還是過去的樣子,心沒有變化,習氣一大堆,而且更難折伏。這樣,內心裡盡是一些煩惱的荊棘毒素、各種惡劣習性的頑石,那怎麼處理呢?串習得越久就越堅固,像結石成塊一樣很難化解,用鐳射能不能打碎都是個問題。
P23L5
所以,修心起得越早越好,用的量越大越好。只有一直不放手,不斷在這上面嚴格按照次第進行,我們才會真正有希望,才會在修的道路上有一個成長。否則可能知識做得非常大,其實內心幼稚得很,或者內心的狀況已經達到很惡化的程度,那就為時已晚了。
我們怎麼來決定未來的方向?先要抓重點,重點首先要定在修心上。而且我們現在是初學道的人,修心重點又要放在前行上。因為前行是基礎,是支持正行的支柱或者說發起正行最重要的因。
這樣確定了目前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重點以後,進一步要看到前行這個工程需要多少時間,必須做個計算,之後才有合理的時間分配。實際觀察起來會發現,在前行的工程上有很多原料、很多工程、很多塑造。把完成前行各部分的時間量、修持的量、準備的量,一個一個算進去,就會發現沒時間幹別的了。
P24L3
真正立志修道,願意以人身攝取實義,那當然有一個道路的選擇,也應當有一種如量如實的計算。真正要把前行修得相當好,把自心修成那樣的心,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我們會發現最初修行能夠起一點心也都是泡沫式的,一下子就沒了,很膚淺,很難進入到心裡。因此每一段修心歷程都需要很多時間。這樣,各個階段都需要的前提準備、得到定解、加強練習、時時不忘而鞏固等,這些加起來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尤其在這個時代, 不抓緊很快就沒時間了。
比如要修好外前行,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去瞭解輪迴、瞭解因果、瞭解死亡等等,這不是一下子能出來的,也不是憑輕描淡寫、隨口說說就能完成的。譬如我們學《正法念處經》,上千頁的內容要仔仔細細地看,那個心才起得來,觀念才能形成,因為這是過去相當陌生的主題。實修引導書是給你一個方針、原則,指點你怎麼走這條路,但是好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充實,自己去努力, 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我們學習都有這個體會,比如我現在學《念處經》,一步一步學的時候,發現能夠起心。這時最怕的就是中斷,只要每天堅持不斷,就能不斷地起這樣的心,輪迴的觀念就能逐漸出來,對整個輪迴的情況會瞭解得越來越多,在心裡形成越來越有力量的觀念。
P25L6
為什麼說生起輪迴觀念非常困難呢?因為它是非常陌生又見不到的事,不看佛經就沒有辦法。再說,如果沒有那麼大的量,就沒辦法取代過去顛倒心的邪的系統。邪觀念系統是我們從小到現在幾十年熏習出來的,所以在我們的觀感裡,不感覺是輪迴,而且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好像整個世界都是一些跟業無關,獨立存在的東西。這些就是受唯物論和自然科學論調的影響所導致的。從小就這樣熏習,所以感覺一切都是心以外的事, 它也不是苦也不是業,沒有前世沒有後世,好像天地間沒有人和旁生以外的其他道。自心根本不會出現整個三界的圖景,不會以業的觀念去對待每一個事物,起各種如理的心,或者對此生厭離,要急求出離,或者感覺到全是因果法則在支配,我一念一行都要注意。這些從小沒熏習過,熏習的都是顛倒的。
P26L3
那麼怎麼樣把這個心換掉呢?那就要通過成百上千次的熏習。為什麼要這麼多呢?因為從小家庭的灌輸、學校的灌輸,以及媒體的灌輸,顛倒心熏過上萬次了。對於現在人,你要給他講個空性,他似乎很喜歡,這是因為符合他做科學的習氣,喜歡推理。但是,他的心沒有發展過,最基層的輪迴觀念是沒有的,他內心真實的想法是要排除掉因果、善惡、苦等等這些部分,他對這些不接受。如果首先要接受無常、輪迴、苦等等,那就意味著跟他內心的系統完全衝擊,所以他在前行的第一步就面臨各種觀念、習性、心態上的瓦解。
在此之前修高法會出什麼問題呢?比如講空性時說沒有因果、沒有善惡,或者不必斷五欲就能成道等等,這個符合他的顛倒習性。結果,一來沒有真正證到空性——這是相當困難的,二來又輕視因果、放縱造惡的習氣。這兩個結合在一起就會出很大問題。這種情況今生沒有得到真實的改變,修行連墮落惡趣都很難避免了。這是很多人身上已經出現的問題。
P27L4
現在且不說輪迴觀念,要形成地獄觀念都相當困難,沒有瞭解就出不來。從前行第一節開始,一節一節的外前行都是在輪迴觀念上走的。這樣,怎樣才能使我們心裡相信輪迴?感覺輪迴全是苦,一無是處?感覺整個世界全是業力在支配,一言一行都是業,任何地方都有業?不補充大量的資料是沒辦法完成的。比如《念處經》,這裡佛跟你說地獄有多少種,每一種是造了什麼業,受什麼苦。自己一節一節去讀,看到的時候心裡就開始轉,轉的時候就感覺不能亂來,原來造業有這樣的果報。那是很具體的,一句一句都說得那麼清楚,這時候心才能轉。這是好的轉機,但不意味著你已經堅固成性了。
這樣轉一次只是一點微動,要轉多少次呢?那必須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斷地去轉。這樣轉來轉去,才能重新建立業感緣起的定解,出現各種輪迴觀念,地獄觀念、餓鬼觀念等等。知道人以下有各種惡趣的眾生,非常多,苦難非常重,而且離我非常近。又知道在人上面有天、修羅等等,他們處在什麼世界裡,龍是什麼世界,人和這些的關係如何等等。這時才發現,人身是非常少的。
P28L5
有了這個大觀念以後,修什麼才有基礎。說到暇滿他才明白人身的確非常稀少,這不是停留在一種空洞的理論上,而是實際熏習了佛的經教,一個一個非常清楚,的確人身是非常少的。而且一旦丟掉以後,百千萬劫都難以再次獲得。這時他會覺得人身非常難得,必須珍惜當下的機緣,得人身的可能性太小了,這時的確會有一個定解出來。它不是簡單學學背背的問題,而是通過自己努力去瞭解、去思維、去熏習,逐漸形成的觀念。這個觀念加深了以後就在裡面起作用,之後才變成前行那樣的心。這就看到,要做的功夫有這麼大的量。
就像剛才說的,如果每天去熏《念處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堅持不斷,這樣每天起一點就會怖畏輪迴,如果哪天不熏,那馬上就忘了,很快就退化了、淡化了。而且在熏的過程中、在串習思維的過程中,心不能跑到別的地方,否則不會有任何效果。所以要好好地積資、淨障、發願,而且要發誓:為了修行,我要一心安住在這上面,不去接觸很多外緣,不然很快就沒有了。而且不能看電視、上網、看世間小說、談閒話等等,這些全部要杜絕。然後要非常穩固地一點一點地來積累,這樣就很穩了,不怕了。因為自己已經感覺在這上面走了, 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心開始轉了。
P28L8
而且要知道,必須串習成百上千次,才可能出現一個東西。這個起來了以後,要再次起來,不斷地去瞭解。就像過去熏世間法,譬如說熏一個物理觀念,最初的時候也很難接受,但是通過強行灌輸,那些本來都是不成立的,或者說根本也沒說成立,但是由於串習慣了就形成了定式。這是世間觀念的養成。同樣,佛法的觀念也需要大量串習,尤其這個時代。這樣一直串習,加強到底,不斷地推動、提起、發起,這個善心才逐漸地起來,到了很多次以後才記得住,才用得上。否則就不行,沒達到恒常猛利的程度就起不了作用。
P29L2
就像這樣,要瞭解三惡趣苦都要花好大的心血,非常用功才可能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一次緣著一個主題,從各個方面努力地生起它,還要從各個地方推波助瀾,使得它不斷地起來,之後還要努力地保護它、維護好,座上座下全部都要在這個主題上不變動。就像母雞孵蛋一樣,不能夠離開熱氣,又像十月懷胎,懷滿了月份才行。像這樣,一個一個的地方都要這樣來。
要瞭解惡趣苦必須學《念處經》,否則沒辦法起來。譬如吃飯的時候想到眾生要佈施給他,閉關修持要燒素煙、葷煙等等,沒有觀念的話,你怎麼會想到去供這些可憐眾生呢?或者你根本不相信有天龍神等等,又怎麼會發心去供呢?沒有觀念就不會形成一生固定的行為。所以要把這個樁子打在心相續裡,努力地插進去,插深、插穩,讓它不可動搖。而且要讓它一點點起,不斷地起,護持它的熱氣,想方設法把這個心修出來,這就必須有道心,必須有長期的努力。
P31L1
或者修皈依,前面必須瞭解惡趣苦,先要從最基本的動機裡出來。也就是看到苦,一心覺得一定要找個救護處,否則就沒救了。瞭解惡趣才一心皈依三寶,知道三寶有巨大的威德力之後才一心仰憑,這時候誓願力會出來。這也要不斷地觀察三寶的功德,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方方面面的瞭解,瞭解以後觀念就深。而且不是一個時期修的,要不斷地修。如果這些沒有出來,那麼修任何法,前面皈依時你怎麼起心呢?
或者說修無常,大到整個世界小到個人,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劫到世紀、到年、到月、到日、到時,要讓無常的觀念滲透在一切世間現象上,才可能真正轉換。轉換以後,看到世界刹那刹那變滅,一點不可靠。然後想到死,一心認為只有正法可以依靠,這時就發起一心修法的心。這都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出來的。如果你宿世有善根,一聽到就有很大的觸動,心都會抖動起來,那另當別論。如果發現心麻木,就說明心被障蔽了,這時必須用功,大量地去觀察、去變心,最終才可能真正出現修量。
P32L2
講這些的意思是說,不但要把握前行這個重點,而且在重點裡要腳踏實地去走,每一段都要做足功夫,所以要儘量爭取時間,避免外緣,投入到前行的修持當中。而且要有條不紊、按部就班,一次一個重點,每次都做十倍、百倍的功夫,這樣才可能修有所成。這樣計算下來,我們應當能夠認識這一生的道路。
再往上進取就要發展出離心,瞭解三界苦,自己的心態、行為該怎麼轉換,要變得跟以前截然不同。或者到了大乘,怎麼能出現菩提心等等。譬如學《入行論》,裡面全是修前行的資料,全是為你修好前行的發心部分而充實資糧的。像這樣,好多大論典、資料等,全部要配在前行的各個部分上面。這樣我們就有重點、有方向、有道路,根本不會走錯,也不會亂來。
我們中下根的人,要像藤條繞著大樹不斷地旋轉上去。藤條離不開大樹,我們每天不能離開前行這棵大樹,要一步一步地次第上升,一個月接一個月地走,一年接一年地走。就像這樣,要能夠看清楚自己的路,知道從暇滿開始,最終要發展到跟本性相應的整個過程,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且,要循著次第連綿不斷地發展,這個當中一脫開就切斷了它的進程,就沒辦法發展了。
P33L5
我們要知道重點、次第、持續以及真實用功。用功就要求心上起那樣的心,不是在嘴皮上。這就好比萬里長征,必須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中間停止了或者倒退、放棄了,那都是前功盡棄,沒辦法完成。又好比建樓,必須一層一層地往上蓋,先要有一個框架,設計好圖紙,知道怎麼來設立,這好比去聽聞、思維,決定好我該怎麼做。之後就是不斷地修持,就好比按照這一層樓的設計圖紙,方方面面準備材料,然後灌注泥漿,怎麼樣造建,使它凝固。建這一層的時候全副精力都投入在這上面,不要移在別的地方。這一層造好了,再繼續往上造。
P34L4
就像這樣,一個人已經承諾完成一個巨大的建築工程,那他的心思就不可能緣在別的地方,他的重點就在這幢樓上。因為他知道這個意義十分巨大,工程量非常浩大,需要做方方面面的事,而且做成了有極大的意義。有智慧的人經過這樣抉擇、認定以後,他的心就會在這上面一步一步地進行,這就把握了重點。
P34L4
像這樣,我們一個月能夠建一點,兩個月又能建一點,一年就能建到頗大的規模,三年、五年下去會建到更大的規模,像這樣必須長期進行。不要想:前行是這麼小的東西,最好在修法的旅程裡把它縮小到只要一個月或者二十天就完成,那是不會成功的,只是在玩耍。
現在應該很清楚了:我是娑婆世界末法時代的一個人,我三十歲或者四十歲以後才學法,一般來說,基礎是非常差的,前面薰的邪知識很強,一身的習氣。而且學法的因緣上有很多欠缺,會受到各種干擾。這時就很明確了,現在時間有限、精力有限、順緣不好積聚,一旦錯過了就很難拿起來。再過幾年人也老了、精力也衰退了、心力也提不起來,那時候就危險了、麻煩了。所以修法要趁年輕,而且必須得在關要的地方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