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Pdf.P41~P63
P60
前行是一生修行的重點,這是一個很大的觀念,必須首先確立好才能紮紮實實地走。這不是小路、短路,而是一條很漫長的路。確立這個觀念必須觀察到它的修量,很客觀地去分析,前行這個工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前行就好比一幢大樓,它有很多層,每一層都要具體地建設。它需要多少材料,在心上轉化多少,整個因緣要彙聚多少,從這裡就能大概知道時間的量。如果沒有具體地計算,就會相當誇張,或者憑著自己的感覺、想像、道聼塗説來決定它的量。前行具體要完成多少量,只有在自己心上考察,根據每個人自身的情況來做決定。只有看你缺乏多少、要積聚多少因緣、有多少障礙、努力程度有多少,才能看清楚究竟要走多長時間。當然,這不是排斥你有自己固定的一些修法,但要知道,前行從始至終的貫徹,是一個相當艱巨的工程。
P61
首先說大體的時間。比如前行是要建一幢 13 層的大樓,而每一層的規劃是怎樣的,每一層上有若干細節,比如有100個大的項目,真正完成每一個項目都要好幾個月,這麼一算就很清楚了。而且它跟一般建大樓不一樣,一般建樓一次就完成了,而前行的修持要三番五次才可能奠定,越修越好,不是只修一次。初步來看,比如暇滿要三個月,無常要六個月,業果要六個月,菩提心要一年,這樣計算的話,當然幾年才能有效地完成初步的建設。
有人說:真是這樣嗎?我們看看實際情況就清楚了。現在修法因緣特別欠缺。過去的人都是閉關修持,一天四座、六座、八座,在嚴格閉關當中,跟外界完全絕緣。沒有很多負面干擾,而且善根很深厚,資糧很充足,晝夜努力修持。現在一般的在家居士,一天能不能修兩座都是個大問題。不必說兩座,一座能修到嗎?這樣看來相差懸殊。而且障礙又特別重。比如一個西藏人從小學經教,學了十多年後再去修行。而三十幾歲才來學佛的現代人,很多地方就非常欠缺,
一窮二白的面貌,需要補充多少?
再說,他串習成的顛倒習性有多強?
怎樣才能消掉邪的觀念,轉化成正確觀念?
又怎樣才能逆轉過去的心理習慣?
等等,這些都有相當大的難度。這樣去考察時,其實幾年下來只會有一點初步的成果。這是就大體情況來講。
P62L5
為什麼這麼難呢?
因為它不光是文字,如果只是教你去看文字,那兩三天就能看完一本《前行》書;只是教你應付考試,那半個月就可以完成,只要多背就可以了。但這些都不是前行的修量。前行意味著完全轉變你的心,一層一層地轉變,每一次都有大的轉變,最終把心全部轉掉,成了能夠成道的法器,成了能夠迅速開悟的狀況,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就好比聽一句話,馬上能學會重複,但是實踐這句話,一輩子都做不到。儘管你相當努力,也發現距離還很遠,不過由於努力,自己會有一些進步,不算荒廢人身。好比過去白居易參鳥窠禪師,禪師告訴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認為太簡單,不屑一顧。禪師教導他:「三歲小孩也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一句話夠你修一輩子了,一生都要去修這兩句,時時處處在身口意的任何行為上,都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說起來輕巧,行起來困難。口頭上不負責任地敷衍兩句是很簡單的,真正變掉自己的心,那要克服很大的障礙。
P63L6
現在一般都是流於學知識,在轉心上不見有什麼動作,這就導致幾十年學下來沒什麼進展。你要真實克服自己,與自己鬥,在自身上轉化,那要相當長的時間。譬如我們從小聽到的幾句道德的話,到現在都沒有實行,要你去做這幾句話就相當困難了,連做一個字都很困難。譬如「孝」字,大家以為懂了,但其實做了多少?有什麼修量?說一個「忠」字,又有什麼修量?
像這樣,一談到「暇滿」,實際貫徹暇滿了嗎?說到「無常」,有無常心嗎?以無常和暇滿退掉了耽著現世的心嗎?它修出來的量是表示你對現世一點想法也沒有,一點點心思也不願浪費在上面。對現世的追求,從過去充滿相續,變成縮小到只有一點點,最後連這一點也沒有了,對於現世法沒有任何希求,一心就想修法。要達成心裡這樣的轉換,沒有百千次的練習,怎麼可能?
P64L4
又比如學好惡趣苦和業果要花相當大的努力。你們是沒有做過功夫,所以非常幼稚地想像,這可能幾天就能完成吧?你真正去做一下才知道要下多大的功夫。譬如我們要瞭解三惡趣苦,就要看《念處經》,看500頁左右的東西。起先只是一邊看一邊思維,有所觸動後會想:原來還有這樣的惡趣世界,我過去完全忽視了。因為不可能憑自己來瞭解,必須佛來介紹,我才能清楚地知道一個個地獄、餓鬼、旁生、龍族、修羅界種種苦的狀況。這樣才知道:哦,原來在我們渺小的人以外還有這麼龐大的六道。只有這個認識出來了,我們才能對它產生厭離,產生恐懼,才有一種不要生在這裡的心。
就好比沒去過非洲,只是輕飄飄地說一句「非洲很苦」,或者只是看一點非洲的畫報,聽一點新聞,聽別人談說,這就根本不足夠,沒有那種真切的心。我們要對非洲難民生起悲心、感覺很可憐或者自己不能生到那裡的心等等,就必須到非洲的各個國土裡去看,親自看到他們是怎麼苦的。身臨其境地感受後,心裡的確會想「太可憐了!」悲心也會從心裡出來,希望去幫助他們。對他們的悲慘狀況瞭解得太深,一想到心裡就有一種很難受或者很悲哀的感覺,明白人不能生在那裡,太可憐了。就像這樣,如果你沒有去過,又怎麼會知道呢?沒有去瞭解,當然不會平白無故地起那種心。光憑口裡說兩句不表示有真實的心。
P65L9
又比如我們沒看過俄羅斯的各大監獄,就不知道監獄裡的人受苦的狀況。只是輕飄飄地一句「那很苦」。這誰都說得來,但這遠遠不夠,你必須努力去瞭解他們。一開始只是在俄羅斯監獄院牆外面看一看,知道那是個監獄,好像與己無關。當我們真正進去看時,才發現有大大小小幾百處監獄,每個監獄裡的人怎麼受苦,整天過著那樣的苦難生活,暗無天日,身心受各種苦痛的折磨等等,這時才知道這個地方是不能待的,太可怕了。
P66L2
像這樣,當你看到到處充滿這種監獄,很容易被抓進去,才會想:我千萬不能造惡,不能進去。這時你才提得起斷惡行善的心。但是,我們對輪迴太陌生,太不瞭解,對業果還是一片空白。
就像宗大師在《道次第》裡說的:對業果生勝解是極困難的事。
所以不要把它看輕,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真有這個內涵,早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外前行是很難的事情。一般人都忽略過去,因為它很難,所以大家一開始都馬虎了事,馬上就到了內前行。而內前行是相當容易做假的,真正說起來就很沉痛,做一些欺騙的行為,認為自己修了,其實連一個恭恭敬敬把頭磕下去的心都沒有,就想馬虎了事趕緊完成。由於前面沒基礎,導致後面的心起不來,起不來就不管了,乾脆數量上完成拉倒,人就等不急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觀察自心,這都是在說很現實的話,是大家內心裡的事情,只不過沒有人來揭露而已。
像剛才說的,要去瞭解輪迴,比如看《念處經》,就要反覆地努力,一步一步地做功夫。因為自己知道,不這樣努力不會無緣無故出來,不瞭解怎麼會有觀念? 瞭解得不深刻觀念怎麼會深刻?所以要一心緣它去研究,天天去看它、講它、思維它,而且一段時間不離這個主題,不斷地讓它相續。
P67L5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我們起步太晚了,從小沒受過這種教育。應該從你兩三歲能聽懂外婆講故事時就開始了,童年的心靈比較清淨,就容易進入。如果那時候串習,就會成為一生的觀念。他時時處處都害怕,因為有惡趣、有因果,所以不敢亂來,這樣自然能入善道。但是,我們從小沒受這樣的教育。而且幾十年來都是負面的教育,告訴你沒有輪迴、沒有前後世,不要相信那一套,全是迷信。大家認為沒有什麼地獄、餓鬼,我的行為跟那些沒什麼關聯,因此可以肆意妄為,完全不相信一切都是由業力決定的。
所以,整個這一套都要重組、重建。面臨的困難就是,現在已經二三十歲了,邪見串習得很堅固,雖然有善根入了佛門,但自身上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太大了。每個人都應該反省:
如果想到惡趣不感覺害怕,對輪迴連一念心都起不來,對因果絲毫不謹慎,感覺沒有什麼,可以隨便亂做,對上對下、在各種事情的處理上,沒見到很誠敬地遵循因果規則來做,這不都是顛倒的相嗎?這意味著做轉變有很大的難度,要特別用心努力才可能轉換過來。
P68L6
就像前面說的,連在心裡建立一個地獄觀念都相當困難。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心裡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地獄是什麼。如果光是依靠《前行引導文》的指導,簡單地聽幾句,還是不管用,因為太簡單了。過去的人行,現在的人不行。其實過去的人也是學過經教的,不可能無緣無故就能想得出來。除非是再來人,宿世有深厚的善根,已經經過大量的串習,一觸到馬上就有反應。一般情況是很麻木的,如果真的怕就不敢造惡了。但是人們都不怕造惡,可見根本不知道惡趣的恐怖程度。不但我們不怕,連難陀顯現上也不怕。他到地獄以前做世間法是不怕的,他喜歡啊。等到佛帶他去地獄看了以後才害怕,那是身臨其境,所以害怕得不得了。
P69L2
現在我們沒有那種福份,所以必須多用心,非常努力地建立輪迴觀念,對此要花上多少倍的努力,這個努力跟假想是兩回事。人的想像很大,在讀書、工作、成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幻想,超過現實很多倍,以為自己馬上能達到,以為能得到一個最好最高的。其實不是這樣,自己是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要從低處開始踏踏實實地實行。
一般人以為,修惡趣苦兩天就過去吧!哪裡兩天能過去呢?心裡什麼觀念也沒有。就像都沒看過俄羅斯的監獄,又哪裡有什麼監獄觀念?只有一個個地瞭解、看到了,你才害怕,那時說出來的話跟現在輕飄飄的話是兩樣的,心裡的害怕是真實的。
所以,要想對輪迴瞭解得多,就要反反覆覆地串習,就像過去串習邪的東西,天天看武打片、看愛情小說那樣,一天看三部都可以,要有那種勁頭。因為你那個串習得太深,從幾歲開始就受電視的薰染,現在又在更強大的網路上熏,結果心相續裡熏的全是世間觀念,解除起來相當困難。如果不能遠離散亂而長期穩定地努力, 那是很難轉變的。如果沒有修量,就遮止不了造惡的心,雖然談的是大法,但你的心時時在做惡趣的因,這就非常危險。
P70L4
什麼時候才能遮住它呢?
這不是口裡談空就能解決的,空性是後面的問題,它是很細微的。前面前行的基礎都打好了,你才能跟空相應。
現在怎樣才能有效?
就是要看世間是什麼狀況,看清楚它的確是苦,而且苦得不得了,造一點點業就要陷在非常深重的苦裡面。一個一個去看,必須學《念處經》,整個看下來才知道: 造這個業也墮地獄,造那個業也墮地獄,而且一墮下去就特別慘,根本得不到人身。
像這樣,整個三惡趣都瞭解了,才知道輪迴可怕,今生不該忙現世的事了,沒有太大意義,要考慮來世。而這個世界全都是苦,一定要找到一條能解脫的路。像這樣,要自發地出現這種心才算數。這不是口頭學學,別人說什麼簡單重複,那不算數的。自己的顛倒心不是靠口頭空談就能變掉的。就是要起那樣的心,真正有了那種害怕、畏懼,感覺一定要那麼做,下定決心,之後你才有發願,才有真正的懺悔、受戒,願意從最基礎的十善業道開始戰戰兢兢地實行。這時才有希望出輪迴, 否則連出惡趣的希望都沒有。然後才有真實的歸依。
P71L4
這都是很初步、很淺層的事情,但要達成它非常不容易。不必說其他,就從人的標準去衡量,恐怕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像人了,因為沒有人的品質,多數淪為畜生性。或者從內心裡畜生性和人性的比例去看,也不是純粹的人。即使是學佛的人,很多也是一半人性一半畜生性,或者百分之六十人性,百分之四十畜生性,有些更可憐,可能百分之三十人性,百分之七十畜生性等等。
像這樣,要在內心深處做一個轉變,這就真正在修心了,意味著你能夠上進。都是在這個上面去考核,不是在口頭的重複、字面的表達上面考核。所以,我們修前行或者道次第時,應當多問一問自己:
我在這上面變心了沒有?有什麼心上、行為上的改變?
這是唯一的考核。記憶只作為前提,不是落在記憶上,不是落在口頭重複上。但如果連記憶都沒有,那就更差了。
P72L2
這樣講一講,大家就會清醒一些:哦!原來這非常不容易。比如:要建立因果的勝解,首先自身要感覺這是件很難的事,之後就會腳踏實地用功,心想:這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所以我要『緊做功,寬做程』。
做功夫要很緊湊,綿綿密密地做,爭取時間和機會,多做一點是一點,
但是要把路程放寬,急是急不來的,不可能揠苗助長。
建立因果勝解時,首先要知道這是命根子,這個沒有,一切白法無法出生。基於這種觀念,我們就要看很多、閱讀很多、講很多、思維很多等等,一門心思在這上面用功,而且在一段時間裡不跑題。比如研究《賢愚經》《百業經》《念處經》等等各種因果經。
這時候自心首先要安下來,浮躁了根本沒效果。一定要靜下心來,做好打算:我一生要獻身於前行,就要把它修好,不管怎麼樣我要努力到底。修成多少量另當別論,但首先要立這個志氣,之後長期地努力。知道它任重道遠,有非常長的路程,一定要在自心上走,做無數次的功夫,這是肯定的。有了這個決定後心就安下來了,其他東西當然不會去搞,也不可能再去搞其他,然後儘量在這上面努力。
P73L3
譬如因果上有百千個公案,一個一個地去看,心裡想:是不是這樣呢?的確是這樣的。一番比一番深刻,時候心才逐漸開始承認了。最開始只是表面聽一聽, 重複也很簡單,只有幾句話。
但是,這幾句大的原則怎麼刻在心上?怎麼起勝解?
那要有相當多的因緣。我們已經很晚了,應當幾歲的時候外婆教,講因果故事,那時候吸收力很強,能記得住,而且不受外在的衝擊,也不加入非法的觀念。這樣建立好以後,就十分深刻,一生一世都會奉行。所以,童子功很可貴,從小串習好了就有因果觀念。如果把他放在萬人群中,他的想法就跟別人完全不同。別人肆意妄為,認為什麼都無所謂,他卻很畏懼因果,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種觀念現在人幾乎沒有,自然科學熏多了,認為神啊、龍啊都是迷信。但這樣怎麼行呢?這是不符合佛教觀念、不符合事實的。我們要認定這的確是輪迴,之後,一套心才可能轉,一套做法才能相應法道。
P74L2
修前行意味著觀念、行為通盤要做改變。我們一開始就要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那就是我們學下去的時候,要把自己全部變掉。這都是最基層的東西,其他更高、更廣的現在還談不上。現在連出世間的觀念都沒有,因為你對苦諦瞭解得太少,對輪迴沒有深刻的勝解。
剛才說了,對因果起勝解的確不容易,那不是抽象式的談論,必須一個一個去看、去想。等看多了,幾條大的綱領就在心裡出來了,為什麼業決定、業增長廣大,或者未做不遇、已做不失,這四條大綱自然就出來。要知道,引導書上是原則性的話,真正得到它不容易,不能以口頭重複代表心裡過關了,那完全是自欺。你要摸摸心:
我有這個觀念嗎?我是真正相信它,還是只是背書、簡單重複?
簡單重複是遠遠不夠的,答錄機也能重複,它卻是沒有心的東西。只有內心裡出了這個觀念,出了這樣的心,有了這種轉變,才是修學上的成績。
大的定解出來了,對於支分的一條一條才開始信受。信受以後才有這種觀念:我一定要學好業果,爭取一言一行都不造惡,造了惡要懺悔,善的方面要好好去做。根本不會輕視人天善道,明白現在就要打好基礎,不然人身都保不住。這樣才是法納入了自心。這也是急不得的,是「水到渠成」的事,必須灌了那麼多水才能成渠,瓜熟了才蒂落。
P75L6
現在愚昧的地方是只要果不要因。但是,沒有因就沒有果,所以不必幻想,知道緣起就是這樣,必須認識這一點,首先勸動自己,讓自己的心變。心不變,行為是不可能變的。但是變心難度很大,因為過去邪的薰染很重。這就要想到,這是不容易的事,必須把大量新的佛語灌在心裡,否則沒辦法排出過去熏入的邪訊息,它有強大的慣性力量。觀念看起來好像是無形的東西,但是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無形中就入了心田,不斷地熏下去就堅固了,表現出內心很邪,與法不相應,對法陌生、排斥、冷漠,所以重新建設相當困難。這時就要想到,一定要盡可能地做,不然就排不出去、建不起來。
P76L1
這要多少量呢?
因果上看一點點,起一點點心還是不行,說明離得還很遠。一個接一個地下去,譬如已經連續了三十天,自己也感覺這三十天比輕描淡寫口頭談說好得多,但是離標準距離還很遠。
為什麼呢?
因為還沒出現那麼強大的觀念,沒有那麼猛利的斷惡之心,這說明還不夠,
這樣怎麼可能持得好戒?
所以還要繼續努力。不管怎麼樣一開始是艱難的,但是後面會越來越深入。不斷地加強這個量,讓它在自己心裡一再地熏習,不斷地轉心、串心,之後要讓它強大到已經能夠做主。這時說起業果、說起惡趣就不是輕飄飄的了,真正成了內心的觀念,一生中不可動搖。之後才真正成了佛教組裝起來的人了。
P76LL5
現在我們連自己是很壞的人,自己這一套系統非常顛倒都還不承認。但要知道,過去建立的東西必須全部瓦解掉,新的東西才能起來。
過去的不瓦解怎麼會有新的呢?
觀念支配行為,然後導致結果,是這樣一個緣起鏈。觀念上沒變,心就不會變,行為更不會變,結果就不會變。這樣按照緣起律去判斷,才知道自己不能盲目樂觀,我的心是這樣的狀況,明顯是惡趣的因,將來就是惡趣果。就像這樣,要一步一步地努力。譬如《賢愚經》裡將近一百個公案,一個一個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看,知道每個地方說了什麼,講了怎樣的因果事實,這樣每一次會動一點,幾十次之後會有一點濃度。但這還不夠,必須繼續串習,數數不斷。《念處經》也是這樣,不斷地去看,加深那個觀念。
P77L6
所以,它是急不來的,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有鐵棒磨成針的毅力,要不斷地把量加上去。這事情不是口頭談論兩句就完事的,真正修出這兩句話要多少時間?口頭談論臨死時用不上。好比打拳,一張拳譜二十分鐘就解釋完了,但真正打的話可能三年都打不出來。
這才知道:
我過去以為前行很簡單,很快能完成,是因為我把會背誦重複、鸚鵡學舌當成實際的修證。就像剛才所說,《前行引導文》裡一段一段都是修行的目標、指導、原則性的話,真正要達成它,必須乘上一百倍、一千倍等。
這才知道:
哦!原來需要這麼多時間去完成它。怎麼可能把它看成一條很短的路,以為三五天就能完成,這不是欺矇自己嗎?到頭來還是原地踏步。活在那種幻想裡是很危險的,終究一無所獲,得到的只是一點知識。
P78L3
業果的量就要這樣,真正在自心上起心,特別相信因果,而且有意識地強化這個觀念,使它形成勝解。然後再再地起斷惡的欲,這個欲心所要起來,特別想斷掉惡、想行持善,有了這種心態才有下士的意樂。之後才會兢兢業業地行十善業道,轉成下士的相續。說什麼、做什麼都是業果,用業果來看事情、抉擇事情,事事都有業果的觀念,這才說得上有點修量。這以後,還要讀很多傳記,看歷代的感應篇,忠臣、孝子等的事蹟。看一個心裡就要想:我要像他那樣,學到他那樣。這樣才有人天善道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趣入出世間道。
學出世間道時,光是苦諦就要花相當長的時間,那畢竟跟自己過去的觀念相差很遠。我們一直以為世上是有樂的,不是完全沒有樂。這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畢竟以前種進去的觀念是這樣。
學了佛以後,也沒有徹底認為輪迴全是苦,一點實義沒有,不然就不可能還有這些希望、計畫。
那是什麼原因?
因為觀察沒有到量。這要有大量的學習、思維、抉擇、認識才行。
P79L3
真正學苦諦也要好長時間。譬如學「有漏皆苦」,要學三苦、六苦、八苦、六道諸苦,通通要過,不這樣是看不透的。就連瞭解六道苦,上上下下世界的情況都不容易。
這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話上,而是必須學《念處經》。這就等於佛帶著你到每一個地方去看,認識世界是怎樣的,這樣出現的認識就十分豐富,之後一想起六道就知道全是苦。
這也要通過很多具體的事實,非常細節化地去描述,你自身才感覺這是真的。講得這麼細緻,看到的確如此,心裡才會點頭。
又比如抉擇三苦,對於壞苦、行苦,要花好大努力才能知道。
壞苦還容易一些,但也不是口頭話,還是要有不少的努力才能得到定解。之後才有觀念,見到樂受像毒一樣,否則就止不住尋樂的欲望。
行苦就更難,要有大的緣起眼光。特別看到心相續輾轉相續的狀況,是怎麼處在苦因的狀況等等。|這些都要一個一個過關,觀念上沒過關,怎麼可能發起普厭輪迴的大心量呢?或者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志願呢?他跟世間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P80L3
不僅如此,就連八苦都要很多的觀察、思維。一般人稍微學學根本不算數的,起碼要加上五倍、十倍的努力,才會有一點點。八苦裡面,像生苦、五取蘊苦都要詳細抉擇,還要配合《瑜伽師地論》來發生定解。真正觀察下來從生到死全是苦,沒有一種樂事,從而對此完全厭離。知道生死的法都是苦的自性,的確會不斷地發生苦,上面決定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等等。要一直看到它是苦的相續,然後再說它是苦海、羅刹洲、刀刃尖,這樣才有定解。不然修法指導裡說的幾句話是原則性的,是在點要點,要得到它不是憑簡單的記憶就算數。會重複不代表心裡有,而心裡有口裡一定說得來。
像這樣,算一算要多少努力?
這都是要經過三番五次地努力,一個一個透過去的。雖然起先非常陌生、模糊,但一定要咬緊牙關衝過去,不是看到難、不好理解就不要了。它本身就是不好理解,如果好理解就不叫很深的法了,就不叫高出世間的認識了。
怎麼能僅僅以世間的認識去替代佛法的觀念呢?
以一定要經過好多觀察、抉擇,數數地在心上思維,才會有得定解的一天。得了定解再串習這個觀念,使它完全成為自己心裡的東西。
P81L5
發展出離心,連思維苦諦都要這麼多,還要思維集諦,觀察十二緣起,都要好多次數,這些方面積累起來,才會出現綜合效果。我們現在犯了「倒果為因」的毛病, 以為因上聽到了,能重複,就算我得到了、有了。
其實哪有這麼容易?
過去的觀念都是顛倒的,對於這些事從來沒想過,
像針眼般小的心怎麼能看到廣闊的天空?
必須努力睜開眼睛,努力去看,才能看到極廣大領域的事情,從而發生極大的觀念。
出離心是世間的專家、學者沒有的。不經過佛法的觀察、修心不會憑空出來。這是非常難的。而這個沒有的話,出世間道都是空談。即使有一些外在的表相,實際內涵是沒有的。有了出離心才可能受別解脫戒,之後會有出世間戒定慧的內涵。那時要多看《高僧傳》,看看古來大德怎麼行持,而且一心效仿:我也要做到那樣。雖然很慚愧,現在根本做不到,但也有一個仰望的心,想按照那樣學,這時才有所謂的道心。自然表現跟世人完全不同,
把世人想要的富樂等看成糞土,
對世人不想要的解脫等,如救頭燃般地攝取,一直用心地修出世間道。
這樣他會晝夜精進,哪裡會跟世俗人一樣?
可見,就連完成中士的轉換都要花很大的功夫,的確只有真心學道的人才能完成。
P82L8
以上講的都是外前行部分,完成每一個部分要花多長時間?大家好好算一算,就知道過去的想法太天真、太簡單了,等於隨意在判定,隨便定計劃,或者把自己誇得太高。越是一點沒有的人,說的話就越大。真正行過道的人才知道不容易,什麼都要真修實幹,不是看口頭說得怎麼樣,而是看實際的修行怎麼樣,看心轉變得如何。
修皈依、菩提心也要很多的量。按本前行法來看,皈依是很深的,從外到內到密到大圓滿,皈依方方面面的要義就攝在一個偈頌裡。它是原則性的話,是產生定解之後從內心裡發出來的皈依心。光是念兩句是很容易的,所謂「念文容易生心難」,要真正生起相應的心要用很多功夫。
P83L4
如果想做真正的修行人,就應該注重啟發皈依的因。這上面最基本的皈依都要認認真真地去修。比如外層的皈依是以佛為師、法為道、僧為伴。
那怎麼起皈依呢?
起碼要知道我還沒有脫出惡趣,不皈依三寶就沒救了。之後要知道三寶有救護能力,這也不是單憑口說,而是要具體地瞭解,瞭解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僧,瞭解得越多越好,要這樣從根本上建立信心。信心充足後,皈依的誓願就出來了,這才開始真正有了皈依。這是最淺層的皈依,但對這個也不能忽視,有次第觀念的人不會抓到上面就丟下面,而是首先建好下面再立上面。
所以不要以為只是口裡念幾句話,而應當想:
這個像黃金一樣的東西我怎麼取到它?
之後就會切實地努力。這裡要補充很多東西,要瞭解如來藏,比如學《如來藏經》,抉擇智慧好的人還要學習《如來藏綱要獅吼論》等,要按這樣建立定解,之後就能真正趣入了。或者外層的皈依要出現誓願就必須有信心。這就要多去瞭解三寶功德。這上面也要有很多補充。比如對佛寶生信就要讀很多經,瞭解佛的功德。
對法寶生信,也要知道四法印是怎樣的真理,或者佛說的四諦是解脫道等等。這些方面一定要有深信,之後皈依的誓願就出得來。
P84L6
真正修的時候,下至外層的皈依都要力求很標準的修出來,就是要出定解、出信心,然後真實的誓願才會出來。真正起的時候,可能那一天你很長時間不斷地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這就是你真心起了一些。但如果不能持續串習,它很快又會消失。這就可見重新塑造的難度。所以不要掉以輕心,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地修,否則沒有落在實地,只是口頭上講就不行。剛剛講的最外層的皈依都要這樣認真地學、修,哪裡可能三兩天就完成呢?
再說修發心包括了大乘道根本的內涵。首先要修四無量等來啟發菩提心,菩提心出來後,還有願心、行心等各種學處,連瞭解都要很多時間,何況修持?阿底峽尊者用了十二年修菩提心。這方面要補充《入行論》,它是修學菩提心最好的論典。要有很大的背景、很充實的內涵、很多的修行量,才能真正把握到。這樣就不是口誦空文了,而是心裡真正有,一結合到這樣的金剛偈,心馬上就會出來,就會如是地發願。本引導文裡講的是很甚深的發心,這又要進一步瞭解世俗如幻,勝義的空性和光明等等,這些方面都要瞭解,否則深層的發心就起不來。
P85L8
這裡是事先給大家打個招呼。不要以為口裡念幾句,表面上蒙混過去就算數的。如果沒有內涵,口裡念千萬遍也沒有什麼效果。
這樣才知道,看起來幾句話的修法,實際代表著自己的定解、自己的觀念、自己真正的心。前行所做的就是轉心的工作,要從一個凡夫頑劣、狹小、愚癡的心,轉成廣大、殊勝、高尚的心,當然這不是三五天就能完成,一生都要實修。這樣講講,大家大致會明白,的確前行是一生的功課。
P86L1
在這上形成觀念特別重要。定解了「前行是我一生的功課」後,再來學法就會增加十倍、百倍的效果。如果觀念轉不過來會造成全域性的失誤,造成的損失將不是一般:上面傳講成了白費功夫,你們花很多時間來學習也不得效果。觀念不轉,心就根本不歸在主題上,效果就很差。而且這是網路教學,心裡沒有觀念,相應程度會非常差,所以這是當前極大的問題。如果我這樣多講,下面法師再來強調,正確的觀念一旦確立,那就真正同心協力了。在修行的重點上有了觀念,其他就都可以順利開展。
P87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