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 

科別:使君子科 

學名:Quisqualis indica Linn 

別名:留球子、 色干子、 四君子 

校園位置:第二中庭

「使君子」它可是古今中外常用且著名的「驅蛔蟲藥」,在這1600多年來都用在治療小兒病患者身上,在醫學上可是很有貢獻喲! 「使君子」這種植物名稱是如此的特別,其實,這名稱是取自古代宋朝一位名叫「郭使君」的醫生。在野史文獻上是這麼記載:有位名叫郭使君的醫生,常常到山上採集中藥而發現了這種植物,它的果實輕且內含種子,在一位樵夫的告知下認識當地人稱它為「留球子」。於是,郭使君將留球子帶回家,因怕果實發霉,於是便放入鍋中炒一炒,驚覺到它的味道芳香可口,在旁的孫子吵著想吃吃看,不料第二天孫子竟排便便出蛔蟲,而且胃口大開多吃了好幾碗飯菜。郭使君因而發現留球子原來具有驅蛔蟲的藥效,於是廣為宣傳為運用,而郭使君被鄰君們譽為「啞科醫生」(即是現代的「小兒科醫生」),「留球子」的名稱也被「使君子」取而代之

雖說使君子常用於中藥材,但果實的種仁可是具有毒性的,如果不遵從醫師囑咐使用,可能會因此造成身體的不適,可得特別注意。使居子是靠蛾類傳授花粉,它的花瓣通常選擇在夜晚時綻開,然後再漸漸轉變淡紅色,到隔天太陽一出來一朵朵鮮紅的花出現在人們眼前,等到完全開放後紅花就會向下低垂。傳粉的行為發生在夜晚時,常吸引「長喙天蛾」飛來吸花蜜,而且只飛到剛開的白花上 !紅花上一隻蝴蝶都沒有!

莖:灌木狀藤本;莖伸長, 常須攀援其他植物或物體始能往上爬 。  

葉: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 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稍帶光澤的綠色,背面於新葉階段帶有柔毛 。

花:頂生的穗狀花序排列,有時略呈圓錐狀,紅色或粉紅色, 先端淺 5 裂;花瓣 5 枚,長橢圓形 

果實:核果,狹橢圓形橄欖狀, 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