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山欖

科別:山欖科(Sapotaceae)

學名:Palaquium formosanum Hay.

別名:臺灣膠木、山檬果

校園位置: 運動場西側花台

大葉山欖為本地原生樹種,是山欖科膠木屬的植物,株高可達 20 公尺。其樹性極為強健,耐鹽、抗旱、抗風、耐濕,為一種對臺灣氣候頗能適應的樹種,加上其栽植、移植均甚易,故許多海濱工業區多有採用,樹姿顯得美麗獨特,挺秀明潔,適於觀賞,其枝條斜向伸展,亦頗具層次感,實為原生樹種中利用價值極高之品種。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往往具有「葉痕」,且枝條上往往具有「葉痕」,也就是葉片脫落後留下來的痕跡;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由於大葉山欖樹皮含有豐富的乳汁,像橡膠乳液,故又名「台灣膠木」。它的木材紅褐色,軟硬適中,可供建築及傢俱之材料,蘭嶼達悟人常取它來做拼板舟,樹皮則可做為漁網之染料。

資料改自: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莖: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皮孔灰褐色,葉痕顯著。

葉:葉互生叢生於小枝先端,長橢圓形或長卵形,厚革質,全緣且邊緣向後反捲,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

花:白色或淡黃色,開放時微帶有香味,花冠深 6 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雄蕊 12~15個,僅排成 1 列,雄蕊基部與花冠筒基部相連。

果實:不開裂的漿果,初果時呈球形,顏色為淺綠色,果實成熟則轉變為橄欖球形,顏色也轉為暗橄欖綠或褐色。果實內有種子一枚,暗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