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淑慧(鵁鵻)
圖片/梁富生(赤頸鶴)、陳淑慧(鵁鵻)、郭秋月(秋月蒼鷺)、胡信灵(忍冬)陳秀瓊(酢漿草)、陳文鈴(風城慢魚)、賴貞蒨(松果)
活動地點/獅山遊客中心-水濂洞步道
活動日期/2021 年 11 月 20 日
有人說:「蕨類、蕨類,讓人覺得很累~」
我們希望說:「蕨類、蕨類,一點都不累。」
「蕨」的特別有別於一般植物,卻比路邊的小草更容易被忽略,很少人知道台灣有『蕨類王國』的稱號。獅山遊客中心周圍環境氣候適宜,在一小方塊之地就「蕨」數眾多;水濂洞步道水聲潺潺,蕨葉垂墜形成的簾幕更添風采。就讓我們帶領民眾一起在這『蕨』色天堂裡品味『蕨』代風華,探尋專屬於他們的『蕨』代傳奇。
召集人鵁鵻開場,先做獅山遊客中心整體介紹,再由步道兩旁或岩石縫隙中與樹幹上橫出的綠葉帶出『蕨』處「縫」生。蕨處處都可長,處處皆可見,只是容易被忽略,『蕨』對不一樣的『蕨』色台灣值得被了解,而且是『蕨』對精采。
民眾陸續報到,在等候時間先來場挑戰–蕨捲旋狀幼葉與孢子囊葉片拼圖,先透過圖片初步認識蕨的特色。
咦!發現什麼了?大家專注的眼神盯著樹幹瞧~
原來樹幹不只是樹幹,上面還有大家意想不到的附生蕨類。
解說員貼心準備的放大鏡在孩子的爸媽指導小朋友使用時,發揮了最大的效用。
看著小朋友專心認真地觀察,也是解說員最大的成就感。
近一點,再近一點,可以再靠近一點。哇!原來要觀察蕨還需要具備攀岩與走壁的功夫耶!
「蕨」處處可見, 樹幹上、岩石縫都可長,是不是很厲害!配合蕨名詞卡的展示,民眾不用想像那平時難得一見的用字,更可當下用手機「立可拍」,之後還能隨時複習今日所得。下次再造訪時,考考自己還記得多少。哈~
倒一些海金沙孢子在掌心,感受亮金色的它細細綿綿的感覺,很難想像這能繁殖出世界上最長的葉子。
「蕨」不開花,要如何進行有性生殖呢?透過圖解及孢子體和配子體的圖片了解蕨類獨特的世代交替的一生。
透過繪本「樹上的魚」知道:山蘇花在阿美族遠古的傳說裡,原本是海裡的魚族耶!後來經由大冠鷲的幫忙才搬到森林裡住到大樹上的,是不是很令人驚奇!
比對南洋山蘇花與台灣杉蘇花的不同(從葉軸背面和剖面
人人都討厭的槐葉蘋(人厭槐葉蘋)屬水生蕨,三葉輪生, 一對浮水葉下方的一撮根狀物竟是她的沉水葉,很奇妙吧!
在根狀物的基部有圓圓成串的孢子囊果,找著了嗎?
半路兩組相遇,大家靠近拍張大合照,突然有人驚呼:「ㄏㄚˊ~結束了---」充滿了可惜的語氣;原來是台北朋友中的「妹妹」一直 沉浸在解說員的引導裡,仍意猶未盡。這當然還沒結束,雖然時間已近中午,解說員當下決定還是要解說完整個已安排的行程內容,而且只多不少,沿途亂入或闖入民眾視線的動植物,解說員都來者不拒,搬出看家本領、竭盡所能解答民眾的疑惑
今日最特別的嬌客-赤尾青竹絲
學習單小考驗:測試自己還記得多少 ,打開五感之後的親身體驗,是今日可以帶著走的寶貴知識。
哈哈~讓爸媽重溫一下當年學生時代課後隨堂考試的情景與感覺
完成了,YA~ 就是開心
戴著口罩也藏不住滿臉的笑意
第一組解說員與民眾的合照
第二組解說員與民眾的合照
感謝解說員志工的努力與付出,相互配合與支持
召集人:鵁鵻/陳淑慧
第一組解說員:秋月蒼鷺/郭秋月、酢漿草/陳秀瓊、松果/賴貞蒨
第二組解說員:赤頸鶴/梁富生、忍冬/胡信灵、風城慢魚/陳文鈴
特別感謝來參加此次趴趴走活動的大朋友與小朋友,尤其是遠從台北搭高鐵轉乘獅山好行而來的兩位好朋友。你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是解說員進步的動力,臉上滿足與愉悅的表情是我們最大的成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