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990 失落30年的新田圍交通
城隧落成前,原來係行大埔道同獅隧去荃葵?
#3 1990 失落30年的新田圍交通
城隧落成前,原來係行大埔道同獅隧去荃葵?
#3 1990 [失落30年的新田圍交通] 城隧落成前,原來係行大埔道同獅隧去荃葵? [20231126]
https://www.facebook.com/shatintransport/photos/774260241379401/?type=3
記得睇過個post,網民稱公屋調遷有幾個選擇,其中一個係新田圍邨。留言一面倒勸告千祈唔好揀新田圍,原因不外乎係生活配套不足,以及交通問題。睇嚟交通不便嘅形象深入民心。特別係沙田大多數屋邨有全日巴士線去新界西,唯獨新田圍冇。但係原來1980年代曾經兩度有巴士線去荃灣葵涌?
80年代荃灣及葵涌工業發展蓬勃,成為香港工業重心之一,提供就業機會;同時沙田作為新興新市鎮,人口大量遷入,來往兩區嘅交通需求由此衍生。1984年8月九巴開辦48A (新田圍 - 荃灣碼頭 經葵涌),取道大埔道及呈祥道往返,15分鐘一班車。由於行經狹窄多彎嘅大埔道,只能使用短身巴士行走。翻查資料,此線屬於沙田非常早期嘅巴士,開辦時全區只有約二十條對外路線。交通網絡迅速擴展下,同年9月為騰出總站空間開辦87B (新田圍 - 大角咀碼頭),48A即縮短至秦石,結束服務新田圍邨短短一個月嘅「過渡期」。
沙田往返荃葵嘅客量持續上升,同樣行經大埔道嘅九巴48 (禾輋 - 荃灣碼頭) 改經獅子山隧道,以便改用長身12米雙層取代短車,同時於獅隧公路近新田圍增設分站。以今日角度睇,沙田行獅子山隧道去新界西實在太匪夷所思,但係當時城門隧道仍未落成,往返新界東西遠遠不及今日咁快捷。
1990年城門隧道通車,過時嘅48A, 48雙雙取消,去舊迎新嘅係城隧特快路線。前者由45X, 46X取代 (服務秦石、大圍、顯徑),後者由47X, 48X取代 (服務禾輋、市中心、沙田圍)。然而4條新線都忽略咗新田圍,或許係因為總站唔夠位 ,畢竟87B全日10分鐘一班,頗為頻密。為彌補受影響居民,同年年政府曾招標小巴線往返新田圍至荃灣碼頭,大致按48A行走,可惜因流標無疾而終。結果新田圍廿幾年以來都再冇公共交通去新界西。歷經多年爭取,直至2018年開辦 47X特別班 (新田圍 - 葵盛東),只於上午繁時單向服務,失落咗30年嘅新田圍交通先有返些少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