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977 橫跨九肚坑的私家橋
火炭半山、新舊九肚 為何最終成孤島
#11 1977 橫跨九肚坑的私家橋
火炭半山、新舊九肚 為何最終成孤島
#11 -1977 [橫跨九肚坑的私家橋] 火炭半山、新舊九肚 為何最終成孤島 [20240211]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22427056562719&set=a.481863520619076
上回介紹連接火炭兩邊半山的已擱置幹道,今日我們來到另一條鄰近的未竟之路。簡單介紹一下:較早發展的「舊九肚」以九肚山路為主軸;較遲的「新九肚」則以麗坪路為幹道。新舊九肚之間現時無車路直接連繫,然而早年規劃並非如此。
翻查80年代不同來源的地圖,九肚山路盡頭本應直通麗坪路。不過編者到現場視察,從麗坪路起步走入雍坪徑,會見到一座私家橋橫跨九肚坑溪流,進入私人屋苑松柏園,而屋苑另有行人出口通往九肚徑及九肚山路。車輛無法通行兩邊的道路系統,只有公共行人天橋往返。原先應有公眾車道連接之處,為何至今此路不通?追溯至最早,其實松柏園1977年落成時已利用私家橋連接雍坪徑。1982年舊九肚住宅區初步落成,當時九肚山路北面盡頭只達綠怡徑路口。隨著舊九肚興建更多住宅,1997年九肚山路始增建至今日長度,到達松柏園外。
九肚山路盡頭為一小路,名為九肚徑。根據資料,該路業權屬於相鄰屋苑駿寶居的私人道路,但向公眾開放。同時,松柏園於九肚徑的出口亦只供行人通行,不獲批准行車。編者估計因業權等問題,無法興建道路連接雍坪徑及九肚徑,加上成本效益不大,原先規劃石沉大海。因緣際會之下,新舊九肚因此分割為兩個道路系統,兩者均是以單一道路連接外界的「孤島」社區。綜合上回文章,火炭半山(樂林路)、舊九肚、新九肚之間均打算興建道路連接,後來因種種原因未有成事。縱觀上述,往時對整個半山地區的想像可能不如現時割裂,互不相干。
現時三個社區的主要公共交通,都是往返沙田市中心的小巴路線,雖然三區近在咫尺,卻是這麼近那麼遠。編者當時在一天下午內一次過到訪三區,其中由馬樂徑前往樂林路一程確係「企咗喺度」。假如火炭半山和新舊九肚早年已連成一線、樂蓮徑巴士總站亦投入服務,或許會對社區發展、以至交通規劃帶來無限想像空間。
(火炭半山系列一連3集,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