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大涌橋 (NF41) [20230319]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862970838/posts/619135763558517/?mibextid=cr9u03
大涌橋嘅故事 ~ NF41行人橋東始曾大屋及吳園,西接沙田公園,今日只係一條普通石屎橋,毫不起眼。但係前身「大涌橋」嘅淵源可以追溯至過百年前。
山下圍曾大屋係曾氏族人嘅大宅。城門河當時又稱大涌,當時族人有感往返東西兩岸相當不便,於是政府資助部分工程款項,族人以石材興建「大涌橋」連接曾大屋及白鶴汀村 (今沙田公園),於1915年落成,成為首條橫過城門河嘅橋樑。沙田墟1954年落成,往返東西兩岸人流漸多。城門河東岸鄉村,例如小瀝源及沙田圍,不少村民會前往位於西岸嘅沙田墟。交通方法除咗有艇仔以外,亦可取道大涌橋,因此係非常重要嘅交通要道。
城門河填海前係闊好多嘅沙田海,時稱「潮水灣 (Tidal Cove)」,每逢潮漲就有潮水湧入。1962年颱風温黛吹襲香港,沙田海旁嘅白鶴汀村遭受滔天巨浪衝擊,全村頓成廢墟,死傷枕藉。大涌橋亦都喺災難中倒塌,石製橋身被沖走。災後重建時,村民於原址以木材重建大涌橋。白鶴汀村受災後,適逢政府發展沙田,原址劃為市中心範圍並建成沙田公園。今日嘅沙田公園外有「白鶴汀街」,就係咁樣得嚟。
1970年代沙田開始填海,木製嘅大涌橋拆卸,以現代建材建設新橋,即係今日嘅NF41橋,其走向亦因為海岸線變動而相應改變,可惜嘅係NF41並無冠上「大涌橋」之名。大涌橋路為紀念此橋而得名,呢個咁有歷史意義嘅名稱總算冇完全消失。
(拍攝地點: 沙田公園河邊,面向吳園及溱岸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