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法規則假設了最基本的施法情況:法術針對單一的可觸及目標,並且只維持很短的時間。然而,法師也可以締造足以影響一整群人的法術或是持續一整天的魅惑。這些法術的要素--諸如目標的大小或數量--稱之為法值,而法師可以用更加複雜的願景強化它們。
效力代表法術的力量,決定的是法術效果的程度。以攻擊法術為例,效力指的是能造成多少傷害。
效期是法術維持的長度。一旦效期過去,法術就隨之結束。
規模是指法術的範圍,決定法術能夠影響多少目標、包覆的區域大小和最大目標的體型。
範圍是法術能夠影響的距離。法師只能對可接觸或是實感範圍內的目標施展法術 。擁有兩點空間或時間的法師能以造詣對目標的過去施法,或是以交感連結橫跨世界施法。
施法時間是指法師要花多少時間施展法術。花更多時間施法可以獲得加值。
法師可以提升法術的各項法值,不過這麼做需要承受減值。他也可以進行延展,從標準法值表改為使用進階法值表。所有法術都以效力或效期作為首要法值。計算所有法值減值後,玩家可以提升首要法值,提升的階數相當於該法術的最高奧秘等級減一。舉例來說,一個擁有力能奧秘3的法師承受-2減值,施展一個以效期作為首要法值的力能法術時,法術可以維持五回合。這項強化是任意的--法師不一定會全力施法。首要法值也可以用延展更改。
有些法術會重複使用同一項法值--比方說,將卡車變成大象的法術需要計算兩者的體型。在這種時候,使用各項之中最高的減值。
效力影響提供加值、造成減值或引起造成傷害或提升性狀點數等分級效果的法術。法術效力的影響在每個法術中分別敘述,每一級效力都會增強法術的主要效果。首級以上的每一級效果都對施法檢定造成-2減值。法師可以用延展取得進階效力,這讓該法術對抗解除法術的阻斥提供+2。
效期是法術持續的時間。標準法術效期以回合計,延展後使用的進階效期表則能讓法術延續更久。如果以進階效期施展邏輯上為即時效果的法術,效果在由角色靈知決定的儀式施法時間內會每回合不斷遞迴,直到效期結束。舉例來說,由靈知1角色施展,效期一天的的治療法術,每三小時就會回復等於效力的健康格數。進階效期的最高級為「無限」,代表法術會持續到被解除或是由施法者取消。將效期提升至無限需要第二次延展,此外施法者還要花費一點瑪那。
*每額外10回合多減2
許多法術都標註了某些效果能夠延續,或是能夠進行延展來延續。延續不屬於效期,而是關於魔法後續效果的規則。火焰在力能法術散去後仍然能繼續燃燒。以法術治療的傷口也不會因為效期結束而綻開。當法術結束後,檢視它是否改變了環境中的事物,這些事物便是法術的延續效果。
法術的規模代表法術的大小。法師在施法的時候必須決定要對一群特定目標還是一塊區域產生效果。瞄準法術必須選擇區域,並以法師所指一點為中心。如果法師選擇以目標數量來定義規模,本法值會同時決定影響多少目標,以及最大目標的體型。決定之後,法師可以影響少於法術規模的目標。使用區域定義規模時,本法值則會決定法術覆蓋區域的大小,對區域內的所有人或事物造成影響。除非使用「加護之示」法術(見命運章節),否則法師無法將排除範圍內的單一目標。
*每多兩倍目標或目標體型增加5,就多-2減值。比如目標320個體型35目標的法術就受到-12減值。區域效果無法更大。
範圍決定法施是否需要碰觸目標,或是能在實感距離內喚起法術效果。範圍不像其他法值一樣逐步增加減值。所有的法術預設範圍都是接觸/自身,也就是說法師對自己或碰觸目標不需要承受減值。法師可以對單一無法碰觸的目標施展瞄準的接觸/自身法術。進階的範圍法值則是實感,亦即法師可以直接看見、聽聞或感受到目標。透過監視錄影還是魔法窺視窗即時觀看遙遠目標則需要額外一級延展。目標無法閃避實感範圍內的法術,法師也不需要進行瞄準法術檢定。如果法師擁有空間造詣「交感範圍」,或是時間造詣「時光交感」,他無須感知目標即可施法。細節請見造詣。
施法時間決定法師要花多少時間造成法術效果。標準施法需要時間,而且所有法術都以儀式施展。施展儀式法術的時間由施法者的靈知決定。施法者可以靠花費額外時間和延長儀式獲得加值--每一倍施法時間獲得一個加骰,最多+5。
施法者可以用一級延展在一回合內即時施法。即時法術無法花費額外時間獲得加骰,但可以花幾個回合使用施法者的咒具進行準備。儀式法術可以從團隊合作中獲益,即時法術則不行。
雖然儀式施法需要花費時間,施展儀式法術並非延續動作。無論角色花費多少時間施法,玩家在計算完所有加減值後只要檢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