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date: Feb 28, 2016 2:26:33 AM
家長不配合怎麼辦?
(本文來源:北京外國語大學朱勇教授所著《國際漢語教學案例爭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實戰問題】
在白老師的漢語課上,一位六年級學生Mike遲到了,他沒有禮貌地走進教室,聲響很大,打擾了白老師和其他學生正常上課。白老師讓他走出教室,再重新走進來並跟大家禮貌地道歉「I’m sorry, I’m late」。
第二天Mike又遲到了,他和他的媽媽一起來到學校。他的媽媽對白老師說「你上次的做法令我的孩子很傷心,遲到並不是他的錯,是我有事情耽誤了他按時上課,請你向我的孩子道歉」。你是否贊同這位白老師處理學生遲到的做法?面對這位家長的要求,你會給白老師怎樣的建議?
【觀點碰撞】
(1)教學秩序維護原則
薛白:老師應該給學生解釋的機會,但還是需要和大家道歉,比如對不起打擾大家上課。面對這個孩子的家長需要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家長明白,不管什麼原因,中途進教室影響到課堂教學都是需要道歉的。但是老師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應該給他解釋的機會。
雙面candice:在開學伊始,大家進入中文課堂就可以一起討論課堂規則,然後誰破壞了相應的規程,就應該承擔相應的後果。大多數孩子還是能夠遵守的;當然也會碰到諸如文中的特例,我覺得老師需要做到語氣上很nice,態度上應該堅持原則。當然事後可以跟進一些反饋。
(2)向上級彙報,尋求支持
李青蔚:家長要求老師向自己孩子道歉的事情時有發生,一般的做法是老師不再和家長直接交涉,直接告知系主任或者head of year。他們會處理好。
劉潛楠:我也覺得老師有時候不能太軟弱,應當向家長說明情況,如果家長不理解的話,應當交給上級處理。原則問題不能妥協。
Helen Zhang:對於你擔憂的學生,保持跟家長的溝通,大部分家長會很開心,覺得你關心他的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更願意與老師合作。每次家長會都要精心準備,因為這是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的契機。真出現了案例里這樣的情況也不用慌張,不卑不亢地與家長溝通,實在碰上攪毛的家長,尋求領導支持。
鮑思冶:不卑不亢是關鍵詞!很多中文老師害怕,其實大多數校長都是站在老師這一邊的。
(3)捍衛底線,樹立權威
姜夢霞:要是我是白老師,面對這位家長,我可能會這麼說:「既然是您的原因導致了孩子遲到,那我認為您向孩子道歉比較合適。」不然,我會覺得作為教師似乎受到了挑戰。
鮑思冶:其實姜夢霞老師的做法在國際學校里是老師應該採取的!家長會得寸進尺,本來對遲到學校是有規定的,學生違反了規定,不管什麼原因都是不該的,還搬來家長施加壓力,如果老師退一步,今後的日子會很難過的!當然作為老師,在處理遲到學生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另外,家長一般不敢對其他科目老師提出這樣的要求。所以在我的新書《為師有道》(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里有專門一章關於處理跟家長關係,同時提出中文老師一定要讓學生覺得你是老師而不是中文老師!
張瀟雪:我同意,Chinese teachers are just as same as all other teachers. 中文老師首先就不要把自己同其他老師區分開來。當然學生更傾向聽從自己的HR老師或是外國老師,但是中文老師也要建立自己的authority(權威)。該嚴厲時決不手軟,該表揚時不能吝嗇。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對事不對人。還有從一開始就建立與家長定期溝通交流也非常重要。讓家長知道老師所做的都是以學生為出發點,為中心。以後遇到問題,也會更容易解決。
李青蔚:同意。必須堅持最初的立場,一切按照學校規定為準。之前有個學生反感我讓她回答問題,說了兩次for god's sake.我就發信給家長讓她放學留校一小時。她母親打電話來說不同意我的做法,還說我誤會了。我說我向你保證我沒聽錯,也堅持要給她detention。
(4)態度溫和,堅守底線
趙晗:很多家長保護過度,老師正常的糾錯教育行為會被認為是老師在羞辱孩子。這種時候老師千萬要在保持態度溫和良好的同時堅守自己的底線。可以說:「如果您的孩子有這種感覺,我感到非常抱歉。但是……」可以以探討的方式問家長:您覺得您孩子犯的這個錯誤該如何糾正呢?要讓家長明白他們和老師是合作關係。
劉潛楠:我認為,首先Mike確實有錯在先,因為遲到,很沒有禮貌的走進教室,弄出很大的聲響影響別的同學上課,應該自己主動道歉,並解釋遲到原因。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白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漢語教學不僅僅是教授需要知識,同時德育也應該涉及。面對家長要求道歉的要求,我覺得姜夢霞同學的做法過於偏激,倒是可以採取趙晗老師的做法,既能化解尷尬,又能保持教師的底線,同時也給了家長和學生一個台階下。
方傑:美國的公立高中,凡是遲到的學生,都會被帶到一個行政辦公室,由專門的老師進行登記、處理,然後學生帶著一張路條進教室,交給任課教師。當然,遲到的學生都是敲門、得到允許後才能走進教室的。
【理論廣角】
家校合作
教師和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能和教師形成合作關係,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周俊2010:169)。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外漢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視家長對漢語教學的影響,要保持與家長的良好往來。但教師與家長由於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可能在教育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方面存在分歧,從而引起互動障礙或誤會。因此對外漢語教師與家長在合作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互相尊重,及時有效溝通,互相交換意見,為共同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作出各自的努力。就對外漢語教師而言,教師可以在拿到學生名單但課程還未開始之前就與學生家長通過郵件等方式聯繫,告知家長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和內容等等,歡迎家長參與學生的漢語學習。通過此舉,相信家長會對學生的漢語學習充滿期待和信心。
以下是關於對外漢語教師和家長聯繫、溝通方面的一些建議(李滿蘭,2008):
1.早點跟家長聯繫,不要問題出現後才通知家長。
2.經常通過電話或者信件跟家長聯繫,多彙報孩子的進步和長處。
3.讓家長知道,你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的進步。
4.傳達給家長和孩子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你熱愛教育。
5.願意把你的聯繫方式給家長。
6.讓家長知道,他們的孩子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
7.鼓勵家長參與你們的一些教學活動。
【延伸閱讀】
1.李滿蘭.論對中小學生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管理.華商.2008(9).
2.吳華鈿.論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
3.周俊.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第八章第二節「家校合作的理論依據」).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4.Mary Lou Fuller,Glenn Olsen(美).譚軍華等譯.2003.家庭與學校的聯繫—如何成功地與家長合作(第六章「父母——教師的交流:誰在講話」).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5.Brannon,D., & Dauksas, L. (2012). Increasing the Expressive Vocabulary of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Englishas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Parent Involvement,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Sciences, Volume 69, 24 December 2012, Pages 1324-1331.
6. Garry Hornby. 2011. Engaging “hard to reach” parents: teacher–parent collaboration to promote children’slearning. Educational Review. Vol.63 (3).
7. Hoover-Dempsey,K. V. et al. (2002). Teachers Involving Parents (TIP): results of an in-service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for enhanc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Teaching andTeacher Education, Volume 18, Issue 7, October 2002, Pages843-867.
8. Kwon,K. Y. et al. (2010). The note of discord: Examining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 between teachersand Korean parents in the U. 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Volume 26,Issue 3, April 2010, Pages 49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