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13 線條》
(2014年02月13曰刊登)
下圖是我最近的系列作品之一,總是與毛筆線條塗鴉有關係。我頂喜歡這件,已經出了手,有人欣賞,總是一點安慰,雖然這種安慰來得稀少又偶然。與大家分享點藝術家的苦愛吧。
Ching Ma 可以請葉子,講解一下這個作品製作的動機或成長嗎?
Yeats Gruin 靜志給我這個難題,果然是藝術家彼此惺惺相惜,經驗創作的過程,有時是靈感一閃,有時是輾轉難成。所有藝術創作者皆如是,好如現在的我,下筆寫作已難。走的是現代路線,不擅長釉理,玩弄的時間短,基本上是自磨得多。
本著東方背景,我一向喜歡用筆劃(毛筆塗字和線條)來表示意象。不是書法,也不是墨畫,這我從沒學過,絕不敢冒名(倒是後悔沒學過),結果很像是藉用瓷土當畫面來做抽像畫似的。那些塗鴉,是‘不是中國字的毛筆字’,就算一種有中國字意象的符號。
這件命名《Arcane Narrative - 不可話語》作品,基本就是循這路線走。至於形象的構想,受建築物的感受而起。去年又遊了一趟美國大城,芝加哥、紐約的建築物的乾淨利落、線條陰影、直線凸凹起伏等,興起我創作的靈感,如此而已。我愛用瓷土,喜歡她的白和堅,潤和滑,不用釉來再上一層外衣,就已有個性。
Ching Ma 一時找不到報導。記得紐約某藝術館最近展出一場看似中國書法的藝術,卻完全沒有字的意義的圖像展,就是葉子說的‘不是中國字的毛筆字’,正時髦呢。請問葉子,當你用筆劃來表示意象時,腦子裡想的是什麼?你是根據感覺畫,還是有目想表達什麼?畫抽象時,心裡想的是什麼?抑或是感受沉澱後的自然作品?
Ching Ma 或者問,你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畫那些線條?好像越問越朦朧。
Yeats Gruin 說起來,這和畫畫完全不同,因為材料和表達的對象完全不一樣,比起畫料的運用、顏色的伸展性、接觸面以及燒窯、溫度的處理限制太多,比起作畫,表達效果就太少了。我是個簡單運作的人,只要求型和飾色協調,中看即是。我不是畫家,不敢冒美。線條本身沒有意思,塗鴉也沒意思,腦子只想如何配合型的佈局而下筆,沒有什麼意義或目的,因為下筆只有一次的機會,這是刻意還是無意呢?也是越回答越朦朧。
Ching Ma 我也常這樣下筆下顏料,只想看合意而已。被問起‘想什麼’時,我常支吾不知如何回答。沒什麼深厚的道理可以唬人,說實話有怕傷了問的人的心。(我說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