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三臨東里家風記趣》
林一男120518(五)
(2014年1月24日刊登)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會讓你一去再去三去又懷念不己,必有它感人的緣故。「東里家風」正是這麼一個地方,它是「苑裡」的一家百年古厝,由電台的成員包下經營,才會有這麼知趣的特色。不只歷史悠久,不只硬體豐富,正在它那特殊的「軟實力」。剛到達「東里家風」看這古厝,不過是比較完整的三合院。中間是大廳,兩旁各有廂房,後面是小山丘。它具有古色古香的傳統氣氛,據說有不少電視劇的場景,來此取景拍攝。承包老闆親自帶我們繞古厝一周,為我們介紹:一些看似稀鬆平常的舊門窗、小花圃、綠竹林、幾棵樹,經過他的嘴介紹,都有典故,像剎有其事般,真有兩下子。啊看官,您別忘了,他就是靠嘴巴吃飯的資深電台從業人員哩。
中午,在左廂房的走道旁,擺了長桌,上面放置一道道可口的莊稼菜餚,據說這就是早年農忙收割時工仔們所吃的東西。桌旁沒椅子,你可學習農夫蹲在一旁,自由揮動雙手,吃飯加菜,不拘禮數,即隨興又高興。這才覺得something different真有點不同了。吃完了莊稼的「割稻飯」,到後院去盪一盪三人座的鞦韆,參觀小屋內的藝術作品,有雕塑、有圖畫,有創意書法,還有一則難解的詩謎。接著大家就在後院的竹林下排排坐,品茗聊天。微風息息,笑聲連連,心情竟然那麼輕鬆悠閒。有點體會到古人的生活情趣-平常心是道;在平凡中創造非凡-不但有些詩意,似乎有點禪味了。
不經意地我們逛到前院,看到一群人,正穿著戲裝開始演戲,自娛娛人。看到媒人婆,裝扮超可愛、長工動作大滑稽,又聽到女主角說「我叫朗景春(人揀剩-台語:被人挑選後,剩下的濫貨色 )」;男主角則回應道「我叫叟會迪(收貨底-台語:收集剩貨者 )」這兩位男女主角的幽默對白,像師公-神杯,真是絕配。聽了這些可笑的對白,讓我一時嘴巴竟合不攏,不由得笑出聲來。於是大伙兒們,就各自找個適當位置觀賞演出。這些遊客本來就是外行人,卻來此演戲,雖導演頻頻叮嚀,依然破綻百出,正因如此,愈發產生笑果,笑料百出,笑聲不斷,獲得鼓掌連連。
前場一下幕,導演就招呼我們快來接棒,繼承上場的餘蔭,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自己動了起來,挑選戲服,認養角色,一起下海。才一下下,大伙兒就穿好了戲服,戴上戲帽,相互欣賞。有的人自信滿滿,展現表演欲,發揮他那不可一世的氣勢;有的人欲言又止,扭扭揑揑,羞怯中別具趣味。經由導演加以調整及說明,終於角色確定,開始照現成的提示單加以彩排演練。除男女主角外,身材中廣的胖教授扮演「員外」,倒蠻合適;洪會長演夫人,也算稱職;年輕艷麗的Amy扮如夫人,更發揮「嗲功」,製造不少笑料;由貴夫人美蘭來演媒人婆,有別於平日端莊的舉止;由老呂來演園丁,更有幾許神似;又有三嬸婆、九叔公等甘草人物當配角,真是洋洋大觀,即瀟灑又繽紛,令人驚喜,久久不己。
戲碼從園丁報訊開始,然後大廳迎接,相互介紹,交談言歡,總是口出成趣,笑聲連連。有年輕人的幽默對話;也有員外、夫人、如夫人之間的微妙心理語言;加上親戚們的閒言閒語,往往看似稀鬆平常的動作,總是引發趣味的笑點。接著是提親、成親、拜堂,構成了這麼一齣爆笑喜劇篇。全程都有專人攝影,可留存當紀念,即創造了話題,也增添了回憶,從觀光的立場看,真是很有賣點。難怪這麼偏遠的一座古厝,能吸引不少遊覽車前來,又能延績好幾年,維持戲碼不變,業績好仍有賣點,就可想像他的威力之大了。作詩如次,聊當記趣:
東里家風厝百年,導覽述舊逛半天;中餐蹲立吃農飯,外戲妝演爆笑篇。
平時讀書養心情,今日郊遊悟逸仙;餘興品茗聊趣話,古蹟耕耘幸福田。
遊完回來,大家都說,果然不賴,值回票價。雖經過好一陣子,我仍然不時會想起這「東里家風」百年古厝的風趣事,而不自覺地露出微笑。其間我又引介「台中園區讀書會」的伙伴們,到此一遊,重演一番,復習那昔日的溫馨記憶。有人會問「東里家風」到底在那裏呢?請您不必急,讓我告訴您:只要上Google問一問「Google大神」_鍵入「苑裡-東里家風」,不就結了嗎?地址:苗栗縣苑裡鎮苑坑里二鄰8號。後來「生命真相讀書會」的大伙們遊興又起,再去一次,也演同樣的戲碼,只是更換角色,卻依然笑聲不絕,回憶無窮。這次我有把此戲的錄影,PO在我「林一男」的FaceBook上,看官您若有興趣,請自行點閱。若是引發您參與表演的雅興,就不妨「揪團」來此,也如此這般,依樣葫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