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濟民主&合作經濟-

-關於貧窮-

各行各業裏都隱藏著貧窮困苦的勞動者,或污穢衣履在惡劣的工作地點中揮汗,或衣冠楚楚在街頭巷尾中奔忙。工作貧窮並非社會以為的表面,透過各項統計數據分析,我們將能看穿工作貧窮與分配不均之間的顯著關聯性。

本項調查的租屋資料來源是以591租屋網站,收集位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六都之出租物件資訊,資料收集期間為2018年 4月24日至5月11日。在盡可能排除停車位、店鋪、專供外籍移工宿舍使用與重覆刊登資料後,共計取得實際存在租屋資料67506筆資料(以下簡稱六都全體租屋)。基本工資對象採用2018年基本工資(minimum wage)月薪22000元,並以國際常用的「30%租屋原則」 設算基本工資所得族群的可負擔租金上限。再以個人及家庭基本工資所得的可負擔租金上限,分就租屋網站所登刊之各項資訊進行分析,藉以反應在六都生活的基本工資所得者及家庭,於實際租屋市場中以其有限經濟條件,所能獲得的真實居住品質與環境。 。 

六都基本工資家庭租屋能力調查(全文下載) 

勞動套利、經濟寡占對青年貧窮與社會衝突的潛在危機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但許多國家擁抱新自由主義後,卻打造出不利青年發展的環境,使得青年失業與低薪成為「新全球化」運動。今年6月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公開譴責全球經濟體系,控訴「全球正在拋棄整個年輕世代,只為支撐岌岌可危的經濟體系」。教宗的發言凸顯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主導全球之後,各國即出現以經濟發展為名削弱勞動所得、擴大貧富差距,並導致青年世代的集體貧窮。當青年工作所得難以支應家庭支出,必然加重未來對救助與福利的需求壓力,但國家卻因財政赤字限縮福利提供,此一供需衝突將使社會與經濟陷入高度風險與動盪。

(點此繼續閱讀)

解密,窮、忙行業2015年窮、忙行業調查報告

「低薪」、「過勞」一直是台灣勞工對當前勞動環境的共同認知,台灣勞工的努力雖是世界第一等,但許多行業的薪資與相關勞動條件卻處處矮人一截。台灣勞工陣線、貧窮經濟研究室、青平台等民間團體共同利用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2015年《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以及《人力運用調查》,針對橫跨工業及服務業在內全國93個行業進行資料分析,找尋出當前全國各行業中最低薪、最長工時、男女薪資差距極大,以及非典僱用比例最高等指標,並且要求包括勞動部等相關單位,應密切注意這些行業是否有勞動條件漸趨惡化的趨勢。

調查小組成員:洪敬舒、吳易真、曹雅婷、歐陽政杰、鐘映庭

工作貧窮不是新產物,它存在已久。有人或稱之為「窮忙族」、「薪貧族」、「在職貧窮」、「勞動貧因階級」,雖名稱不一,但代表意涵仍然相同。這些名稱所指涉是一群有工作、有所得,但自己及家庭持續陷於經濟貧困的社會底層族群。工作貧窮的成因,不在於勞動者是否辛勤是否努力,乃在於工作時間、所得,與家庭經濟必要支出之間的不對稱...(全文→)

雖然經濟全球化具有刺激區域經濟成長與部分企業快速擴張的效益,但是在全球化效應下,亦產生彈性勞動取代穩定工作的巨大副作用。以日本為例,二戰之後經濟快速擴張,1950年代後的日本企業開始出現終身僱用制度,勞工一旦進入企業便會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直到退休。...(全文→)

在德國相當知名的時代週刊在2013年2月份刊登一則報導,在德國正有超過一百位學者、工會幹部、政治人物、教會、環保組織代表,透過一封公開信呼籲當局,應在不降低工資的前提下降低工作時數至每週30小時,倡議者更在公開中呼籲:「工作時間的減少將導致更多人就業。」...(全文→)

-關於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一向是檢視勞資所得分配正義的重要關鍵。對勞方而言,法定基本工資的提高,等於是透過公權力直接要求資方對適用基本工資者予以加薪,因此基本工資愈高,勞方受益愈多。但相對資方而言,基本工資漲愈多,愈代表獲利的壓縮,以致基本工資漲與不漲,一向是近年來勞資雙方主要爭議的關鍵之一。...(全文→)

自今年7月起我國基本工資(等於各國的最低工資)月薪正式調整至20,008元,時薪為120元。社會主觀印象多認為基本工資族是以青少年或中高齡打工族為主,人數並不多,但根據勞動部統計(2015),此次調漲月薪制受惠人數約186.78萬人(含產業外勞約32萬人),時薪制則有44.97萬名勞工,僅本國勞工就有超過200萬名基本工資族群。龐大的人數代表依靠基本工資過活的勞工,是跨越各年齡層,許多更是組織家庭及養育子女者,因此基本工資的高低對其家庭生活品質是極具影響性。...(全文→)

-關於稅制與分配-

(本文登刊於《社區發展季刊》151期)

挾著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的新自由主義,透過全球化的經貿擴張創造了經濟榮景,但獲利配置結果卻造成全球所得分配漸趨倒 L 型,少數人掌控更多的財富,而貧窮人口則與日俱增。根據國際扶貧組織「樂施會」(OXFAM)的推估,全球前 1%富豪的財富總和,已從 2009 年占全球總財富的 44%成長到 2014 年的48%,剩下 52%財富之中,46%是由前 20%的其餘富人所掌握,而最後的 6%才由全球80%的人所共有。樂施會同時預估在 2016年之前,全球五成以上的財富將由為數 1%的超級富豪所掌控,資產總數將超過全球 99%人口的總合。..(全文→)

施行近15年的兩稅合一制度,在去年財政部主推的「財政健全方案」中首度進行大規模修正。自今年起,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股東(或社員)獲配之股利淨額或盈餘淨額,在申報綜合所得稅的股利所得時,原本可全額扣減企業所分配之營利事業所得稅額,將改為僅半數可扣抵。此改革方案對於持有股票較多者必然造成衝擊,也因而成為大戶條款之後富人磨刀霍霍的稅改方案。...(全文→)

稅制不公一直是民怨之首,總統大選時「貧富差距」更成為主要攻防戰之一。選前,才對著全國人民說出「提高富人稅是正確方向」的馬英九總統,選後挾著689萬張選票立即拋出「富人繳稅太重」的論點,強調適用40%稅率的富人只有4萬戶,占納稅結構0.7%,但所繳納的稅卻占綜所稅收入的46.8%,顯示「富人稅已經繳重」...(全文→)

打從3月底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拋出證所稅開徵,至今已超過100多天,隨著立院休會,爭論不休的證所稅看似暫時止息,但朝野早已敲定在臨時會期間,將再協商闖關,屆時朝野誓必再起唇辨舌戰,經過朝野一再折衷、交易、妥協,最終三讀通過的版本,還是證所稅...(全文→)

-關於自由經濟-

2008年,歐美多所大型銀行括起倒閉風潮,一夕之間全球金融風暴瞬間空襲全球,雖然台灣的金融業並未遭逢太大衝擊,但歐美消費消心不足仍影響台灣電子消費產品代工出口業績,以致2009年GDP成長率出現-1.81%。在此次前,台灣也只有2001年因全球網路泡沫化出現-1.65的成長負數。衰退加上無薪假引起莫大恐慌,此時以「工業總會」為首六大財團組織,便藉此良機開始叫賣「減稅救經濟」的黑膏藥,大舉宣傳低稅會吸引海外資金就能帶動經濟榮景。甫執政的馬政府立即全盤接受。財團政府聯手救經濟的策略,便是將租稅抹成惡瘤,務必盡除。...(全文→)

政府一再宣傳服貿協議將有效提升經濟,然而兩國之間的經貿開放不僅象徵貿易往來頻繁、區域經濟趨向緊密,在自由貿易框架中更含括勞動力的流動,並隨之衍生勞動條件適用、法令管轄,以及社會保險概括範圍的差別性。但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開放議定,從ECFA、服貿協議乃至洽簽中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皆觸及諸多勞動議題,但在各兩岸協議文本中皆全數缺席。顯見所謂的自由開放振興經濟,不過是「重財團輕勞動」本質思維的復刻版。 ...(全文→)

自由經濟示範區成為當前政府拼經濟的最大藥方。這帖集歷來政策鬆綁大成之藥,是毒鴆還是黃蓮,從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零碎措施中,已可見端倪。不意外的,「減稅」再度出現在處方中,並被經建會管中閔稱之為外資的致命吸引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