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年高失業低薪看世代正義

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台灣原本就日益嚴重的青年失業問題,在最近今周刊的一篇有關國立清大經濟系畢業生到澳洲打工度假,以快速累積存款償還助學貸款的報導之後,突然大爆發,引發空前的熱烈討論,整個社會氛圍充滿了青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情緒。這也宣告了台灣青年世代對自身未來幸福生活期待的幻滅落空,更是台灣一整個青年世代崩潰的前兆。

但是掌握權力的世代,卻常將青年失業問題歸咎於社會適應力不良、工作態度消極、眼高手低等個人層次的問題,並以草莓族、啃老族等負面評價的名詞來標籤化年輕世代,這也引發的青年的憤怒與不滿,如果這是世代之間的不正義,無法獲得理性對話加以解決,恐怕青年的集體憤怒,會在某一天的某個事件缺口中爆發。

台灣青年失業的嚴重性,逼近義大利水準

一般而言,青年(十五到二十四歲)失業率都會高過總體失業率,因為青年通常學歷較高,且尚未有家計負擔,且大都是第一次尋職,因此,在對工作期待值較高,而企業對於無工作經驗者需求度不高的情形之下,尋職期間自然加長,造成青年失業率的提高。而根據統計, 2011年15歲到29歲,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青年,已經占全部長期失業者的32.43%,長期失業者「青年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從〈表一〉當中可看出,雖然這兩年台灣年輕人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12%左右,比起南歐諸國動輒超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青年失業率,看起來似乎沒很嚴重。但是,如果以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來做比較,所計算出的比值來觀察,可發現台灣的比值近年已經接近三,今年一到八月的平均比值高達2.91。

〈表一〉、歷年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比較 單位:%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統計月報,2012.9

從〈表二〉當中,根據OECD最新的統計,可知道2011年整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青年失業率為16.2%,總體失業率為8%,其比值為2.02,也就是說,青年失業率平均約只有總體失業率的2倍。而全歐洲失業率最高的西班牙,青年失業率高達46.4%,但是也只有總體失業率的2.13倍左右,差距並不大。也就是青年失業者並不會成為整體社會的特殊族群,相對剝奪感不大。

反觀台灣2012年1到8月平均,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的比值為2.91,顯然高於OECD的平均水準甚高,青年失業率異常嚴重,只有南歐的義大利。以台灣青年失業的嚴重性,只有義大利在2011年的比值為3.42,可以比擬。由此可見,台灣的青年失業率相對來說,跟義大利的嚴重程度幾乎相同,都是青年失業率遠高於總體失業率甚多,雖然台灣的青年失業率絕對數字低,但相對於身處於同一社會的其他人,卻顯得特別突出,造成青年的相對剝奪感持續增加,進而形成一種對世代不正義的憤怒,這才是當前台灣令人擔憂的潛在社會危機。

〈表二〉、2011年世界各國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比較 單位:%

資料來源:OECD Eploymemt Outlook 2012。

台灣學歷愈高,失業愈高,獨步全球

台灣不只青年失業率嚴重,更令人擔憂的危機是學歷越高,失業率越高,根據〈表三〉可得知,2011年台灣大專以上失業率為4.51%,如果扣除專科改為大學以上失業率,更是達到所有教育程度者的最高,達到5.18%,而根據主計處最新的統計2012年8月份大學以上學歷者的失業率竟然高達5.84%。

從〈表三〉得知,世界各國的整體趨勢,都是學歷愈高,失業率愈低,但反觀台灣則是學歷越高失業率愈高,這種異常的現象,有一派解釋認為,由於台灣的青年就讀大學的比例比起其他國家高出許多,使得大學學歷貶值,造成「研究所大學化、大學高中職化」,僅而使得大學生失業率大增。但即使是這樣,也不應該與世界各國的趨勢相違背。

台灣這種國際特有的「高學歷高失業」現象,最大的後遺症就是,大學生一畢業,平均每人負擔了約30萬元的助學貸款,面對畢業就失業,或是高薪低就、學非所用的困境。大學生對未來看不出遠景與希望的無力感,因此大學生紛紛「用腳投票」,也就是高學歷卻無法將所學貢獻在台灣,而遠離台灣到澳洲打工渡假以在短期之內賺取高額薪資,但回台灣之後,依舊必須面對高學歷無法順利長期穩定就業的困境,那台灣社會的創造力與活力將陷入停滯性的危機。

〈表三〉、2011年世界各國失業率比較(依教育程度區分) 單位:%

資料來源: 人力資源統計月報,2012.9。OECD Employmemt Outlook 2012。

另外根據主計處的統計,青年的所得倒退情況愈來愈嚴重,2011年三十歲以下有工作且有所得收入的青年共有177.2萬人,但是平均的年所得收入僅有41.6萬元,比起1997年的水準還低,如果扣除非消費支出之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35.8萬元,等於每月還不到三萬元。面對如此低的所得,再加上要背負沉重的學貸負債,如果沒有父母親的支持,實在難以在大台北都會區生活立足。

青年對世代正義不滿的沸騰

台灣面對如此嚴重的青年失業所引發的青年世代對社會的不滿,可此從近來青年學生熱烈參加土地正義運動、五一勞動節大遊行、反國光石化運動、反媒體壟斷運動等等,這些都象徵青年對於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憤怒與不滿。

當台灣青年面對的是,政府信口開河即將爆炸破表國債、十幾年之後勞工保險與全民健保等社會保險危危可岌的財務破產風暴、環境生態的超限利用等等,這些上一代所遺留下來給他們的負債時,或許遠離這塊土地,或許留下來但是以「生育罷工」表達「崩世代」沉默抗議,而這些或許才是青年最理性的選擇,但這卻是台灣社會發展最大的悲劇。當權者還能繼續漠視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