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困境與合作效率

文/洪敬舒

經濟學總是給人冰冷無情的感受,在於它經常將經濟行動歸因於個體追尋利益的最大化,進而把人的多元性化約成單一目的。當經濟理性只剩下個體利益,連帶也把市場變成只有適者能夠生存的修羅場,不競爭或無力競爭的下場就是淘汰出局。

  同樣的概念也被植入在勞動系統。「不努力就不會成功」一直是資本鼓動勞工應當無止盡拚命的話術,卻直接忽略了資本權力恆大於勞動,而資本所支配的薪資制度,唯一規則就是確保只有極少數參賽者能夠撐到最後,就算所有勞工無時無刻的努力,企業也只會拔擢極少部分的人,然後對精力耗竭者棄如敝屣,於是勞工拚盡一生,頂多是暫保眼前的溫飽,卻又不得不屈服於相互競爭。

勞動的囚犯困境

  勞工之間被迫相互競爭成為一種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囚犯困境是指被分別關押的囚犯們,只要分別堅持無罪,就能換到一同脫罪的最佳利益。但是苦於無法相互溝通,只要任何一個囚犯選擇出賣背叛換取自己減刑的最佳利益,其他人就要承擔更大刑責。於是囚徒困境的較勁過程,通常形成一種損人利己的競爭行動。

  追逐個人最大利益又經常落得兩敗俱傷的競爭,構成賽局理論(或稱博弈理論)的核心,不只是經濟學或策略管理學的必讀文本,更被當成生物的本能。難道,只有永無止盡的競爭才是勝利方程式?

  1984年14名來自各領域的學者,針對博弈理論展開不同行動策略的對戰,最後總共產生24萬次合作或競爭的選擇[1],結果心理學家Anatol Rapaport在這場交手中以「Tit for Tat」(TFT)策略獲得最終勝利。第二次擴大至62名參賽者,TFT還是最終贏家,為什麼TFT有用?

  所謂TFT的邏輯非常簡單,TFT不採取主動競爭而是從選擇合作開始,對手有意願合作則釋出正面回應,對手若想競爭就積極反擊,倘若合作者出現背叛,就展開持續報復,直到對方從競爭再度轉為合作,TFT也會以寬容姿態重新接納。所以TFT至始至終清楚地傳達出一項原則,「不想兩敗俱傷就選擇合作互利」。

合作的互利策略

  合作優先但有仇必報的TFT策略,促使雙方清楚兩敗俱傷的行動代價,從而減少猜測與策略的計算成本,隨著合作次數累積,參與者都能獲得超越相互毀滅的成果。但是,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TFT是否一樣有用?

  知名的蔓越莓品牌優鮮沛(Ocean Spray),成立近百年的發展模式就相當符合TFT的策略。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始於1930年的Ocean Spray,其實是由一群美、加蔓越莓農民共同持有的加工銷售合作社。北美大規模種植蔓越莓始於19世紀,由於保鮮期極短,農民必須在採收後立即出售,只好展開殺價競爭。為了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一位農民Marcus Urann首先在1912年成功製作出蔓越莓醬,並以Ocean Spray名義銷售而頗受好評。但是罐頭不難仿製,競爭對手立即出現造成價格下跌。經歷同行競爭,Marcus Urann開始遊說合作,與John Makepeace和Elizabeth Lee於1930年共同成立Cranberry Canners, Inc,以產量控制價格,於是更多蔓越莓農民選擇加入,最後共同成立Ocean Spray Cooperative。

  造成零和的分散生產及各憑本事的競爭,在轉向合作式的資源整合與聯合行銷後,成員的收益大幅增加,因為成員不只出售蔓越莓給合作社,還能夠共同分享合作社加工經銷的生產利潤。從1930年不到100萬美元營業額,現今的Ocean Spray Cooperative是由700多個成員農場共同擁有,2013年營業額增長至12億美元,占北美市場的70%。

合作的創新資本

  長達80年的市場洗禮,優鮮沛的成員走過信任危機、市場萎縮及經濟危機,卻從未退回競爭老路,顯然成員選擇持續合作的誘因及優勢,遠大於競爭。因為除了增加收益的現實,合作還能創造出單一個人無法產生的共同利益,也就是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一種嫁接於網絡之上的關係,並且隨著成員參與及互動的加深而擴張,所以只能在共同的規範、網絡及信任中產生,無法被個人所掠奪。因此個人英雄式的競爭,無法產出共享社群,反而是避免相互毀滅的合作,才能創造共存共榮。

  此外,合作還能將社會資本進一步轉化成創新資本,提升集體效率。當蔓越莓農民從競爭轉向相互依存的合作關係,就能將原先的競爭、學習與摸索成本,投資於產品或技術開發,所以Ocean Spray Cooperative最後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個果汁盒,將蔓越莓從看天吃飯的初級農作,成為消費市場的利基產品,大幅提高市場發展機會。數百位農民以合作促成創新與規模經濟,證明以合作為核心的商業模式,足以產生獨特的多元化資源,擴大共同市場的競爭能力。

  從過往歷史來看,人類社會發展不是只有競爭,同樣也依靠合作共同撐過多次的冰河期,從而存活至今,但是現今資本主義宣揚的競爭基因刻意掩蓋合作關係,以致社會被競爭論所裂解,幾乎忘了合作的效率與影響力,只能在資本主義搭建的囚徒困境中,無奈望著平等的經濟正義愈離愈遠。

(本文刊載於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第241、242期月刊【經濟民主ABC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