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15窮忙行業

「解密,2015年窮、忙行業」

【台灣勞工陣線新聞稿2016.10.17】

「窮、忙行業調查小組」成員:洪敬舒、吳易真、曹雅婷、歐陽政杰、鐘映庭

「低薪」、「過勞」一直是台灣勞工對當前勞動環境的共同認知,台灣勞工的努力雖是世界第一等,但許多行業的薪資與相關勞動條件卻處處矮人一截。因此台灣勞工陣線利用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2015年《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以及《人力運用調查》,針對橫跨工業及服務業在內全國93個行業進行資料分析,找尋出當前全國各行業中最低薪、最長工時、男女薪資差距極大,以及非典僱用比例最高等指標。勞工陣線認為,官方統計資料顯示上述行業確實存在明顯「窮忙、窮苦及窮操」等現象,故勞工陣線要求包括勞動部等相關單位,應密切注意這些行業是否有勞動條件漸趨惡化的趨勢。

勞工陣線認為,即使各行業間的勞動環境、景氣條件差異頗大,但從資料呈現,確實發現部分行業的從業人員可能正深陷於「窮、忙」之中,因為低薪資、長工時的勞動條件,迫使勞工必須用更長的工作時間以換取微薄所得增加,長此以往不僅易陷入過勞危害,所得不足導致儲蓄偏低,更難以因應生活中的各項潛在風險,一旦遭逢較大的風險,則勞工自身仍至整個家庭極可能頓時陷入貧困狀態,也難以自貧窮的流沙陷阱中脫身。

台灣勞工陣線表示,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強調要解決青年低薪的問題,但其實「低薪普遍化」已經成為台灣勞工揮之不去的夢魘,如何扭轉這個問題所帶來的社會衝擊,應是未來政府要積極面對的問題。對此,勞工陣線也呼籲,勞動部應針對在上述行業中可能潛藏危害勞工權益之情事進行調查,必要時應啟動專業檢查以確保勞工應有之權益保障。此外,蔡政府也應從提升就業保障與社會安全網思索消除貧窮勞動的對策,避免更多勞工陷入又窮又忙的困境。

窮、忙行業分析結果

一、2015年低薪行業top 5

根據主計總處《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2015年全國工業及服務業之平均薪資為48,490元,僅較2011年的45,508元增加6.55%,相較同期GDP成長16.21%(2011年GDP為14.31兆元、2015年為16.68兆元),薪資成長已明顯偏低。然而,在93個行業別中仍有54個行業的平均薪資低於工業及服務業平均,且有5個行業之平均薪資,在包含加班費、年終獎金、各項津貼等非經常性薪資之後,仍低於3萬元。

l 「其他教育及教育輔助服務業」、「美髮美容美體業」、「其他汽車客運業」、「廢棄物清除業」及「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l 5行業合計從業人數17萬9814人

上述5行業,又以「其他教育及教育輔助業」的薪資為最低,僅及全體平均薪資的50.11%。進一步分析薪資結構,上述5項行業與平均薪資差距頗大之主因在於非經常性薪資明顯偏低,僅及全體工業及服務業平均非經常性薪資的14%~31.93%。

二、2015年長工時行業top5

根據主計總處《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2015年全國工業及服務業之平均工時為175.3小時,較2011年的178.7小時減少3.4小時。進一步比較93個行業別,共有40個行業的平均工時高於全體平均工時。其中工時最長之5個行業如下所示:

l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公共汽車客運業」、「美髮美容美體業」、「紡織業」、「橡膠製品製造業」

l 5行業合計從業人數28萬2079人

最長工時行業是以「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為全國93個行業之冠,每月平均工時高達222.2小時,遠較平均月工時175.3時還多出1.26倍。其餘「公共汽車客運業」、「美髮美容美體業」、「紡織業」、「橡膠製品製造業」等長工時行業,也分別高出1.16倍至1.08倍。進一步分析顯示,上述行業除「美髮美容美體業」之外,其長工時主因均為「加班工時」偏高所致,例如「公共汽車客運業」的月加班工時長達31.3小時,遠較平均加班時數高出3.77倍,「橡膠製品製造業」加班亦有22.6小時達2.72倍。上述行業之加班工時雖均未超過法定46小時的每月加班上限,但長期處於長工時對從業人員之身心健康也會產生相當程度的風險。

三、2015男女薪資差距top5

根據主計總處《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2015年全國工業及服務業中男性員工薪資為52,653元,女性平均為43,709元,男性較女性員工平均高出8,944元,意即女性薪資僅及男性薪資的83%。進一步追蹤93個行業中男女員工薪資差距最高行業:

l 「航空運輸業」、「醫療保健服務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信業」

l 5行業合計女性從業人數70萬2515人、男性從業人數50萬2712人

上述5行業男女薪資差距均較工業及服務業平均差距多出2倍以上,其中又以「航空運輸業」之差距最高,男性從業員每月薪資較女性高出55,397元,達平均差距的6.19倍,至於「醫療保健服務業」亦達4.87倍的男女薪資差距。此2個行業差異主因應是男女職務落差所致,如男機師、女空服員、男醫師及女護士,顯示行業中仍存在社會對性別刻板印象的複製。

四、薪資倒退但工時增加的行業

為追蹤台灣薪資倒退的趨勢,利用主計總處歷年之《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並擇定2011年與2015年兩年度進行對比,針對相同行業比較其跨5年期間的薪資與工時變化。分析發現,93個行業中共計有23個行業出現2015年的薪資低於2011年,出現薪資倒退的行業占總行業數為24.7%;另外,亦有18個行業,其2015年的月工時較2011年為高。進一步交叉分析,上述行業之中共有4個行業是同時出現「月總工時成長但月平均薪資倒退」的現象:

l 「港埠業」、「飲料及菸草製造業」、「氣體燃料供應業」,「傳播及節目播送業」

l 4行業合計從業人數4萬6509人

薪資衰退及工時增加,以「港埠業」的實質薪資衰退為最大,不僅每月薪資倒退3,706元,且同期間工時還增加1.4小時,換算為每小時工資是由597.5元降至569.8元,減少27.7元。對比工業及服務業5年後尚有6.55%的薪資漲幅及縮減1.9%的工時,上述四項行業雖屬於較高薪資行業,但薪資與工時的雙重倒退對於從業人員仍具衝擊。

五、2015重度依賴非典行業top5

根據主計總處2015年的《人力運用調查》,含農林漁牧、工業、服務業在內全國非典工作者(即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人數達78.1萬人,占全國總就業者為6.98%,已較2011年的69.3萬人(6.5%),增加8.8萬人,增加幅度達12.7%。進一步分析各主要行業的非典人力使用狀況,使用非典人力最多行業(大項)為:

l 「營造業」、「支援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教育服務業」及「藝術娛樂休閒服務業」

l 5大行業合計使用非典人力達41萬8千人

上述5行業(大項)雇用非典人力比例明顯高出行業平均值甚多,其中以「營造業」雇用非典員工比率為最高,達19.89%,意即每10位從業人員有2人為非典聘雇,其次「支援服務業」亦達17.77%,而這兩個行業的主要非典就業類型,又以臨時性或人力派遣為大宗(分別為18.71%及16.16%),部分工時的比率則較低。至於「住宿餐飲業」、「教育服務業」、「藝術娛樂休閒服業」則是呈現部分工作與臨時派遣人力各半的狀況。由於非典就業易使勞工長期處於低薪資、低福利、低穩定度及高失業的風險邊緣,且根據主計總處2015年人力運用調查,非典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僅21,268元,顯示非典就業愈高行業,工作貧窮的可能性也相對提高。

附件資料:行業標準說明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年1月行業標準分類(第10次修訂)

(行業分類-大類)

支援服務業

從事支援企業或組織營運之例行性活動(少部分服務家庭)之行業,如租賃、人力仲介及供應、旅行及相關服務、保全及偵探、建築物及綠化服務、行政支援服務等。

(行業分類-中類)

其他汽車客運業

從事公共汽車客運業及計程車客運業以外汽車客運服務之行業,如遊覽車及員工交通車之經營等。不包括:未附駕駛之客車租賃歸入「汽車租賃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從事美髮、美容護膚、彩粧、美甲及未涉及醫療程序之美體雕塑等之行業。

廢棄物清除業

從事非有害及有害廢棄物清除之行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從事建築物複合支援、清潔、綠化等服務之行業。

公共汽車客運業

從事以汽車行駛固定路線及班次,提供一般旅客客運服務之行業。不包括:員工交通車之經營。

保全及偵探業

從事保全及偵探服務之行業。不包括:僅從事保全系統安裝、市場研究及民意調查、信用調查及信用評等、基於公共安全及秩序,提供社會大眾安全之維護。

紡織業

從事紡織之行業,如紡紗、織布、染整及紡織品製造等。

航空運輸業

從事航空運輸服務之行業,如民用航空客貨運輸、附駕駛商務專機租賃等運輸服務。不包括:空中農藥噴灑服務、航空器維修、空中照測服務、未附駕駛之航空器租賃。

醫療保健業

從事醫療保健服務之行業,如醫院、診所、醫學檢驗及其他醫療保健服務等。

其他教育業

從事正規教育體制外教育服務之行業,如提供外語、藝術、運動及休閒、商業、資訊及專業管理、課業、升學及就業補習或其他教育服務與專業訓練。

教育輔助業

從事提供教育輔助服務之行業,如教育諮詢、教育相關檢定或評估、交換學生安排服務、課程開發(設計)等不具教學性質之教育輔助服務。

港埠業

從事港口、碼頭、船塢、燈塔、航道管理等之行業。不包括:遊艇專用碼頭管理。

氣體燃料供應業

從事氣體燃料製造,並以管線輸送天然氣供應用戶之行業;液化石油氣之分裝亦歸入本類。但不包括,液化石油氣製造、氧氣、氫氣、氦氣、氮氣等氣體製造,及桶裝瓦斯(液化石油氣)零售店。

飲料製造業、菸草製造業

從事飲料製造、從事以菸草或菸草代用品作為原料,製造可供吸用、嚼用、含用或聞用等菸草製品行業。

傳播及節目播送業:從事廣播及電視節目傳播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