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返照

【靜功一則】念念返照 ☆ 復宗 ☆

前念不著,後念不生,中間一段空靈,靈光獨耀。此一「空慧」如《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所說的「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云:「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前念不著,是過去心不可得。又,後念不生,是繼起之心念不攀緣未來,是未來心不可得。

修行者吸一口氣,向內凝聚於身內氣機自然顯現之一點,入定,無我。此為「前念不著」,過去心不可得。吸氣時之心念不揹負過去之業力而更起煩惱,安心受報而了知過去心不可得,逆轉凡夫心,此為「背塵合覺」。

吐氣,向外舒適自然之擴散,住於寬坦之大空無礙境界之中,此為未來心不可得,不攀緣未來而更起煩惱,自由消遙放曠而隨緣度眾。

自然閉氣於吸氣吐氣之中間,或自然閉氣於前念不著、後念不生之「空慧」(根本智之空慧)。

以上所說者為基本運心之法。此中,修煉之實際方法,可以運用黃龍丹院所傳的「回光調息」。吐氣吸氣之時,祖竅天心運轉,迴旋不息。此外,更運用黃龍丹院所傳的「穿」等訣要。自然產生週天運轉,後天氣、先天氣,常似醉,九轉還丹。此如《玉皇心印妙經》所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無守有,頃刻而成。回風混合,百日功靈。」

九轉還丹,迴脫根塵,靈光獨耀,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回光調息,純熟之後,無論吸氣、吐氣、閉氣,皆是大道之顯現,一切境皆如空中花、水中月。時時不離大道、空慧。

又,「前念不著,後念不生」,此是凡夫位之初修。若是「前念不生,後念不滅」則是道果的果位丹道禪修。此中,「前念不生」是當下本自不生,是丹道之空慧。「後念不滅」之「後念」指「大道起用」,不滅而常生妙用,救度眾生。「度生」列為道藏之第一經,老子《道德經》說「聖人常善救人,

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27章),所以,修煉丹道不是百物不思,滅絕心性,離群所居,而是救人救物,使得人間無任何被放棄之人,使得世間無任何被放棄之物。

凌晨夜半,氣行到腳下,濁氣集中於此,正好在此丹道禪修,止念點為兩足的湧泉穴。在此修持呼吸的內息法門,凝聚又散去,反復修煉,前念不著,後念不生。直修到性光顯現,便涵融於此,修持大道之定慧法門。

凌晨啟明之時,氣行在海底輪與密輪,或說是陰蹻、尾閭、命門。丹道修煉者此時應修煉黃龍丹院所傳的「五龍捧腎」,身形成為胎息真形,入定。丹道要籍《玉皇心印妙經》云: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佛教密乘行者此時應修持「生法宮」氣功。依於自體事業手印的觀想與空行勇士的護佑,修持密乘氣功,然後修持密乘大手印定,入於法界大定。《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在法界大定如幻三昧之中,生起如露如電的丹道玉液金液與雷法的大用。

(依據《禪密丹自行修持法 第八冊》第14-15頁2008年1月21日所記。)

摘錄自 丹道會訊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