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尖石

遇見尖石 ☆ 育慈師姊 ☆

我們在這裡:

看見了----山嵐,青溪,槭紅

聽見了----鳥叫,蟲鳴和風的吟唱

更聞到了,不知名嫩黃花蕊的清香,細細的,一小朵一小朵,緩緩的飄下,落在英式伯爵奶茶上。

六月的午后,薛師兄,竹英師姐,我們相約尖石錦屏橋見。

潺潺的流水聲,迴盪在幽靜的山谷,初夏的尖石錦屏(泰雅語叫那羅)顯得清涼宜人,世居尖石鄉的泰雅族原住民,一切重視守護山林的傳統職責,始終保存著美麗的原始風貌。到訪今日的尖石,我可以感受到原始山林與現代建設相互融合的和諧之美。近年完工後的錦屏大橋,更加速了後山對外的交通,它不僅帶來了便利,也彰顯了泰雅族人的精神。

世世代代,尖石鄉的原住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狩獵之外,種的是簡單的樹豆、甘藷、芋頭,雖然大多數人樂天知命,甘之如飴,但也一直無法從貧窮落後中翻身。經過這幾年來政府有關單位的輔導,現在尖石鄉生產的水蜜桃,已經可以和拉拉山的媲美,加上甜柿、香菇、人工鱒魚養殖,勤快一點的原住民,生活已有顯著的改善。某週日的早晨,一位手上牽著一個小女孩,吃力的背著一個健壯小男娃兒的泰雅婦人,在前往果園的途中曾對我說:「我們總是要靠天吃飯哪,老天賜給我們多少,就多少吧!」她一派豁達無憂,嘴角帶著一抹知命無奈的微笑。在小路旁,我看見的「黃牛」家族成員,約5、6頭悠然自得的吃著主人給與一大把的青草,與牛娃娃努力吃奶的畫面,恍惚間,文明在這裏已不存在。

到訪尖石已許多回,每每總帶給我深深的感觸,台灣土地上仍然有好多的原鄉子民,他們是社會弱勢的一群;在不算好的地利時空下和老天爭一口飯吃,而他們得到的援助總是不夠多。有機會,我們應多買買他們的農產品,給他們一個正面的鼓勵。

大夥兒泡了一個熱呼呼的溫泉浴,其溫度約在40度至43度左右,屬於碳酸氫鈉泉,PH酸鹼值為7,水質良好透明清澈,浸泡之後皮膚柔滑細嫩具有美容的功效,據傳也有治療皮膚病、神經痛、香港腳、關節炎等疾病的效用。溫泉區旁有一舊吊橋,我們如覆薄冰小心翼翼的通過,橋下流水潺潺,早有許多不耐裖暑的訪客,一群群嬉戲玩水在溪中,好不熱閙,附近仍有一些景點,可眺望美景的李棟山古堡與霞喀羅步道,還有原住民泰雅族的部落,只是時間稍稍晚,又有雷大雨的可能,只好擇日再一同前行。

爾後,我們散步到暫時園蘆薈花居,民宿主人在園區內栽植蘆薈,一般人很少可看見蘆薈開花,聽說蘆薈花非常美麗,除了觀賞還可以入菜,也是不錯的特色健康美食,我聽家人說花開季節應在夏季時分,有點像金針花苞,也許是時間點不對,我們無緣見到花兒盛開。

回程,我們遇見美麗雙層銀帶瀑布,一高一低,駐立在山邊的小路旁,竹英師姐說在瀑布旁可以煉 來靜師父教導的抖丹功(意念將瀑布以雙手捧入神闕穴,沖至命門穴將濁氣排出的功法)。薛師兄說,瀑布區是陰離子含量最多的鍊功好所在。以前沒有現代的SPA設施,古人是藉由瀑布沖激打擊穴道,順便鍛鍊自己的意志力。不僅古人如此,.現在也常有人在瀑布下沖瀑練功。

蒼空的雲層已慢慢的厚實,雨滴也漸漸的滴下;在好大的雷雨聲中,大夥兒飛奔回車中,各返歸途,一趟午后尖石行,身心靈真是受益良多!!

回首,這幾年來,我和我的他多次造訪尖石,依縣誌的介紹,新竹縣有兩個山地鄉,尖石和五峰,而尖石是其中之一,從內灣上行,經舊檢查哨進尖石鄉,村東北約三百公尺處有一座海拔1124公尺之尖峭尖石山,山麓有一尖石岩矗立於那羅、嘉樂兩溪流之中,高約100公尺,巨石上端有一棵百齡松柏常年青翠,形態雄偉、氣魄萬千,雖久經風霜烈日暴雨侵蝕;依然聳立如故,象徵原住民勇敢忠義、不屈不撓、愈挫愈奮之精神,尖石因此而得名。

該石長35公尺、寬20公尺,成為尖石鄉巍峨的一座天然屏障。相傳這塊「尖石」已逾萬年,岩下溪水長年潺潺不息,溪中大石累累唯此巖獨秀屹立。泰雅族人相信這是神明的化身,於是在岩石前建了一座小廟,立有尖石爺的石碑供人膜拜。

尖石境內有多處的美景:北角吊橋、尖石岩、北得拉曼神木、鴛鴦谷瀑布、鐵嶺基地、小錦屏溫泉、泰雅勇士雕像、青蛙石、錦屏大橋、那羅休閒農業園區、小錦屏瀑布、宇老觀景台、李棟山古堡、馬里光瀑布群、秀巒村軍艦岩、秀巒溫泉。

司馬庫斯神木群、鎮西堡的桃花季……,是無法在短時間內一次走完的。我和我的他,差不多已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景點,許下一個春天美麗的約定,大夥兒相約鎮西堡桃花季,如何?

敬邀:師兄,師姐們一起沐洗神木浴,共賞桃花舞春風 !!

摘錄自 丹道會訊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