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偏差的預防與矯正

氣功偏差的預防與矯正

☆ 陳國華著 ☆

壹、前言

近三十餘年來,海峽兩岸及東南亞等地掀起一股氣功熱,許多人風行學習氣功,受益者有之,受害者有之。氣功修煉時或收功後,身體的生理或心理會產生一些反應,若對這些反應一無所知,將形成困擾,損及身體,使修煉氣功的目的,形成反效果。

故我們對修煉氣功可能產生的反應,要有所了解,明瞭那些現象是正常反應,那些是異常反應。對於異常反應,該如何處理。如此,才能蒙其利,而不蒙其害。

貳、氣功修練的正常反應和異常反應 (偏差)

一、氣功修練的正常反應 (註一)(註二)

煉功時全身或局部皮膚可能出現溫暖、清冷、輕浮、重沈、澎脹、內縮、口腔內有澀或滑等多種感覺,即所謂的「八觸」現象,均屬正常的反應。

另外,可能出現唾液增多、食欲增進、腸鳴增多、性慾增強、遺精、月經延期或量多、四肢抖動、睡眠加深、頭腦清晰、注意力集中、活力充沛、精神輕鬆舒適等反應,亦屬正常反應。

二、氣功修煉的異常反應(偏差) (註三)

煉功因為選擇功法不當,或未能掌握煉功要領,可能引起下述的異常反應:疲勞、頭痛、頭脹、氣上衝頭、精神緊張、昏沈、失眠、胸悶氣短、心悸、大出汗、腹脹腹痛、幻覺、大動不停等偏差。

煉功出現偏差,應及時處理矯正,否則會損及身體健康,甚至病情益形加重。

參、氣功偏差的意義

一、狹義

專指煉功引起之「走火入魔」。走火是氣走偏,氣未正常循經絡運行,而使身體不適;入魔是氣走偏,氣刺激腦細胞,而顯現出幻象或魔相(知覺失真)。總而言之,走火入魔是指氣走偏而引起生理或心理的障礙之稱謂。

二、廣義

凡煉功時或煉功後,煉功者,在生理、心理或社會行為上,出現異常的持續性不舒服或不適應之反應,皆可稱之為氣功偏差。氣功偏差出現後,應即時反省或請教先進或求助醫師,對症處理矯正,否則將損害身體,造成嚴重後果。

肆、氣功偏差的預防 (註四)(註五)(註六)

氣功偏差的產生,並不是氣功功法本身必然的弊病,也可能是煉功不當所造成。所以氣功修煉者必須重視正確的煉功方法,以預防偏差的發生,其預防要點如下:

一、選擇正確的學習途徑

(一) 初學者:選擇所謂「正派明師」入門學習,以免誤入歧途。

選擇正派明師,其衡量條件﹕

(1) 是經師,亦是人師

(2) 健康及德行(本身及門生)

(3) 是否太商業化

(4) 是否講解功理

(5) 是否強制發誓

(6) 是否好尚神通

(二) 進學者:要潛研丹經,應本著「看不懂可看,看不懂不可亂煉,要請教清楚才能煉」。

二、謹遵宗法

氣功門派眾多,各有所長,亦各有訣秘差異。當慎擇一派宗法,遵循修煉。功法之基本要領須遵守,枝節順其自然,宜本乎「道法自然」。

三、循序漸進

不可急功躁進,急於成功,心性即浮亂,心理失去平衡,影響生理,產生不良結果。宜循次漸進煉功,保持「有心煉功,無心成功,功自然成」的心態。

四、鬆靜自然

這是煉功時或日常生活中,應保持的態度。鬆靜是煉功有成效和進展的根本。煉功能放鬆、自然就不會走火入魔。

五、火侯適度

所謂火侯是指煉功中用力和用意的強度。煉功中火侯不足難收到效,火侯太過容易招致身疲、胸悶、頭痛、頭脹的出現,甚至出現偏差。怎樣才算適度呢?首先要放鬆自然,呼吸要深長細緩,意守要似守非守、綿綿若存。(註七)

六、不執著於象

煉功中,生理或心理上會出現不可思議、從未體驗過的驚奇現象,對它要採取「自然的產生、自然的消失」之態度,不可執著於現象,否則會產生偏執的心理,而著魔,以致損及身體。

七、靜以養氣

氣功類別可分為動功及靜功(註八)。為了疏通經絡、活化和順氣血及鍛鍊筋骨皮,必須修煉動功,不過,煉動功是耗費能量的,煉功之後,緊接著要煉靜功打坐,藉之以修養氣息,獲取真氣能量,否則容易疲倦,甚至於身體衰敗。

八、收功 (註九)

煉功要中途中止或完成,皆要做收功的動作,使「息息歸根」。否則有時候真氣不能歸入關竅或在體內流竄,而耗失能量或困擾起居生活。

伍、常見的氣功偏差和矯正方法 (註+)

一、疲勞:多見於體質較差、病情較重的初煉功者。一般是由於姿勢不當,肢體未予放鬆,或因煉功的負荷量過重所致。

矯正方法:煉功要求柔和、放鬆,待體質稍強後,才逐漸加強份量。

二、頭痛頭脹:煉功中或收功後,可能的反映。產生原因,由於煉功火侯太強或與原來的疾病混淆一起,例如患高血壓或神經衰弱等。

矯正方法:採自然呼吸,放棄意守,或意守下丹田或湧泉穴區; 對原有的疾病作好處理,以便順利進行煉功。

三、氣上衝頭:煉功中,自覺氣向頭部衝擊,或氣團停滯在頭部,而形成頭脹、頭昏等症狀。產生原因,意守百會、印堂等穴區太久,或運行周天功,要領不當,使氣團留滯頭部所致。

矯正方法:放棄意守或意守下丹田或湧泉穴區;把握導引功法要領,並多行導引使氣能運行無止。

四、精神緊張:引起煉功中精神緊張的原因,煉功入靜後受到外在的刺激或內在奇特的景象驚嚇所致。

矯正方法:練功前,將可能的干擾因素去除;練功前,可先煉放鬆功;對可能產生的內景,應有事前認知。

五、昏沈:指煉靜功時,出現昏沈欲睡的症狀。由於煉功者身體疲憊或精神不濟,於煉功中形體放鬆,思維減少,環境安靜,以致出現昏沈的狀態。

矯正方法:煉功時,兩眼不閉而微開,保持警覺,若仍然昏沈,即收功就寢,待睡足精神飽滿再煉功。若一直沒有改善,可能身體有疾病,應行就診。

六、失眠:指煉功後,出現不安眠或整夜不睡的情況。由於煉功時入靜較好,或昏沈入睡,使大腦處於抑制狀態,而到夜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而失眠。或睡前煉動功過於激烈,而呈興奮狀況,產生暫時性的失眠。

矯正方法:入靜好,夜間睡眠少,但是自天精神好,尚屬正常現象,是可喜而非憂心之事。否則,煉功時,要注意放鬆、自然,並且睡前不煉激烈的動功,收功前,宜煉靜調或打坐。

七、胸悶氣短:由於煉功時未放鬆,胸部摒緊,或呼吸過份追求深長,或呼吸停閉的時間過長所致。

矯正方法:姿勢要放鬆自然,呼吸先採自然呼吸,再逐步改善呼吸,以達深、緩、細、勻。

八、腹脹腹痛:由於腹式呼吸過份用力、停閉時間過長或意守丹田過重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所致。

矯正方法:將腹式呼吸改為自然呼吸,放棄停閉呼吸,意念守下丹田放輕。若乃腹脹不舒解,則停止煉功,自行以臍中為圓心,順、逆時針方向各摩腹36次,之後散步片刻,則可得到舒解。

九、幻覺:煉功中出現的幻覺,有美好的,也有驚恐的,其皆反應煉功者的精神狀態。當煉功者情緒愉快時可能出現美好的幻覺;當情緒沮喪時可能出現驚恐的幻覺。

矯正方法:煉功要求精神放鬆入靜,過程中出現幻覺,不追求、不恐懼、不執著。煉功中時常出現相同的恐懼魔相,可收功,之後,即時以紙筆畫出該魔相,並同時心想該相是本人心裡所想出來,經過幾次後,應可驅除之。若無法改善,則暫停煉功。

十、大動:煉功過程中,煉功者自發動作,若大動後,全身感到疲憊不適,或大動不易停止,則需對症處理。

矯正方法:避免午時或大熱天下煉動功;體能較差者自發動功中,需暗示自己慢慢來;大動不止時,自我暗示「收功了!」,眼慢慢張開,並以手指指面(男左女右)人中穴(不可用指甲招);或以手掌(男左女右)拍打頭部百會穴約七次,或用半握拳拍打擅中穴約七次(註十一),之後,以龍門派收功法(註十二)行之,即可止動收功。

十一、遺精:煉功一段時間後,身體機能改善,精力旺盛,偶而遺精,乃屬正常,不過太頻繁時,就不正常了。其原因:

(一) 中樞性中毒 (主要是二氧化碳中毒):由於呼吸過度強調深長,產生換氣不良引起二氧化碳積滯,造成中樞神經中毒,以致可能引起陽舉和遺精。(註十三)

(二) 日間心理壓力太大,心想不要遺漏,夜間睡夢中心理放鬆,而導致夢遺。

矯正方法:

(一) 採取自然深呼吸。

(二) 心理放鬆自然。

(三) 勤煉提腎術、小周天和靜坐等功法,使達到煉精化氣的功效,自然就可止漏。(註十四)

十二、九難、十魔:(煉功)煉丹修道的過程中,必然經過種種魔障,必須勤力修為克服困難,才能克盡全功。鍾呂傳道集指出:(註十五)

(一) 九難:一難衣食逼迫;二難尊長邀攔;三難恩愛牽纏;四難名利牽絆;五難災禍橫生;六難盲師約束;七難議論差別;八難志意懈怠;九難歲月磋蛇。

(二) 十魔:六賊魔、富魔、貴魔、六情魔、恩愛魔、患難魔、聖賢魔、刀兵魔、女樂魔、女色魔。

克服九難十魔沒有定則,唯有靠自已堅定意志,因事制宜修煉自己,才能證真成聖。

陸、矯正偏差的功法

一、拉太極 (註十六)

(一) 要領:採立姿、正襟危坐、盤坐均可。身體放鬆、入靜,雙手置於神闕前,兩手開合太極,吸氣時拉開,吐氣時合攏,同時意守(用之不勤)兩個勞宮穴。收功前,兩手需先抱元(雙手重疊,置於神闕上,男左女右手在下)。

(二) 作用:可導引真氣循督脈向任脈運行,並調和上下左右氣血運行,將停滯之氣脈打通,去除胸悶、頭痛、氣血失序等的症狀。

二、跳動旋轉

(一) 要領:立姿,白天面東,晚間面南。放鬆入靜調息片刻,吸氣舉踵,同時雙手合十於膻中穴前,之後,做輕鬆跑跳的動作,以足前掌著地,意輕守湧泉穴,隨氣的運行而運作,待氣靜下來後,在該處靜坐(請詳閱註十七)。

(二) 作用:可排濁氣、聚真氣、疏通經絡,經過跳動旋轉,不易走火入魔。

三、導氣

當氣血運行停滯,就容易產生脹痛症狀。有些初學煉功者,精氣較足以後,氣血運行通關,衝不過去,就產生頭痛、胸悶等症狀。遇上述狀況可運用下述導氣方法,排除障礙。

(一) 自行導氣 (導引)

1.行周天功:(註十八)

2.以劍決導氣:劍訣是,右手之食指和中指併攏伸直,小指和無名指彎曲併攏,拇指在無名指上。施功者,放鬆調息,左手勞宮穴覆在神闕上,右手劍訣順著周天功的路徑在患部導引數次,即可疏通滯塞。

3.以掌氣導氣:以上法進行,唯將劍訣換為手掌勞宮穴。

(二) 借助他人導氣:被導氣者放鬆入靜,調息意守神闕。施功者以下法導引:

1.以劍訣在患部順部周天功的路徑導引。

2.施功者立於患者右側。左手掌由尾問向上導引至百會,然後,右手掌由百會導引至關元穴,反覆行之,至氣順身體舒坦為止。

柒、結論

修煉氣功,一定在明師指導下學習。修煉須守宗法。修煉過程一定會出現各種反應,應對它有所認識,但是,不執著。當出現偏差,應及時矯正,無法自行解決,須馬上就教高明或醫師,如此,才能從氣功獲益,而不致於受害

附註

註一:王若水等編著:醫學氣功入門,文光圖書有限公司,PP.l01 ~103,民國83.10.。

註二:焦國瑞者:焦國瑞氣功養生學概要,北京:華夏出版社,PP.104~106,1997.5。

註三:同註一,PP.103~106。

註四:林厚省主編:氣功學PP.87~91,青島出版社,pp.223 ~226﹔pp.87 ~91,1988.7.。

註五:清虛禪師口授:練氣行功秘訣內外篇,真善美出版社,PP.62-63,民國65.1.。

註六:孔融編著:走火入魔是練氣功的大害,立得出版社,P.117,民國83.6.。

註七:陳國華編著:氣功入門(第二輯),台大體育,第廿八期,台大體育室編印,P.41,民國85.4.。

註八:陳國華編著:氣功入門(第一輯),台大體育,第廿七期,台大體育室編印,PP.16~17,民國84.10.。

註九:同註八,P.20。

註十:同註一,PP.103~106。

註十一:簡啟庭等整埋:嚴新先生帶功報告摘要,丹道文化,第三期,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發行,P.15,民國己己年六月。

註十二:同註八,P.20。

註十三:薛立功等編著:中國醫學氣功,中國中醫研究院,P.l15,1989.8.。

註十四:同註八,P.14。

註十五:同註六,PP.l0~13。

註十六:同註八,P.19。

註十七:同註七,P.40。

註十八:同註八,P.20和同註七,PP.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