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的身體觀──從煉命養性到回春駐顏

修煉的身體觀

──從煉命養性到回春駐顏

許國華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一、引言

中土傳統養生思想的意義非常深廣,此「生」包含整體生命的意思,絕不是單指肉身形軀的生命而已。事實上,古人說「身」時,通常都包含有心、神等意思在裡面,所以養身必然含攝養心、養神,反過來說,養心神也必然與養身有密切關聯,唐代詩人白居易說得好:「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身心兩者相互作用,透過著作的流傳,以及教育系統的傳承,傳統儒家、道家養心神、養性等思想得到廣泛傳播,至於以養身、養形,以及混合養心神於其中的內煉術,在古代各時期都有不同的增益發展,廣泛傳播於社會各個階層(案:雖然像仙術、內丹道等修煉術的修煉者只限於少數人,其修煉方式也非常隱秘)。尤其到了明清時期,發展出各式各樣養身煉形兼修心性的養生方法,並廣泛於民間流傳。

然而,進入現代時期後,或許是受到西方身心二元、科學主義等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傳統養生觀念日漸萎縮,大部分為西方的醫療與運動健康思想所取代,現代西方醫療、運動等健康觀念固然有其優點和長處,但另方面,也有其不足的地方,簡單的說,西方思想傾向以身心分割、唯物論式的思想方式來看待身體,不單身心分離,就是形軀肉身也被分割成不同區塊,一般說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麼說雖有點片面,但也不無一兩分的道理。

與西方思想大異其趣,中國傳統的身心、形神關係,以及整體流動身體觀的思想觀念為基礎,開展出非常豐富的養生思想和具體功法,雖不用妄自尊大說中國傳統養生觀念、養生方法可以取代西方的相關思想和技術,但也不該妄自菲薄地認為中土傳統思想都是保守落伍的,實際上,中西兩方不少地方是可以相互補充與發明。當然,從實踐本身角度看,中西兩方有著非常弔詭的關係,尤其站在中國傳統角度來看更是如此,因為若整體養生的實踐愈是完善的話,則愈用不上西方醫學的治療技術,不過,每個人先天遺傳體質不盡相同,加上各種意外性傷害的可能存在,西方醫療技術對「點」的對治性高,還是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在不少情況下,中西兩方是可以相互合作的。

回到中土傳統養生觀和養生術,筆者自從學習全真龍門內丹功以來,由於研究領域與個人興趣的關係,同時也接觸了不少不同源流派的氣功、導引術等等的煉養功法,大概每一種決定要習練的功法都會邊練習邊研究,某些功法與自身相應度較高的,便會進一步研究其背後的相關原理,這對練功頗有幫助。或許由於這種種特殊緣份的關係,筆者有緣陸續在「台大金丹社龍門丹道氣功班」分享自己所練習的一些功法,先後介紹過的有張三丰太極內丹功、氣功美容、內丹道吐納功,以及最近在暑假辟穀營與大家分享易筋經十二勢的一些內容。

在介紹這幾套功法的內容之前,先感謝有幸能夠修煉全真龍門的內丹功,其全方位的內外修煉方式,不但引領筆者進入「練功」領域,接上中華文化這一神妙的修煉傳統,也幫助筆者個人在練功各方面奠立良好基礎與態度,可以有更理想的身心條件來吸收與領悟其他各家各派功法的奧妙和真髓。

在「台大金丹社龍門丹道氣功班」跟大家分享這幾套功法的傳承與練功方式雖不盡相同,源頭上也各有所本,雖說不上必定是萬流歸宗,但至少在養生過程之中是可以相互補充,有些甚至可能相互發明,由此而引導至煉命養性的同一修煉目的。以下先分別介紹這幾套功法的修煉原理、特色與內容,最後再歸結其可能相互為用的地方。

二、張三丰太極內丹功

本功法的名稱為「五行八卦手」,由張三丰第九代傳人張家森大師所創,是根據太極與內丹功原理所發展出來的,台灣弟子陳齡珠女士在台弘傳此一功法,筆者有幸於台灣北部的鶯歌碧龍宮學習到這套功法。

功法簡單易學,據筆者自身的理解和體會與大家分析其功理,其原理主要植根於《易經》思想的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等概念,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分別以不同的「手法」動作代表這些太極的思想觀念,發展出一套「太極身體空間」的動功。我們的身體本來即是一太極的小宇宙,與世界大宇宙相互呼應,從內丹或氣功的角度看,自身之氣與宇宙之氣本即相通,若煉出先天氣時則更是如此。或許因為這一因素,這一功法每一招都有抓氣動作,搭配「太極身體空間」的運動,或抓外氣,或抓自身之氣,讓先天之氣內外交流,貫通全身而流注於四肢百骸,從而達到舒筋活血、氣通全身的養生效果。

張三丰祖師圖,彰顯出自然不造作的大道精神

(出自民國八年上海江左書林印行的《張三丰全書》)

功法內容:

1. 預備式:自然站立,屏氣凝神、身心鬆靜,三注丹

2. 動作招式:無極手、太極手、二儀手、四象手、八卦手

3. 收功:叩齒、鳴天鼓、乾洗臉

4. 心法:如同大部分道門功法一樣,雖然保持心境的清靜平和,練功時不能太過著意,意念輕鬆自然但不散亂,所謂「心須清靜神要定」是練功時的主要心法。所以,動功練完之後,可以站著或坐著來靜養一下,讓練功所得先天氣能量能夠被身體所吸收,而心境進入到更為平和的狀態,再做上述收功動作,這才是養身又養心的真正養生。

三、丹道吐納功

無論是內丹的「丹」或是氣功的「氣」,固然都屬於某種看不到、但能感受到的能量或能量團,而這所謂「丹」或「氣」,就是練功的時候,先天炁的引發和提煉,而先天炁一般在身心的鬆靜與專一狀態之間所引發出來,在身心的勿忘勿助、似有似無、恍恍惚惚的狀態之下進入所謂的「氣功態」。進到「氣功態」後的練功效果才會顯著,這是丹功、氣功與一般體育運動的主要分界線。

但除了身心鬆靜與專一,還是有一些更具體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練功者進入「氣功態」,並引出先天炁,其中的呼吸、吐納等練功方法算是頗具代表性的功法之一,有時候單獨練,有時搭配身體導引一起練,而吐納法本身即能輔助練功者進入身心鬆靜、恍惚等的「氣功態」。

之所以跟師兄師姐們分享吐納功,肇因於筆者在2010年時參加第二屆「丹道在台灣的流傳與發展」研討會,當時撰寫內容即是王德槐先生的丹道思想,為此筆者還特地拜訪王德槐先生,向其請益功法問題,也曾致電余雪鴻先生請教相關問題(按:因王德槐先生起首練功是從余雪鴻先生處開始的),而王德槐先生修煉的主要入門功法即是吐納功。另方面,筆者在開始練龍門丹功時,也同時參研了好幾種不同的吐納功與行氣法,在這方面有些許心得。

有關呼吸、吐納等功法的記載很早,早在戰國時代的莊子即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成玄英道長的《南華真經注疏》解云:「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納新。如熊攀樹而自經,類鳥飛空而伸腳。斯皆導引神氣以養形魂,延年之道,駐形之術。故彭祖八百歲,白石三千年,壽考之人,即此之類。」從東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初傳中國一段時間之後,與中國本土思想每多比觀較量或論辯往返等,多篇相關著作後收錄於《弘明集》以及後來的《廣弘明集》,其中談到道家或仙家,有謂「道法則採餌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納新。大則靈飛羽化,小則輕強無疾,以存其身……」可見「吐故納新」等吐納法作為道門主要修煉方法的歷史頗為悠久。

莊子說的「吹呴呼吸,吐故納新」雖一直為道門的重要修煉方式,但似乎較欠缺具體操作方法的記載,或許多為透過口傳親授的方式以傳承下來吧。而不同的道門宗派固然各有傳承,甚或各有妙訣,但方法原則大致說起來還是有一定準則。在中國歷代眾多的修煉寶庫裡,我們以《行氣玉佩銘》和《抱朴子內篇.釋滯》談到「行氣」的部分,作為吐納功法的原則與方法範例的說明。

《行氣玉佩銘》現存最早有具體文字記載的「煉氣」方法,這是把「行氣」的文字描述刻在玉佩上,據考證是西元前380年的作品,此時為東周安王時期,也即戰國初年,比莊子時代還要早,玉佩上的原文是篆體字,郭沫若先生把銘文這些篆體字翻譯出來,其文為:「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郭沫若先生並解釋道:「這是深呼吸的一個回合。吸氣深入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後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徑路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這樣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則死。」非常明顯這是呼吸吐納的一種練功法,並在體內上下「行氣」。

而身為道教理論集大成奠基者的葛洪真人,在其《抱朴子內篇.釋滯》說到:「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氣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

《行氣玉佩銘》的「行氣」是一種非常深沉的吐納功法,現在不少練功者,包括內丹家和氣功師,都認為這是最早記載下來的小周天功法,郭沫若的解讀也傾向類似於周天功,至於是否如後代流行的周天功,因銘文沒有談到任何經脈問題,故暫且不作深入討論。但由「行氣」而「養身」這點是確定的,是「順則生」之道,由此而言煉氣養形、卻病延年。

《抱朴子內篇.釋滯》談的「行氣」,則更具體地指出「行氣」吐納的操作方法,這分三步驟:吸氣,閉氣,呼氣。葛洪要求的重點是不斷把閉氣的時間拉長,因為其目的是進入「內呼吸」的胎息狀態。

《行氣玉佩銘》與《抱朴子內篇.釋滯》裡的行氣方式,帶給後代在呼吸吐納的修煉方法不少啟示。《玉佩銘》的「行氣」的呼吸吐納是非常深沉、深遠的,其「行氣」下行身體的地幾舂,上達身體的天幾舂,達到氣貫全身上下的狀態。而〈釋滯〉的「吸-閉-呼」,方法雖簡單,但能夠進而引發內氣的生起。後世的行氣、吐納法據此而發展出不少方法,但操作方式都與這兩部著作裡所講的息息相關。

先前跟各位師兄姐分享的「丹道吐納功」,曾以王德槐與余雪鴻兩位大師的功法作為例子說明,他們的功法即與《玉佩銘》和〈釋滯〉所提到的原理方法頗有關連,有興趣者可參閱其相關著作,分別是王德槐大師的《中國仙道之究竟:內金丹法》與余雪鴻大師的《丹道氣功》。

「丹道吐納功」包含心法與具體功法兩部分。心法要領是平心靜氣,這幾乎是練任何功法的大前提,當心情不好、精神煩躁不安時,深呼吸幾口,看看心情能否平靜下來,可以的話才繼續練功。習練過程身心要適度放鬆與專一,不要有非練到某效果的執念。以上這些是練功基本原則,本乎此才不會有走火入魔問題的發生。

至於具體練習方法,上述提到的余雪鴻和王德槐兩位大師的功法效果都不錯

,另外,不少太極拳與其他門派的武術都有其內功練法,其中頗多都是以吐納功為引氣、行氣的主要功法,各位可依照自身興趣與因緣來選擇功法。下面,筆者簡單介紹自身研習「丹道吐納功」的一些內容心得。

人身周天圖,丹道吐納功是周天功的重要基礎

(出自清代的《瀊熻易考》)

功法內容:

1. 筆者以自身的習練領會與大家分享,練的時候採站、坐、臥都可以,要領是身體自然地挺直,吐納時以順呼吸或逆呼吸都可以,逆呼吸效果快一些,順呼吸較平和自然,兩者結果一致。筆者自身以順呼吸為主,就是吸時腹部鼓起,吐時腹部收縮,無論呼或吸都深沉細長,吸滿時稍作停頓,再慢慢吐氣,吸時觀想氣從肚臍、命門、會陰同時吸入下腹部,吐時不需作意,只要放鬆慢慢把氣吐出來便行。

2. 剛開始練習時只要稍作停息便行,待練習一段時間後,可以把停息時間稍為延長一點,簡單說,剛開始的停息時間三到五秒即可,就是稍作停頓而已,待功法熟練後再延長停息時間。

3. 每天至少練五到十分鐘,能練十五到二十分鐘更理想,剛習練者不直練太久,會容易出偏差,最長不超過半小時。重點是持之以恆,快者數天,大部分練功者或三、五星期,或兩、三個月,可以感覺到下腹丹田之氣會愈來愈明顯。有下丹田這股內在能量作為基礎,再練習其他功法就更能夠事半功倍。

四、氣功美容駐顏術

無論是修煉內丹或習練各種氣功,要成為神仙這點暫且不論,大部分練功者的練功理由無非是為了身體健康,以至於延年益壽,當然,若能養顏美容,保有青春常駐的外表,相信絕大部分功友們都應該樂於接受吧。有謂「自言非神亦非仙,鶴髮童顏古無比」,用此來形容老年人頭髮雖白,但氣色還非常好,表示身體健康。不過,說到「氣功美容」,或古之所言的駐顏術、童顏術等,其要求顯然不只於此,除了健康之外,還追求年青、美麗的外表。

在古代,大概比較講求保有青春美麗外表的是以女性為性,但修煉仙道、內丹道的又以男性較多,加上修仙者講求整體生命的轉化,煉形軀,也煉心性,當整體身心性命轉化時,形神俱妙,容顏自然回復青春,如史傳中有呂純陽祖師的記載云:「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這是身心等整體生命轉化的明證,當時呂祖雖已一百多歲,不單身手矯健、動作敏捷,且外表如同少年人一樣。在古代世界,單單講求駐顏術的,恐怕是少數宮廷貴族女子才有的機會,但現代文化可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開顯自身生命意義的機會,這包括自己的健康和外表,然而,要像呂祖這樣能夠修煉成仙的,非有宿世獨特緣份的人,應該非常困難吧!

當然,現在世界應該還是有修煉內丹的高人,像筆者即在網路上看到有名為「xuexue」者談到深層的煉形功夫,此君有可能是修煉高手,他說:「較深一層中的煉形,真元到腎,則白頭重生黑髮,齒落更生新牙;真元到肝,自然目如點漆,什麼近視、遠視、老花、散光都不在話下;真元到心,則面如處子,顏若桃花……」但這一深層煉形對一般練功者來說,也絕非容易能夠達到的境界。

那麼,對大部分的練功者來說,修仙遙不可及,深層煉形也不容易,如果不是透過現代整形等手術來留住青春,又如何才能保有年青的容貌呢?

其實,現代坊間不少臉部美形按摩的相關資訊,按摩也是古代養生練功方法之一,《黃帝內經》即有說「導引按蹻」,就是氣功導引與按摩身體,以此治病強身。

按摩面部重要穴位能幫助臉部以及全身相關經絡的血氣循環,而中醫歸納出不少的美容穴,如額頭上的頭維、印堂、大陽,眼眉一帶的攢竹、魚腰、承泣穴、四白,面頰上的頰車、迎香、顴髎、地倉、人中、承漿,等等。大部分屬於十二或十四經絡的穴位,也有經外的奇穴,總言之,面上與頭部滿佈穴位,而所謂美容穴也沒有絕對標準,也有以身體其他部位的一些穴位作為美容穴,如以足三里、合谷等大穴為重要的美容穴。

總的來說,面上的穴位按摩無非是使臉部的血氣循環良好,可以吸收充足養份,並排除廢物,讓面上皮膚細緻、有光澤,並減少皺紋,改善浮腫等現象。另,若能搭配淋巴排毒原理的按摩手法,並加上臉部瑜伽(facial yoga)等臉部肌肉的適度運動,面上整體的美容效果會更好。若對習練氣功者來說,由於指掌已有「得氣」的能量,以這些「含氣」能量按摩面部,才是真正的氣功美容,而能夠獲得更理想的美容駐顏效果。

說明:側臉圖,人體頭臉部分滿佈重要穴位

(出自明代的《類經圖翼》)

功法內容:

1. 臉部與雙手清洗乾淨,面上可適度塗上潤膚乳,注意指甲要修剪好。

2. 以手指的指腹按壓臉部相關穴位,按壓可搭配深呼吸進行,自然呼吸也行,重點是身心放鬆,全部按壓時間五到十分鐘便可以,時間許可也可到二十分鐘,按壓後可感到血氣在臉部運行為宜。

3. 偶爾可以加入淋巴排毒原理的手法來按摩,或是做一些臉部瑜伽(facial yoga)等臉部肌肉運動,但不用作太多,一星期兩三次便可以,每次三到五分鐘即可。

4. 雙手手掌輕輕按擦、按壓臉部,有點像乾洗臉,但較輕柔,輕輕按下時稍為吸氣,觀想雙手能量透進臉部,呼氣時雙手稍為離開臉部一點。

5. 最後雙手手掌蓋著臉部,輕閉雙目,屏息靜氣,觀想面容回復到青春少年時的光滑細緻,觀想時間兩三分鐘即可。

五、總結

以上三種功法皆自成系統,可以單獨練習。不過,更為理想的是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搭配習練,會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若有足夠時間的話,這三套功法一起來練,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首先,以「張三丰太極內丹功」舒展全身的經絡血氣,這套功算是較為柔和,但能夠收到展開全身血氣的效果,打開身體的修煉空間,幫助身心內外進入「練功態」,活絡全身內外的能量,內在也進入心靜神定的「氣功態」。接下來是「丹道吐納功」,若身心已進入練功功態,練習吐納功時應該會更快速地感受到能量在下丹田的凝聚,達到練習吐納功的理想效果。最後是「氣功美容駐顏術」,透過前面兩種功法的練習,全身上下已經注滿能量,這時候以雙手的手指和手掌來進行氣功美容最理想不過,透過滿是先天炁的指掌來按摩臉部,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而這套駐顏術本身即可作為收功的功法,最後加上全身上下稍作拍打按摩即可。

最後要指出的是,這三套功法正好反映出練功的三向度,第一套的「張三丰太極內丹功」基本上是身體整體的全面性修煉,第二套的「丹道吐納功」是命功的基礎修煉,第三套的「氣功美容駐顏術」則是身體局部的煉養。從根本上來說,除非已達到上述提到的深層煉形,或者已修煉到人仙,以至於地仙的境界,不然的話,這三向度的修煉是不可偏廢的。這裡補充一點,不少道門功法都包含了全面性與基礎性的兩個向度,只是偏重不同而已,例如這裡提到的「張三丰太極內丹功」是傾向於全面性修煉的功法,但也有築基功的作用,而「丹道吐納功」的主要作用則較集中在基礎性的築基。另外,由於身體是整體相互貫通的,全面性與基礎性功法的修煉,也可以讓局部性功法的效果更理想。總言之,若希望整體生命的內外能量提高,轉化身心到更美好的質量,也就是身體更健康、心靈更快樂,則這三向度的身體修煉都要顧及到,以此達到煉命養性、回春駐顏的美妙境界。祝福大家!

本文刊登於 丹道會刊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