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小知識

重陽節的起源

東漢時,有位汝南人桓景跟著費長房學習道術,有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那天,你家會有災禍降臨,讓全家配戴茱萸、登高賞菊及飲菊花酒,即可避災。桓景照做後,傍晚下山回家時,發現家畜都以死光,代替主人受禍,從此便有此習俗。

相關唐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習俗:登高

在古代民間,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登高所到之處,沒有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習俗: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也有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參考網址:起源 習俗 

圖片來源:起源 唐詩 起源 登高 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