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春節習俗比一比

寒假快來了,在每年的寒假裡都會有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新年會有許多習俗或活動,是大家從小到大都很熟悉的,像是除夕大掃除、吃團圓飯以及初三回娘家等等,而習俗是一種文化傳承,從古時候延續、演變至今,不過其實有些習俗在古代與現今不太相同喔!今天就要來介紹三種古今有些小變化的習俗!

放鞭炮/爆竹

大年初一時,家家戶戶會放鞭炮,在傳說中放鞭炮是為了嚇跑年獸,避免人們被吃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首是王安石的詩,詩中提到的「爆竹」演變至今就是「鞭炮」,不過其實在最開始時,爆竹便如它字面上的意思,是燃燒竹子,竹子在火中燃燒受熱,會發出爆裂聲響,古時候人們進山,便會透過這樣的方法來驅趕野獸,而「爆竹」也由此而來。

貼春聯/桃符

也許因為住在都市,家裡沒放過鞭炮,但你一定貼過春聯,或者學校曾帶過寫春聯相關的課程。現在大部分流傳寫春聯的原因也是為了嚇跑年獸,因為年獸害怕紅色,而春聯的前身「桃符」也具有相似的功用。相傳,神荼、鬱壘二神居住在度朔山桃木之下,能捉惡鬼以維護人間秩序,因此便有人間工匠將桃木做成板,並在上面畫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上以驅邪,這便是「桃符」最初的樣子。在王安石詩的後半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有提到桃符一詞。

發紅包/饋歲

最後要介紹的是每位小孩最愛的發紅包。其中大人給小孩的紅包叫「壓歲錢」,是為了保佑孩子平安長大,而古時候則叫「壓祟錢」,據說是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一種名為「祟」的怪獸傷害,因此會用紅紙包住八枚銅錢放在孩子枕頭旁。另外,古代皇帝發的紅包則叫作「饋歲」,是以荷包(古時裝碎銀、銅錢或零星小物的小囊袋)裝金銀、元寶等財物,或是直接給予水果、肉類與字畫等等。

參考資料

1.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ztzl/content_172405.htm

2.https://www.epochtimes.com/b5/17/1/13/n8700802.htm

3.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492387

4.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125001096-260405?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