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不速之客─外來種

什麼是外來種?有害嗎?

外來種是指原來在當地沒有自然分布,經由人為有意或無意引進的物種,並非所有的外來種都有害,若新環境沒有天敵的控制,加上繁殖力旺盛,那麼外來種就會變成「入侵種」,與當地原生物發生競爭進而破壞生態平衡,以下介紹幾種台灣常見的入侵種。

綠鬣蜥

約30年前台灣就有少部分的人將綠鬣蜥當作寵物,因其數量稀少且外觀酷似小恐龍,成為當時熱門的高單價寵物,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其成年後的巨大體型,棄養以及人工繁衍業者的疏失導致野外許多地方都出現綠鬣蜥的蹤跡。牠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加上其強大的繁殖能力,經常成群出沒造成民眾恐慌,且綠鬣蜥喜歡吃果實以及嫩葉,也造成了農作物的損害。

福壽螺

福壽螺於1980年代引入亞洲地區,其食量極大,會啃食水稻蔬菜等農作物,使水稻收成損失10%-90%,情況嚴重時甚至會沒有收成,產生的大量糞便還會汙染水質,其不挑食、適應力與繁殖力強的特性使其迫害到當地原生種的螺貝類,由於巨大的危害性,福壽螺成為了環保局公布的「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

維護台灣生態,從你我做起

面對外來種防治,我們一般人能有所貢獻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放生、不棄養、不繁殖、不攜帶或走私動物入境,降低外來種進入本土自然環境的機會,還可以多多認識與外來種相關的科普知識,關心外來種造成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