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時間分區

何謂時區?

時區,是地球上的區域使用同一個時間定義。以前,人們透過觀察太陽的位置(時角)決定時間,這就使得不同經度的地方的時間有所不同,在農業社會,世界各地各自訂定自己的時間。十九世紀隨著長途鐵路運輸的發展,有人提議劃分時區。1883 年,美國鐵路部門正式將美國東岸到西岸劃分為五個時區。1884 年召開的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通過時區劃分,從此有了時區。 

理論時區 vs 法定時區

時區的劃分,以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經線(本初子午線)為零度,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東西經於 180 度相遇。劃分時區時,從經線零度向東或向西,每十五度為一個時區,亦即相差一小時。從經線零度到 180 度,跨越十二個時區。我們台灣位於東八區,就是經線零度以東的第八個時區。

但是,為了避開國界線,有的時區的形狀並不規則,而且比較大的國家以國家內部行政分界線為時區界線,這是實際時區,即法定時區。  

時差問題

睡眠的早晚與睡眠持續的長短,都是有規律的,違反了這一規律,人們常常會感到睏倦、疲乏等不適,這種不適是因為睡眠與甦醒周期紊亂造成的,如果這種規律行為的改變,又形成了一個新的規律。同時通過長時間的適應,原來產生的不適就會逐漸消失,而按照新的規律建立睡眠甦醒周期。 

時差的產生使得人們經過長時間建立起來的規律性被打破,神經介質仍按原來時間周期分泌和調節代謝,使人產生不適這種失調的嚴重程度與時差的小時數成正比,當時差超過4個時區時,出現明顯反應。一般在出現時差後,恢復睡眠甦醒周期所需的時間要比時差小時數略長一些,而其它生理和生物化學周期可能需要調整得更長一些時間,如腸蠕動周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