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相關小知識

          土耳其-敘利亞在2023年2月6日,凌晨4點多的時候,發生了強烈地震,芮氏規模在5.6到6.7之間,在當地造成很大的災害,包括了建築物倒塌以及生命的消逝,同時也給了一樣位於板塊交接運動帶的臺灣一些警訊。例如是否擁有地震發生時的正確的避難SOP,以及平時就應當準備齊全的防災用品,釐清經常被大家誤用的說法等等,不是讓大家時時戒備可能發生的災害,而是具備良好的知識和訓練,再發生當下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居安思危,提前做好準備。

地震強度&地震規模

1.地震強度:地震強度很直觀的解釋就是我們所感受的的地震大小,各個地區皆有不同的表示法,例如美國使用的是12級制,臺灣使用的則是日本的0~6級的7級制,而在921大地震後,臺灣又多加了第七級,大約相當於美國的12級。

2.地震規模:地震強度因為距離震央的遠近不同,各地測量出來的數值不盡相同,但是地震規模是指一次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理論上一次地震就只有一個規模,通常使用的是芮氏規模。

!!!小提醒,在口語和報導時,有小數點的規模是不加"級"的,不可以說6.3級的地震,而是要說成規模6.3,下次當你在看新聞的時候也可以仔細聽聽看!

地震來臨三步驟

         天災是不可預測的,發生時人們往往措手不及,但若是在平時就具備好相關知識,處驚不便,就可以很大程度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人。

1.趴下(Drop),可以就近躲到桌子地下,壓低頭部,並且緊握桌腳,不僅可以穩定蹲姿,還可以保護不被掉落的物品砸傷。

2.掩護(Cover),室內若是沒有相對兼顧或是一躲藏的桌子,也可以躲到柱子旁,但是切記要保護好頭部跟頸部。

3.穩住(Holdon),在地震結束前,不要輕易離開安全的地帶,避免在移動過程發生危險。


緊急避難包要準備什麼呢?

           地震發生後,若是建築物有嚴重受損,例如傾斜,就需要馬上撤離該建築物,這時候緊急避難包就有很大的作用了,他應該被放置在隨手可得之處,像是玄關、大門旁,而包裡的內容物,也分為以下幾種:

1.糧食&飲用水:壓縮餅乾、瓶裝水、真空包裝食品...

2.醫療用品:紗布、棉花棒、繃帶、紙巾、日常用藥、口罩、酒精...

3.禦寒用品:睡袋、雨衣、外套...

         在負重範圍內可以準備的越充足越好,而且家裡的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緊急避難包,以因應不同的需求,嬰兒的奶粉、尿布、女性的生理用品,並且每半年就要更新和檢查是否有過期的物品,防範未然。

參考資料:劉聰桂,《普通地質學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08/24

                            內政部消防署-消防防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