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格

巴利語的詞性──「八個格」

✩ 八轉聲──梵語 asta vibhaktayah,巴利語 attha vibhattī。乃指梵語中名詞、代名詞與形容詞語尾之八種變化。又作八轉、八聲、八例。

一、 請先參考英語中的「格」:

主格 受格 所有格

I(我) me(我) my(我的)

二、 其次探討梵文、巴利文中的「格」:

「南摩布達耶,南磨達摩耶,南磨僧伽耶」

是音譯自梵文,是梵文──

“Namo Buddhāya, Namo Dharmāya, namaḥ Saṅghāya”

的音譯,而 “ (a)ya ” 音譯就是「耶」。

在梵文、巴利文的文法中,一個名詞(或形容詞)有八個格,即──

➊ 主格、➋ 呼格、➌ 對格、➍ 具格、➎ 與格、➏ 從格、➐ 屬格和➑ 處格。

三、 每個格的表現形式,在於單詞的後綴變化:

現在以 “Buddha” 「佛」這個單詞為例子,把這八個格的語法變化表列如下:

➊ 主格(動詞的主語):體格、主語 nom.

「……是」之意。

單數 Buddho 複數 Buddhā

➋ 呼格(名詞):稱呼語、呼召聲 voc.

「……啊」之意。表示:呼喚、呼叫……!

單數 Buddha 複數 Buddhā

➌ 對格(直接受詞):賓格、業格、受格、用格、賓語 acc.

「把……」之意。1.(受詞) 2.(副詞)

單數 Buddhṃ 複數 Buddhe

➍ 具格(憑藉它達成效果):作格 inst. instr.

「依……」意。1. 以…… 2. 因…… 3. 被…… (下接 pp.過去分詞或 pass.被動式) 4. 與…… 5. 經…… 。

工具語,如英文的 by, with, through,工具格(instrumental case, 也叫做第八格)

是用來指示名詞,是主語,達成或完成一個行動,所憑藉,或使用的工具,或方法。

單數 Buddhena 複數 Buddhehi,Buddhebhi

➎ 與格(間接受詞):與格、為格 dat.

「為……」之意。1. 對…… 2. 為(ㄨㄟˋ)…… (下接業格)

間接受詞,如英文的to, for.

單數 Buddhāya 複數 Buddhānaṃ

➏ 從格(來源語):離格、奪格 abl. fr.

「從……」之意。1. 從…… 2. 由於…… 3. 比……。

來源語,如英文的from, due to, than,包括原因的離格(表明由什麼產生)、時間的離格(表明「在某一時間」,來源於位置格)、做某些動詞的受詞以及絕對離格。

單數 Buddhā, Buddhato, Buddhasmā, Buddhamhā 複數 Buddhehi, Buddhebhi

➐ 屬格(所有格):gen.

「……的」之意。(表示:領屬,‘所有的’的狀態)所屬關係語,如英文的of, among.

單數 Buddhassa 複數 Buddhānaṃ

➑ 處格(表示方位):位格、方位格、依格 loc.

「於……」之意。1. 於…… 2. 在…… 3. 在……之中 4. 在…… 之上 5. 在……時 (表示:時間、地點、狀況)

是指示方位的格,用來指示在什麼位置,我們可以對位置名前綴上「at」或「in」。

這相反於「到哪裡」(我們可以對名字前綴上「to」)。「在羅馬」漫步不同於「到羅馬」漫步。

處置語,如英文的in, on, at, about.

單數 Buddhe, Buddhasmiṃ, Buddhamhi 複數 Buddhesu

四、 其他詞性簡介──

⓵ 不變化詞 indecl.(ind.)indeclinable

沒有格或詞尾的變化 indeclinabl particle 無語尾變化副詞。

⓶ 若以上名詞語尾之格例變化,稱作蘇漫多聲。蘇漫多為梵語 subanta 之音譯,又作蘇盤多,即語尾有 su 之意。

⓷ 動詞之活用變化,稱為底彥多聲,恰與蘇漫多聲相反。底彥多為梵語 tivanta 之音譯,又作丁岸哆,即字尾有 ti 之意。(全文完) ~☕

── 佛曆 2563.9.6(日)菩提僧團 整理 ──

在線訪客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