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鳳仙花
別名:透骨草、鳳仙草、指甲花、小桃紅、夾竹桃、染指甲草、旱珍珠、金鳳花、海蒳、白指甲花。
英文名稱:Touch-me-not
學名:Impatiens balsamina Linn.
科名:鳳仙花科(Balsaminaceae)鳳仙花屬(Impatiens)
原產地:中國大陸、印度、馬來西亞。台灣於 1661 年由華南引入。
莖:草本,高 60~80 公分,莖直立,肉質,圓柱形,上部分枝,下部的節常膨大,表面有短柔毛或近乎光滑,常呈紫紅色,多汁。
葉:單葉互生;具柄,柄兩側有腺體數個,紫紅色;葉片窄披針形,長 5~15 公分,寬 1.2~2.5 公分,先端長尖,基部楔形而下延,邊緣有疏鋸齒,上面綠色,略有毛,下面毛較多。
花:夏季開白色、淡紅、深紅、或紫紅色花,常 1~3 朵生於葉腋,亦有 2~3 朵生於一總軸上,花梗常向下垂;萼片 3,側生 2 片較小,下方 1 片最大而呈囊狀,基部有向下彎曲的距;花瓣 5 枚,旗瓣圓形,先端凹入,翼瓣各 2 枚合生;雄蕊 5 枚,環生子房周圍;子房上位,5 室,柱頭 5 裂。
果實:蒴果橢圓形,尖頭,被粗毛,熟時 5 裂,果瓣急劇旋轉,彈出種子,故稱「急性子」。種子呈扁圓形或卵圓形,少數略有稜角,直徑 0.15~0.3 公分,外表面棕褐色,在擴大鏡下可見表面有多數棕色小突點及少數白色成簇的短絨毛散在。
特性:多年生草本,花有粉紅、白、紅或桃紅色等多種顏色。莖直立,肉質,圓柱形,上部分枝,下部的節常膨大,表面有短柔毛或近乎光滑,常呈紫紅色,多汁。鳳仙花乾燥全草(白花者)稱透骨草。可利用宅旁、庭院、路邊等空地種植,種子繁殖。它成熟的果實,一經碰觸就會彈出種子來。鳳仙和我們平時說的非洲鳳仙花都是鳳仙花科的植物,不同的是非洲鳳仙的植株比較低矮,而且花朵是開在表面的,鳳仙花則是藏在莖葉之下,較不顯著;以此種種優點,非洲鳳仙在花壇上的應用一直都多於鳳仙花。非洲鳳仙的花色種類繁多,還有許多顏色參白色紋的品種;株型低矮,開花茂盛,開花期長。繁殖可用播種或扦插法。
分布:各地均有栽培供觀賞。
用途:
1. 觀賞用:花有粉紅、白、紅等多種顏色。
2. 藥用。
有毒部位:全株,特別是葉子和嫩芽,含有可能引起中毒的成分。
中毒症狀:誤食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虛弱和頭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