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黃脈刺桐
別名:斑葉刺桐、刻脈刺桐、黃脈雞公樹 。
英文名稱:Variegated Coralnean、India Coral Tree、Tiger's Claw
學名:Erythrina variegate L. var. orientalis (L) Merr.
科名:豆科(Leguminosea)刺桐屬(Erythrina)
原產地:熱帶亞洲、太平洋諸島,琉球、台灣。
莖:落葉小喬木, 是刺桐的變種,數幹上有顆粒狀的瘤刺。樹皮有凹凸紋路,老枝灰白,無刺;中枝、細枝有刺。高可達 6-12 m。在樹幹及枝條上可到一些小刺。
葉:互生的三出複葉,青綠色,葉脈黃色的品種,摸起來是光滑的紙質,剛長出來時被有許多黃褐色的茸毛。頂端的小葉呈闊菱形或近圓形,長寬均約有9-15cm,葉先端是銳尖形,葉基是圓形或截形;葉柄很長,約有8-12cm,小葉柄基部有蜜腺一對。
花:擬總狀花序,頂生,可 長達近20cm;花鮮紅色,沿著花軸作傾斜狀排列。花萼略肉質,花初期可將花整個包裹住,之後二裂張開伸出花瓣,多數時是不對稱;花瓣5枚,幾乎將整朵花 包裹住的「旗瓣」特別發達,卵狀長橢圓形而略反捲,而另外兩對的「翼瓣」及「龍骨瓣」,呈長橢圓形,形小較不顯眼;雄蕊10枚,花絲鮮紅色;子房有短柄, 柱頭頭狀。
果實:果實為莢果,呈長條念珠狀,兩端略膨脹,約15-30cm長,剛結果時為暗褐色,成熟時則轉為黑色。種子圓形,深紅色。
特性:抗污染性強、陽光需求強 。 黃脈刺桐是台灣原生植物 —— 刺桐的變種 ,因為葉脈金黃色而得名。黃脈刺桐因係栽培的變種,故只能用扦插或高壓等無性繁殖的方式來育苗。
其他:本種於赫欽森分類系統為蝶形花科(Fabaceae)。
用途: 行道樹、庭園樹或盆栽觀賞。
(以上說明轉載自嘉義植物園/黃脈刺桐網頁)
有毒部位:種子、葉、樹皮和根都有毒,其中以種子和莖皮的毒性最為強烈。
中毒症狀:誤食會破壞人畜的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頭暈、嗜睡、四肢無力、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昏迷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