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台東蘇鐵
別名:臺灣蘇鐵、台灣鳳尾蕉、海鐵鷗。
英文名稱:Taiwan Cycas
學名:Cycas taitungensis C. F. Shen et al.
科名:蘇鐵科(Cycadaceae)蘇鐵屬(Cycas)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廣東的羅浮山、海南島、福建的廈門亦有產。
莖:樹高 1~4.5 公尺,莖柱狀,單一或罕分岐,主幹粗大密被有葉柄殘留之木質基部(葉痕)。
葉:一回羽狀複葉,螺旋叢生排列於莖頂,形成樹冠,連葉柄長 1~2 公尺,線狀長橢圓形,葉基銳形,葉尖鈍形,葉柄基部宿存;小葉片長 10~20 公分,寬 0.4~0.8 公分,線形,全緣;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淡綠色,邊緣平或略反捲,近葉柄基部者退化成刺狀;鱗片葉小,前端長刺狀,密被褐毛。
花:單性花,雌雄異株;雄球花長圓錐柱形,頂生,長約 50 公分,直徑 9~10 公分,雄蕊多數,長 2.5~4.5 公分,寬 1.5~1.8 公分,密覆瓦狀排列,外被棕色絨毛,下面具多數之花粉囊;雌毬果花頂生,球形,長約 25 公分,徑約 20 公分;心皮多數,密生成冠狀,全長約 15 公分,為具長柄之圓形大孢子葉密被銹褐色絨毛,於莖頂螺旋狀排列成半球形,前方扁平呈闊卵形,邊緣羽狀分裂, 小裂片成刺狀, 尖銳, 後方柄狀,柄之前方兩側共有胚珠 2~5 粒,互生或對生。
果實:種子核果狀,長 4~5 公分,徑寬約 3 公分,扁倒卵形,外種皮為朱紅色。
特性:台東蘇鐵為蘇鐵科蘇鐵屬裸子植物,多年生常綠灌木,樹高 1~3 公尺,主幹粗大布滿密生之葉痕,直立。葉羽狀複葉,螺旋叢生排列於莖頂,葉柄基部宿存;小葉線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下表面淡綠色,邊緣平或略反捲,近葉柄基部者退化成刺狀;鱗片葉小,前端長刺狀,密被褐毛。雌雄異株;雄球花長圓錐柱形,頂生;雌毬果花球形,大孢子葉於莖頂螺旋狀排列成半球形,前方扁平呈闊卵形,邊緣羽狀分裂, 小裂片成刺狀, 尖銳, 後方柄狀,柄之前方兩側共有胚珠 3~5 粒。種子為扁倒卵形,外種皮為朱紅色。台灣有一引進的,而且常被栽種在庭園的蘇鐵(C. revoluta Thunb.)與本種外形相似。該種的葉短,不或偶爾略扭曲,小葉的邊緣明顯反捲,可與本種區別。
分布:臺東蘇鐵產於台東紅葉村之山區,清水及海岸山脈東側近泰源之山地,於排水良好之石塊地上及溪流兩岸,族群數量稀少。
用途:
1.綠化美化觀賞用:植株優美,是優良的庭栽觀賞及行道樹,葉為插花材料。
2.藥用。
有毒部位:毒性主要來自雌株的種子。
中毒症狀:誤食種子會引起抽筋,嘔吐,腹瀉和出血等症狀。